词条 | 朱吕贵 |
释义 | 泥塑艺人朱吕贵,浙江临海人,今年73岁,自13岁开始跟大哥朱吕寿学泥塑后,就与泥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捏就是60年。人称“烂污泥”的杜桥朱吕贵是临海泥塑的唯一传人,擅长戏文泥塑,江南少见。他塑造的各种戏剧小人物衣褶线条流畅,脸部表情生动细腻,加上精致的描绘,使每个戏剧泥人造型丰满浑朴、眉目传神、简练灵动,具有独特艺术感染力。 简介京剧《苏三启枷》、《白蛇传》、《杨六郎探母》、《寇准背靴》,越剧《红楼梦》、《碧玉簪》,现代京剧《红岩》等20多件泥塑精品,惟妙惟肖、妙趣横生,令参展观众赞不绝口。 朱吕贵这60年里,他聪明好学、刻苦虚心,逐渐练成了一套独特泥塑绝活。他选料的要求特别高,一定要有粘性、有韧度的纯青丝泥土为原料,这泥土要深挖1.5米以下才会有。现在土地都承包了,到人家地里取土已是不可能了,他改为到砖窑厂里寻找原料,由于朱吕贵人缘好,朱吕贵看中的原料,都能任他拿用,同时还免费给他泥塑熟烧。 他不是艺术大师,只是位普通的手艺人,他专捏泥人,充分运用夸张造型,捏出泥人数以万千,神态各异,美妙绝伦。细小的戏剧人物、衣褶线流畅,脸部表情刻画细腻精致,造型丰满,若睡若思,淳朴可爱,也有阳刚威武,坚韧不拔……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他用的工具极为简单,是竹子和木头做成的。整个制作过程全部用手工来完成,先将未进窑的原料加水反复渗透、砸泥、制坯、塑型、精抛,然后将定型的泥人放进土窑熟烧,再彩绘。彩绘也特别讲究,“三分塑七分彩”,按照“远看颜色近看花”的彩塑要求,使泥塑光彩夺目,华美动人,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再加上独特的地域特点,使一件件作品妙趣横生,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让人赞叹不已。有人说他的作品可以与天津泥人或江苏无锡惠山彩塑相媲美。许多中外知名人士都收藏他的作品。京剧《十五贯》、《三岔口》等传统泥塑作品受到浙江省文化厅社文处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艺术家的一致称赞,多次外出巡展,并得到充分肯定。他被授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获中国·镇江长三角地区民间艺术“手上功夫”,邀请赛“绝技”奖,他的泥塑作品定名为“临海泥塑”。 泥塑艺术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大多以人物、动物造型为主。 在杭州吴山广场举行的中国“文化遗产日”暨第二届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系列活动——民间艺术花会上,副省长盛昌黎等省有关领导兴致勃勃地观看浙江省民间艺术家朱吕贵制作的临海泥塑。京剧《苏三启枷》、《白蛇传》、《杨六郎探母》、《寇准背靴》,越剧《红楼梦》、《碧玉簪》,现代京剧《红岩》等20多件泥塑精品,惟妙惟肖、妙趣横生,令参展观众赞不绝口。 朱吕贵-个人经历学艺生涯朱吕贵13岁就跟大哥朱吕寿学艺,72岁的他从事此艺已近60年。兄弟俩遍游临海乡间、邻县三门等各地雕塑神像。朱吕贵聪颖好学,善于钻研,经长期磨炼,逐渐形成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一套泥塑绝活,在临海沿海一带名气很大,人们戏谑地称他为“烂乌泥”。他应临海文化馆多次邀请进城彩塑各种人物,进行展览和宣传教育,得到好评。1996年,他的泥塑作品还在北京的故宫进行过为期两年的展览。 朱吕贵泥塑以取本地沿海平原地表下深1.5米的纯净青丝泥土为原料,掺水经过一小时左右反复捣炼,直到韧软为止。然后按人物大小上泥积坯,再按照人物个性表情、衣纹折理刻划装塑捏出各类人物形象,再经火烧熟,上色即成。 朱吕贵尤其擅长戏文泥塑,他塑造的各种京剧、越剧及台州地方戏等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千姿百态、华美动人。各种小人物衣褶线条流畅,面部表情刻画细腻、描绘精致、造型丰满,拙朴可爱。朱老在捏各类人物形象时,既没有样画,也没有参照,完全是他凭记忆创作出来。 朱吕贵作品一件作品一般从创作到完成大约要20天时间。此间的工序工时较长,单从泥塑烧成砖塑一项,就要耗时半个月。因此,良好的耐心是很重要的。