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朱国玺 |
释义 | 朱国玺,林业机械专家,林业教育家。在引进国外运输机械新技术、解决国内运输机械难题方面做出了贡献。主持研究的汽车气制动元件性能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达到了国际测试先进水平,为国内气制动元件研究设计和生产起到了促进作用。主持研制成的小径木削边制材工艺为中国木材资源由大径原木转向小径原木,提供了新的制材工艺及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与综合利用率。在任东北林业大学校长时,为中国林业高等教育作出了贡献。 个人履历1932年1月24日 生于江西省南昌市。 1950-1952年 在沈阳农学院森林系学习。 1952-1954年 在东北林学院森林工程系学习。 1954-1956年 在东北林学院林工研究班学习。 1956-1957年 在东北林学院森林工程系任助教。 1957-1959年 在苏联莫斯科中央森工机械化与动力研究院学习。 1960-1978年 任东北林学院机械系讲师。 1978-1985年 任东北林学院机械系副教授、系主任。 1985-1989年 任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副校长。 1990-1995年 任东北林业大学校长、教授。 1993年 任东北林业大学教授、林业与木工机械学科博士生指导教师。 人物生平个人经历朱国玺1932年1月24日生于江西省南昌市一个普通职员的家庭。父亲从事土建技术工作。 1949年南昌解放后,在南昌一中学习。 195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考取了沈阳农学院(今沈阳农业大学)。 1954年毕业于东北林学院(今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工程系,由于成绩优秀被选送到苏联专家举办的第一个研究班—林工研究班学习。 195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在苏联莫斯科中央森工机械化与动力研究院实习两年,参加了哥尔巴乔夫斯基领导的汽车最佳运载量的研究。回国后在东北林学院任教师。 1960年撰写了《原条大捆装车法》,该书在生产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利用。 1964年东北林学院打算派他赴民主德国进修,便送他到上海外国语学院留学生预备部学习德语。因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赴民主德国学习的计划被取消。 1993年恢复招生后,他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进行技术革新,为牡丹江筑路队设计制造了公路筑坡挖沟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978年他被评选为黑龙江省优秀教师,同年晋升为副教授,任东北林学院机械系主任。1983年任东北林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 1985年晋升为教授。 1989年10月任东北林业大学代校长。 1990年5月任东北林业大学校长。 他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工作。于1991年就决定在青年教师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较好地解决了该校学科梯队断档问题。他重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先后与发达国家的10余所高等学校和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他本人两次与日本岛根大学田中千秋教授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 荣誉1993年被评为中国林业与木工机械学科第一批博士生指导教师。该学科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就设在东北林业大学。 1981-1993年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三届学科评议组(林业工程)成员,而且为第二、三届林业工程学科评审组组长。 1989年任中国林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林业机械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长,第三届林业机械学会名誉理事长,黑龙江省林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一、二、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人生成就汽车制动系统是关系到汽车行驶安全性与汽车运行速度的重要组成部件。朱国玺从1984年开始进行制动系统的研究课题,通过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展开了对制动系统的试验方法、试验设备和制动系统的有关理论问题的研究。80年代中期,中国尚无汽制动元件性能测试的完整设备,多数生产厂家采用土法检验。朱国玺主持的课题小组进行了程控气制动装置测试系统的研究。确定第一台样机的目标为:测试功能全、自动化程度高、测试精度高。经过6年不懈的努力,于1990年研究成功PBT-1型程控气制动传动装置测试系统。它具有气制动元件的静、动态特性测试,部分制动工装测试,可靠性、耐久性试验,通用数据采集等6种测试功能。测试程序由单片微型计算机控制自动完成,测试结果能够自动显示与彩色绘图输出,测试精度完全满足研究与产品检验的要求。经专家鉴定认为:该成果属国内首创,达到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样机在鉴定会当天即被主持鉴定会的长春汽车研究所订购,作为该所的研究用试验台。这项成果于1991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为国家重点推广的研究成果。随后便陆续有气制动元件制造厂到东北林业大学签订研制各种型号气制动元件产品检测用或研究用试验台。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朱国玺在该课题小组的基础上于1993年建立了东北林业大学励科高新机电技术研究所,他任该所的所长。进一步组织大家开发更高性能的能满足各种气制动元件性能测试与检验要求的计算机控制测试系统。在新的测试系统中采用进口气动阀与压力传感器,使测试系统本身压力泄漏为零。用相似理论对元件的密封性进行等效测试,使5分钟的泄漏性测试可用30秒甚至更短的时间测试来代替,不仅大大提高了测试的节拍,而且又提高了检测生产率和检测精度。至此已为生产厂家提供了16台(套)先进的气制动元件性能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使中国研究与检测气制动元件的手段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新的成果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随着汽车保存量的不断增加,汽车节能已成为世界性热门研究课题。汽车节能除了从结构与性能方面的改进外,在使用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为解决此问题,朱国玺经过与同事廉昭探讨后认为,我们完全有能力开发研究出适合中国情况,节油效果更大的汽车节油驾驶指示仪。在他的主持下于1996年终于研究成功适应中国特色的汽车驾驶指示仪。它采用单路磁敏转距、转速传感器直接测量汽车运行中的负荷,克服了国外间接测量负荷导至精度不高的缺点。采用单片微型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将优化档位及经济车速通过仪表显示给驾驶员。