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朱鸿
释义

作家

朱鸿,男,汉族,一九六〇年古历九月十九日出生,陕西长安人。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写作学会副会长。首届冰心散文奖和第二届老舍散文奖获得者。民进成员。现执教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

198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历任陕西人民出版社、华岳文学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编辑。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3年作为西安杰出青年代表参加“中国南京世界古都博览会杰出青年论坛”并发表演讲。

作品荣誉

出版散文集二十余种,具代表性的有《西楼红叶》《关中踏梦》《药叫黄连》《西部心情》《夹缝中的历史》和《关中是中国的院子》。其中,《西部心情》一书荣获首届冰心散文奖,并为中国青少年素质发展论坛工作委员会推荐读物、中国青少年读写大赛指定读本;《夹缝中的历史》一书为“上海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影响我高中时代的一本好书”,曾列上海书城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关中是中国的院子》一书荣获首届陕西图书奖;《大德之旅》荣获第二届老舍散文奖;《不沉》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辋川尚静》入选高职语文教科书,并被中央电视台拍成电视散文播出。

主要著作

01.陕西作家散文丛书《朱鸿散文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西安)1989年7月

02.《爱之路》,陕西旅游出版社(西安)1990年5月

03.“又一村”丛书《西楼红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西安)1991年2月

04.《白原》,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西安)1993年8月

05.中国西部文学丛书《关中踏梦》,四川文艺出版社(成都)1994年4月

06.中国西部散文丛书《歌以解忧》,中国工人出版社(北京)1996年1月

07.《药叫黄连》,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安)1997年3月

08.西风烈文丛《放弃》,太白文艺出版社(西安)1998年1月

09.“又一村”丛书《西楼红叶》(第二版),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西安)1998年6月

10.重读大时代系列《夹缝中的历史》,东方出版中心(上海)2001年2月

11.希望书库《西部心情》(中国青少年素质发展论坛工作委员会推荐读物、中国青少年读写大赛指定读本),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安)2001年6月

12.东方文化大散文原创文库《夹缝中的历史》(第二版),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上海)2004年1月

13.文汇原创丛书《大时代的英雄与美人》,文汇出版社(上海)2006年6月

14.《西楼红叶》(第三版),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西安)2006年8月

15.上海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影响我高中时代的一本好书《夹缝中的历史》(第三版),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上海)2006年1月

16.《西部心情》(第二版)(首届冰心散文奖图书大奖、中国青少年素质发展论坛工作委员会推荐读物),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安)2006年8月

17.聪明看历史系列丛书《创造时代的英雄美人》,联合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7年7月

18.《人生的爱与智》,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7年8月

19.《关中是中国的院子》,三秦出版社(西安)2009年2月

20.《希腊神话:诸神的命运交响曲》,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安)2010年5月

21.《关中:长安文化的沉积》,商务印书馆(北京)2011年6月

22.《历史的星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2012年4月

相关评论

朱鸿:感受文学的力量

本报记者 李向红

朱鸿十分欣赏柳青的名言:“作家是以60年为一个单元的。”按朱鸿的理解,一个作家历经60年才能世事洞明,一个作家的作品经过60年的传播才会水落石出。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因此朱鸿认为,柳青所论是建立在曹丕的标杆上的,所以朱鸿之感,显然也建立在曹丕的标杆上。如果作家仅仅是为稻高梁谋,那么竖子不足与谋了。

19岁,大学校园

1979年朱鸿19岁。这一年是他人生的分水岭和转折点,因为这一年他考上了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的种子是什么时候播下的,朱鸿自己也茫然。不过他属于那种早慧的人,少年他就读了一些神话、故事、小说。他知道了牛郎和织女,知道了小英雄雨来,大地主刘文采,知道了少剑波,梁生宝,也知道了贾宝玉和林黛玉。朱鸿有无日不读书的习惯,也许此习惯就是在小学和中学时养成的。但什么时候想当作家,他却不清楚。朱鸿觉得当作家的理想一旦产生,便像脱膛的子弹一样沿着只有自己知道的轨道向前走,不能半空落下,也不能半途回头。父亲曾经有意让他接班去工厂他否定了;数学老师曾经让他考理科,因为理科比文科招生多,他也否定了。他坚定的想法是:考文科深造而写作,考不上大学一边种地一边写作。那时候他还不认识陶渊明,不知道一边种地一边写作是陶子的生存方式。