为此,朱老细致入微,对每一件泥塑作品,他都像对待一件宝贝一样让它“成功”。正是凭着过人的天赋和难得的耐心,他的泥塑作品才能够件件出彩。2005年7月,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时,朱吕贵的京剧“十五贯”、“三岔口”等戏文人物作品受到浙江省文化厅及中国工艺美术学术学会民间艺术专家的称赞,他的泥塑也从此被定名为“临海泥塑”。 1998年,朱吕贵带着他的彩色木雕——中国历代50位皇帝像,来到京城故宫作民间艺术展览,参观者络绎不绝,最多的一天达6000余人次。 2005年7月,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普查时,朱吕贵上送《十五贯》、《三岔口》等传统泥塑作品,受到了省文化厅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艺术专家们交口称赞,认定朱吕贵的泥人是浙江省民间泥塑体系中的新属种。2006年6月,浙江省文化厅授予朱吕贵浙江省民间艺术家的称号。 朱吕贵-手艺传承遭遇“寒冬”朱吕贵 传统泥塑老艺人朱吕贵,他创作的泥塑作品栩栩如生,惹人喜爱。可是,他的4个儿子因种种原因都没学泥塑,朱老担心的是他的这门手艺要失传了。 临海传统泥塑“朱氏”造,传统泥塑的代表是临海的朱吕贵老先生,他创作的泥塑作品深受市民喜爱。 朱吕贵有四个儿子,因种种原因,他的儿子没有一个能够子承父业。 他带过两个徒弟。两个徒弟学这项手艺时都已经二十多岁,但做出的作品却十分粗糙。其中一个徒弟坚持不下去,就转行做生意去了。 朱吕贵 临海市工艺美术家协会主席沈雷称,泥塑艺术是工艺美术的一种,临海朱吕贵的传统泥塑也是临海市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临海市共有50多万人在从事工艺美术行业,有部分行业如泥塑、翻簧因产品的制作周期长、做工大,所以传人不是很多。 老艺人希望此艺能得传承 儿子没有继承朱老的一手绝活,而年轻人因嫌弃这传统手艺又苦又累,赚钱又少,没人愿意学。朱老对这手绝活快要失传的现状很担忧。再加上政府对这种艺术越来越重视,所以,他很希望这个手艺能够传承下去。 但学泥塑最好是从十二三岁开始学起,还要孩子有此方面的禀赋和很好的耐心,除了泥塑创作外,还需要了解戏剧艺术,比如要对戏文人物有充分的了解,对人物的着装要烂熟于心等,而这都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 尽管如此,但朱老还是很希望能有人来学这门手艺,并表示如果有孩子诚心来学的话,他愿意把这手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朱吕贵-临海泥塑朱吕贵 临海泥塑流传于临海沿海一带,已有几百年历史,它以沿海平原的青丝粘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各种人物形象,或素或彩,一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2007年6月,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年72岁的临海泥塑传承人朱吕贵,擅长戏文泥塑,塑造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各种戏剧小人物衣褶线条流畅通,脸部表情刻画细腻,加上精致的描绘,使每个造型丰满浑朴、眉目传神、简练灵动,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2006年6月被省文化厅授予浙江省民间艺术家称号。 泥塑采用特制的竹木材质手扦,用堆叠,兼以点、压、塑、捏等诸多手法堆塑而成。彩绘泥塑 “三分塑,七分彩”,按照“远看颜色近看花”的彩塑要求,注重色彩搭配,上彩后泥人光彩夺目,华美动人,如泥人需长期保存,则要进土窑定烧,烧成陶人后再敷彩。 2005年7月,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时,朱吕贵的京剧“十五贯”、“三岔口”等戏文人物作品受到浙江省文化厅及中国工艺美术学术学会民间艺术专家们的称赞。称临海泥塑作品创意精美,注重写实,草根性强,技艺高超,地方特色鲜明,是浙江省民间泥塑体系中具有杰出艺术价值的优秀民间艺术。 传承人朱吕贵,现为浙江省民间艺术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