经过检测与鉴定,确认采用该指示仪汽车平均节油率超过10%,该指示仪的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单路磁敏转矩转速传感器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被列为国家重点推广项目,已开始在生产部门推广应用。 主要贡献朱国玺针对中国制材企业存在的综合利用率低、锯材规格下降等问题,组成了“中国现代化制材生产线的研究”课题组,对国内制材工业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同时,对日本、美国和加拿大的制材工业进行考察,查阅了制材工业方面的大量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情,研究提出:中国制材生产线近期发展目标,应以提高制材产品规格质量和成材出材率,以及降低劳动强度为重点;以带锯机为主机,应用削片制方机的3种典型的生产线。研究中还出版了《中国现代化制材生产线的研究》专著。这项成果对后来在制订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及制材厂的技术改造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该课题于1989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朱国玺在完成“中国现代化制材生产线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向林业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提出了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应列入短周期工业材制材及胶合木研究的建议。1991年他主持的该专题被正式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他本人亲自主持“小径木制材工艺及设备的研究”和“高精度带锯机的研究”。其中“小径木制材工艺及设备的研究”是适应中国新形势下急需解决的制材设备的难题。朱国玺领导的课题组在大量收集国外资料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一台适合中国制造水平及高效和高精度的小径木削片制方机。该机可以自动进料,自动对中,数控摇尺,由一对刀头将边材削成工艺木片,制出一根加工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方材。设备由威海木工机械厂制造,经国家木工机械质量检测中心检验达到了设计要求,经林业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认为该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带锯生产线相比,加工小径木的木材综合利用率提高15%;出材率提高8%;劳动生产率提高5~8倍,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项成果被列为国家重点推广成果,于1996年获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颁发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该项成果已在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进行中试应用。 中国带锯机的生产始终落后于发达国家。一是带锯加工精度低,结构落后;二是摇尺精度低,因而产品合格率低。朱国玺在他主持的“高精度带锯机的研究”中,在吸收国外研究新技术的基础上,对中国生产的传统带锯机采用了两项新技术。一是空气静压导向装置;二是空气压力与叠形弹簧张紧装置。空气静压导向装置是通过薄层压力空气支承带锯,使带锯与支承装置间的摩擦力几乎等于零。空气同时对带锯起冷却作用。使带锯振动减小,锯路变窄。提高锯材加工精度,减少木材浪费。空气压力与叠形弹簧张紧装置代替传统的杠杆压砣张紧装置后,使张紧装置对带锯振动的速度响应加快,吸振能力增强。同时起到减少带锯振动的作用。这一成果为中国生产新型高精度带锯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朱国玺于1994年申请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组木复合刨花板的力学强度与截面优化理论研究”。这项研究采用微观力学分析方法研究刨花板与重组木的夹层板的力学模型。导出了重组木复合刨花板的弹性模量的理论求解方法,使重组木复合刨花板的强度与配比达到最佳。理论研究得到了实践的验证。这项成果为研究木质复合人造板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根据该研究理论做出的重组木复合刨花板的强度优于现有的单板复合刨花板和纤维复合刨花板。这一成果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关于重组木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新的思路。 朱国玺是一位工作勤奋的学者,他在担任东北林业大学校长期间,善于团结同志、以身作则、实事求是,与他共事的人无不称他是一位好领头人。他为该校的建设和促进全国林业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为人正直、作风严谨,在教学、科研工作中重视实践,特别强调现场工作的重要性,在培养人才方面,主张高标准、严要求。他的许多学生已成长为林业机械战线上的骨干力量,尽管他年已花甲,仍旧以饱满的热情指导着博士研究生和继续进行着他尚未完成的科学研究工作,为中国的林业事业、林业机械工作的发展做贡献。 主要论著1 朱国玺.运材汽车列车的联结.东北林学院学报,1963,(2):133~143. 2 朱国玺,范垂和.公路筑坡挖沟机的研制.东北林学院学报,1979,(2):103~108. 3 朱国玺,张国军.关于汽车整体式转向机构设计计算方法的初步研究.东北林学院学报,1983,(2):130~138. 4 朱国玺,许其春,王德丰等.汽车柴油机燃油系.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4. 5 朱国玺,王火洪.铰接式车辆稳定性的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6,(1):45~50. 6 朱国玺,葛安华.铰接式车辆失稳报警装置的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6,(4):90~95. 7 朱国玺,李屺瞻,陆怀民.林业拖拉机在松软地面和冰雪地面上的通过性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8,(1):37~43. 8 木材生产过程自动化.朱国玺主编译.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88. 9 朱国玺,王华滨,李德华等.我国制材生产线的演变与发展方向.林产工业,1989,(2):4~9. 10 朱国玺,王华滨,李德华等.中国现代制材生产线的研究.哈尔滨:东北林业出版社,1989. 11 朱国玺,王华滨,李德华等.我国林业生产的主要研究课题及其应达到的水平.林产工业,1989,(5):23~27. 12 朱国玺.中国におげゐ制材技术改善の目.木材工业,1990,(515):8~11. 13 朱国玺.林业机械化.见: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机械化卷.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188~189. 14 朱国玺,蔡力平.第十届世界大会E组会议综述.见:第十届世界林业大会文献选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282~287. 15 朱国玺,马岩,卢军等.短周期工业用材多锯片剖分过程的数学模拟研究.林业科学,1994,3(6):556~560. 16 戈成,朱国玺,裘仁兴等.林业机械。见:工程机械手册:第二版专用机械卷(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