进入陕西师范大学改变了朱鸿的命运,然而苦恼的是,他并没有在中文系读书是政治教育系把他录取了。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写作不能放弃。随之,他有选择地到中文系去听课并学习写作散文。这一写作不可收束一口气写作了20多年。朱鸿记得,他的处女作是在1981年1月2日西安晚报副刊发表的,那是此报恢复副刊之后的第一个版面。除了在书中结识鲁迅、周作人、莫泊桑、普希金、契诃夫、海明威、泰戈尔、川端康成、托尔斯泰这些大家之外,他还幸运地认识了作家侯雁北、刘明琪和刘路,当时他们都在中文系任教。刘路还介绍他认识了贾平凹和路遥。1984年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当文学编辑。

29岁,田野的沉想

29岁这一年,又是朱鸿的分水岭和转折点。他有一个习惯,重大决择都要到田野去作出。因此有空儿他就出去,神禾原,樊川一带,渭河北岸,灞河之滨……他到处走。29岁他把写作确定为自己的生存方式。

朱鸿说,他终究会写作小说的,然而还是先以写作散文为主。突破不易创新更难。他通过三条路而行:一是读书,其既可触摸圣贤的灵魂,又能借鉴他们的艺术形式。二是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朱鸿好思,他觉得思想就像刀刃会越磨越亮,磨就是思想。三是在自然与人类文化遗产之间熏陶。29岁以后的那几年,对朱鸿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在20世纪90年代,很多作家都变了流俗或弃文经商。朱鸿自豪的是,他既未改其志,也没有迎合市场写作增添财富。他深深地潜入写作之中,清苦而辛劳。“一箪食,一瓢饮,在陋苍,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孔子对颜回之褒,朱鸿愿意向颜回学习。

朱鸿读大学时曾经向西安名士李正峰先生表示,30岁之前出版一本散文集。朱鸿实现了自己的目标,29岁那年出版了自己的书,而且29岁之后,写作巍然,成果累累:《朱鸿散文选》1989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爱之路》1990年陕西旅游出版社。《西楼红叶》1991年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白原》1993年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关中踏梦》1994年四川文艺出版社。《歌以解忧》1996年中国工人出版社。《药叫黄连》1997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张良论竹·中国当代青年散文家八人集》1997年敦煌文艺出版社。《放弃》1998年太白文艺出版社。

39岁,一间小屋

东方出版中心是这样介绍它所出版的一本书的:“《夹缝中的历史》是作者对两千余年的中国文化,对在夹缝中喘息的中国人,对被扭曲、扼杀的人性,进行的一次深刻而痛苦的反省……全书以崭新的视角,从历史、文化、制度等方面,回溯了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大时代下人文精神坚韧的嬗变和各个层面中国人的生存景观。”此书已经再版三次重印四次,并在2006年荣登上海图书畅销书排行榜。

至今,朱鸿仍清晰地想得写作此书的情景。他在陕西三资学院借了一间房,整整数月时间里整个楼道就他一个人。这个阶段是他读书量最大的阶段,所作笔记数十本。在学生灶上用餐,学生睡了他还读书写作着。冬夜寒冷他用一个炉丝三断的电炉子取暖。孤独得难耐之际他就在学院后园的树下呐喊……为了写作这本书,朱鸿赴山东曲阜感受孔子故园;走河北易县体验荆轲刺秦;进山西洪同入苏三监狱;盘桓故宫想明思宗之绝望;上山海关察吴三桂之心态……这本书出版之后,陕西省作家协会为朱鸿召开了研讨会,反晌强烈。

然而朱鸿毫不得意,反而充满忧患。他认为作家应该思想者化,要满足受众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要给作品渗透先进文化的元素,要闪烁艺术之光。作家在本质上是求索者也是孤独者,作家一旦成为名星他就开始衰落,他想坚守一种状态。朱鸿说:“过去的一切都是准备,我真正的写作,将从49岁开始!”朱鸿向记者透漏了一个消息:打算以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社会生活为背景写作小说,并且一直在准备着。他已经对近百位当事人进行了访谈,南北奔走东西寻觅在所不惜。他搜索了大量的文档乐此不疲。工作很难好在得到校领导的鼓励,更感动的是还给了他科研经费。

大约从1999年开始朱鸿就一直有一个想法,想找一个地方安心写作。他非常感谢母校,陕西师范大学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调朱鸿先在新闻与传播学院执教,后又转文学院执教。朱鸿说校领导和院领导都非常支持他的写作,为他创造了最佳的创作环境。朱鸿对此充满了虔诚的感谢,他一点也不愿意辜负自己的支持者和帮助者,他说,他当然会努力。

(本文原刊《陕西日报》2007-11-11第3版)

用思辨的声音撞击读者心灵

——读朱鸿散文之感受

陈忠实

生活形态里的朱鸿,彬彬有礼,喜眉善目,见人说事先笑后开口,中规中矩,起坐谦谦,既显传统礼仪又呈现代文明的行为举止,无论熟人老友无论生人陌客,都会感觉一种礼敬的亲和。我不记得和他相识相交多少年了,从未见过他矜持作态拿腔摆调的姿态,更没有纵横张扬故显不羁的浪漫行状。如果以此而判断他是循规蹈矩顺和顺溜的人,就大错特错了,而我在最初结识他的几年里,就停留在这种表象的印象中。后来听到朱鸿的一则轶闻,说他在北京出差时邂逅一位吉林姑娘,单凭一面之交就陷入神不守舍万念俱不成念的痴迷状态,乘火车搭汽车兼着步行,一路风餐露宿打问到长白山里的一个散落的村寨,终于再会了一面再看了几眼。我向他证实这件传闻,他坦然备细叙述了一路的艰辛和一路的坚定:“我就想再看那娃一眼。太美了。过去从未见过这么美的女娃,后来也再没碰到过。”

长白山里的那个女娃,无疑是朱鸿审美视角里的女神。他便不顾囊中羞涩,不管行政机关管理的条律,更不在乎道德规范市井议论种种,径直追寻理想中的女神去了。那种勇气和坚定,后来就使我不仅更深地理解了他内在的个性气质,也使我联想到他的创作姿态,以及独禀的文字气象,如同追寻长白山女娃一样,以独立特行不管不顾的专注和自信,追寻精神和心灵世界的文学之神。

我的最强烈最突出的阅读感受,是朱鸿的思辨,确凿感受到思考和思辨的力量,常常受到撞击,乃至震撼。在朱鸿的缜密而又敏锐的思辨文字里,我的直观感觉总是受到一种理性激情的催发;催发人走向陌生而又新鲜的认识境地,扩展精神视镜,又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理沉静。《司马迁之残与苏格拉底之死》和《在马嵬坡透视玄家贵妃之关系》,以及他诸多论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篇章,显示着他不同凡响的思辨的这一声。在前人和当代作家反复写过的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身上,当作者无可回避的难事,必须翻出哪怕一点一滴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发现,不然就很难避免被湮没进成堆成捆的同类题材的字纸里。想想杨贵妃,我曾在马嵬坡的土场前徘徊;想想司马迁,我也攀爬过陡如天梯的石阶叩拜过,终于没有多出一个字来,就在于翻不出浩如烟海的既有文字的包围。我对朱鸿思辨力度的钦佩,即由此而发生。他没有在已有既成的观念上停留,没有重复别人的吟诵;他的思维不是顺着通常的流向留下来,而是呈现着逆向和侧偏的反诘;他把同时代的东方的封建中国和西方的希腊横向陈列,又把两千多年前的社会法则与当代生活纵向竖剖,纵横捭阖,参照解析,直抵各个位置上的人物内心世界的脉象和率动,显示出思考的新鲜和思辨的力度,震撼和撞击读者心灵的效果就自然地发生了。朱鸿思辨的声音,跳出了通常所见的几乎千篇一律的思想之呻吟,那种甚为得意的平庸,自恋自赏乃至自吹里的苍白和肤浅,无一不是在自我欣赏的幻觉里瞬间枯萎。朱鸿引发读者广泛的心理呼应,当是对他思考思辨的最美好最合理的回报,也是对思想者朱鸿继续思考思辨历史和现实的激励。我因此而获得自信,不要以为现时的生活只时兴热销软绵绵肉嘟嘟的东西,有硬质有力度的思想肯定引发生活深层的强大呼应。

即使个人生活体验的散文,依然可以感到思辨的色彩。朱鸿出生并生活在农村,他没有沉溺于苦难的诉叙,而依然是对现实的考问和思辨。即如《一臂之力》这篇颇类似鲁迅先生《一件小事》的生活小事,稍微粗疏就成过眼烟云了。鲁迅从车夫身上发现了伟大,也照出来自己的“小”。朱鸿在人生至关紧要的几步的困境里,却清楚不过地洞察出一个人狭促阴暗的心里世界。他的不凡之处在于,不仅没有仇恨,不记旧怨,反而把他作为自己人生的一面带有警示意义的镜子,把心灵向世界敞开,把热心和温情送给需要一臂之力扶助的人。这种富于人生哲理的辩证,显示着作家本人的个性气质和襟怀,令人过目难忘。

朱鸿也有偏重抒情的散文,也是独自体验的另一种情绪和情调。《白原》即是具有个性色调的代表作。就我的印象,讴歌黄土地回忆黄土地批判黄土地的各类散文,几乎把黄土地翻掘得兜底朝天了。朱鸿笔下的黄土地具象为一个特殊的景观——白色的原野。这个白色,不是冬天的雪白,却是麦子收割之后残留在原野里的麦茬子的颜色。这种精细的观察,敏锐的色彩感受,所引发的心灵感受,是朱鸿独有的,几近深化到生命层面的体验,却不是谁都能轻易获得的。我由此而看到了差异,尽管任谁都可以面对熟悉或略知的黄土地抒发一番文学,成色却大显区别。再如《辋川尚静》,其情景之交融,真可谓独具慧眼。进入朱鸿笔下的景致,是一种独自审美兴趣的选择和取舍。我便想到前人关于散文写作的经典性论述:“既随物以婉转,亦于心而徘徊。”描景状物,一在文字功力,二在描什么景不描什么景,状何样物舍何样物,就显示出作家的审美兴趣和情感倾向了,作家的个性就跃然于物而婉转成绝唱了。于心徘徊更是作家胸怀、精神、灵魂的展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心的徘徊。朱鸿在各种特定景物里的婉转和心的徘徊,更兼着思辨的理性色彩,在家乡的白原上如此,在大诗人王维的辋川也如此,其独立的徘徊的心韵,只有在阅读里充分感知。

思辨着的朱鸿,似乎也有偏执的时候。《关于女人》一文对于“男女平等”的异议性辩证,我一时尚接受不住。男女平等是针对封建礼教下的男尊女卑而言的,从人权和人性的意义上说,男人和女人理应是平等的。限于各自的生理特点,选择社会职业应充分照顾到女性,是健全社会务必应尽的责任。但绝不可一概而论,如是,则会扼杂天才的居里夫人和许多富于创造智慧的女性的头脑……限于篇幅,我会把不同的看法和朱鸿在闲聊时对话,我也向他学一点思辨的能力和勇气。

(本文原刊《深圳特区报》2005-09-19第B10版)

历史人物

朱鸿,字云陆,秀水人。嘉庆七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擢御史,历给事中,出官督理湖南粮储道。研精算学。同郡钱仪吉撰三国会要,集乾象、景初二术成,尝为作注。乌程陈杰时为台官博士,阳湖董祐诚亦客京邸,皆日从讲数,各出所得相质问。旧无椭圆求周术,为祐诚言,圜柱斜剖,则成椭员,可以句股形求之。祐诚既发明其说,系以图释。初得杜德美割圜九术写本,以示祐诚,创图解三卷。既成,复得密率捷法於李潢家,则蒙古监正明安图师弟续绎之书也,与传写本互异。鸿曾依杜法步算,径一者,周三一四一五九二六五三五八九七九三二三八四六二六四三一八六三六七四七二二七九五一四,周十者,径三一八三零九八八六一八三七九零六七一五三七七六七五四六六九六三八九零五六六六一。徐有玉采入务民义斋算学中。道光十年后,辞官仍居京师,撰考工记车制参解。又评程氏易畴考工创物小记,多所纠正云。

博启,字绘亭,满洲正白旗人。乾隆中,官钦天监监副。尝因句股和较之术,前人论之极详,独句股形中所容之方边、员径、垂线三事,尚缺而未备。爰以三事分配和较,创法六十。惜其书未刊,法不传。今所传者,惟有方边及垂线求句、股、弦一题。法用平行线剖容方幂为四小句股形,借垂线为小句股和,借方边为小弦,求小句小股。以小股与垂线比,若方边与句比;以小句与垂线比,若方边与弦比。道光初,方履亨官监正,每举此题课士。其后得甘泉罗士琳力为表章,博术乃复明于世。

罗论云:“曩者闻方慎菴监正言绘亭监副有是法,失传。因仿监副遗法,用平行线剖半员幂为四小句股形,以半圆径减垂线馀,借为小句股和,借半员为小弦,求得小句、小股。以小股比垂线,若半员径比股;以小股比股,若半员径比弦。又以半员径减方边,得较。用平行线剖较幂为四小句股形,借半员径为小句股和,借较为小弦,求得小句、小股。以小股比半员径,若方边比句;以小句比半员径,若方边比股,以小股比股,若较比弦。用补副监之遗。复用天元术演得三事和较六十题,更立天、地两元为广例二十五术,撰句股容三事拾遗四卷。更试变通其术,御以八线,取方边用方斜率,得容方中之斜线。以垂线为一率,半径为二率,斜线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割。检八线表得度用,与四十五度相加减,得垂线所分之大小两弧,副以半径为一率,垂线为二率,小弧正割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句。如以大弧正割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股,又如以大小两弧之两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大小两弧之两分弦,相亻并得弦馀。二题仿此,其得数同,而尾数有奇零。以八线表所列之数至单位止,单位以下,弃其馀分,故不能如句股与天元所得之密合。或有妄诋天元术不能驭三角和较者,抑知天元创於宋、明之间,安能逆知西法之有三角而豫为立法?要在学者善为会通耳。试设平三角形,有一角而角在两边之中,有大边与对边和,有小边与对边和,求三道及垂线,此西人常法所不能御者。若立天元一术,则任求何边或和数或较数,皆一平方即得。然则天元之与西法,其优劣可见矣。”

台湾师大历史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担任课程

明清史(史二)、历史教学媒体(史二)、明清古迹与文物(史三、四)、明代政治史研究(硕一、二)、史学理论研究(博二)、中国古迹与文物(通识)

期刊论文

朱 鸿,1979.02,〈温州的市镇结构及其演变〉,《教学与研究》,第1期,页93-146。(与李国祁、吴文星同撰) 朱 鸿,1979.06,〈清代金华府的市镇结构及其演变〉,《台湾师大历史学报》,第7期,页113-188。(与李国祁同撰)

朱 鸿,1979.09,〈真德秀及其对时政的认识〉,《食货月刊复刊》,9卷5、6期,页217-224。

朱 鸿,1980.06,〈明太祖诛夷功臣的原因〉,《台湾师大历史学报》,第8期,页47-90。

朱 鸿,1980.05,〈评介「明初两京制度」〉,《明史研究专刊》,第3期,页183-198。

朱 鸿,1981.06,〈论鲁国「一生一及」的君位继承制度〉,《台湾师大历史学报》,第9期,页39-50。

朱 鸿,1983.10,〈历史的反省与沈思〉,《国魂月刊》,页46-47。

朱 鸿,1984.06,〈明永乐朝皇太子首度监国之研究(永乐七年二月至八年十一月)〉,《台湾师大历史学报》,第12期,页85-114。

朱 鸿,1985.06,〈明惠帝的用人与政策〉,《台湾师大历史学报》,第13期,页67-91。

朱 鸿,1988.06,〈从南京到北京──明初定都问题的讨论〉,《师大学报》,第33期,页259-282。

朱 鸿,1990.06,〈明太祖与僧道──兼论太祖的宗教政策〉,《台湾师大历史学报》,第18期,页63-80。

朱 鸿,1992.12,〈论明仁宗监国南京之宫僚及其笃念旧人之政〉,《国立编译馆馆刊》,21卷2期,页37-58。

朱 鸿,1995.06,〈论明仁宗的求言纳谏〉,《教学与研究》,第17期,页169-207。

朱 鸿,1996.02,〈朱棣──身兼“祖”“宗”的皇帝〉,《鸿禧文物》,第一期,页145-161,鸿禧美术馆。

朱 鸿,1998.03,〈心慊慊而乖违──论明宣宗从“好圣孙”到“好”圣孙的转变〉,《鸿禧文物》,第三期,页93-112,鸿禧美术馆。

朱 鸿,1999.12,〈论明宣宗的另面样貌〉,《明清论丛》,第一辑,页245-253,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研讨会论文

朱 鸿,1988.03,〈我国国民中学历史课程教育目标的研究──兼论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於中华民国76年科际整合研讨会中发表),《我国人文社会教育科际整合的现况与展望:论文集第三册》,页279-294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中华民国科际整合研究会。 朱 鸿,1993.03,〈陈洪谟(1474-1555)的事功与著述〉,《明末清初华南地区历史人物功业研讨会论文集》,页229-241,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

朱 鸿,1995.12,〈明代仁宣时期阁权问题的再考察〉,明史国际研讨会,香港大学中文系主办,北京中国明史学会、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暨江西省历史名人研究会协办。

朱 鸿,1996.07,〈明仁宣时期的惩治贪赃〉,第一届两岸明史学术研讨会论文。

朱 鸿,1997.08,〈读明仁宗《御制诗文集》〉,第七届国际明史研讨会,北京中国明史学会主办。

朱 鸿,1998.08,〈明代的周公:论明太祖的效法成周为治〉,第一届朱元璋国际学术讨论会,北京中国明史学会、凤阳朱元璋研究会、世界朱氏联合会合办。

朱 鸿,1999.08,〈替皇帝卸妆:论明宣宗的另样面貌〉,第八届国际明史研讨会,北京中国明史学会主办。

朱 鸿,2000.04,〈文集与人物研究──以明初阁臣黄淮为例〉,明人文集与明代研究学术研讨会,汉学研究中心、中国明代研究学会主办。

专书及专书论文

朱 鸿,1982.06,〈君储圣王,以道正格──历代的君主教育〉,《中国文化新论制度篇立国的宏规》,页413-464,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朱 鸿,1982.09,〈戚继光〉,《中国历史人物广播讲座专集》,页223-226,教育部训育委员会编印。

朱 鸿,1987.06,〈历史教育与社会问题〉,《当前社会问题与教育》,页361-372,国立台湾师大学术研究委员会。

朱 鸿,1988.02,《明成祖与永乐政治》,页1-276,国立台湾师大历史研究所专刊。

朱 鸿,1992.12,〈明太祖与僧道──兼论太祖的宗教政策〉,《罗香林教授纪念论文集(下)》,页729-751。

技术报告及其他

朱 鸿,1996.05,〈赤裸裸的武力夺国──明代君位继承制度与「靖难」事件〉,《国文天地》,132期,页93-112。 朱 鸿,1978.04,《「大礼」议与明嘉靖初期的政治》,页1-273,师大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

朱 鸿,1987.10,〈国民中学历史学科教育目标研究报告〉,《中小学人文学科教育目标研究报告》,页173-186,三民书局。

朱 鸿,1994.01、02,〈法国年鉴学派简介〉,《高级中学人文学科研习课程讲义》,页73-79,教育部中教司主办,国立中正大学协办。

朱 鸿,1997.05.01,〈国中历史教师的基本素养〉,《花莲县八十五学年度国民中学历史科实地辅导研习会资料手册》,页6-9,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实习辅导组主办,花莲县立丰滨中学承办。

朱 鸿,1998.04,〈从私家记载及《朝鲜李朝实录》看明宣宗的另面样貌〉,鸿禧美术馆教师文物欣赏研习营(1998.4.11-12)讲题。

朱 鸿,1998.05,〈明代初期的官箴〉,《历史月刊》,124期,页53-58。

朱 鸿,1999.03,〈通识课程「中国古迹与文物」教学经验谈〉,历史教学座谈会,世新大学主办私立大学历史教学观摩展。

朱 鸿,1999.04,〈文物教学规划实务与经验〉,古物之美:中小学教师文化资产种子教师培训营研习会,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主办、财团法人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鸿禧美术馆承办。

朱 鸿,1999.09,〈郑和与其时代背景及下西洋的影响〉,《「郑和下西洋特展」──历史的溯源?文物的再现──教师研习营(1999.9.11 、12)手册》,页19-24,慈济文化志业中心经典杂志、鸿禧美术馆主办。

朱 鸿,1999.11,〈论明太祖的废相〉,《历史月刊》,142期,页73-78。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