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朱昌镇
释义

朱昌镇为地名,我国同名乡镇主要有:贵州省毕节市朱昌镇,位于毕节西南部,地跨东经105°17′,北纬27°7′~ 27°12′之间,总面积106.8平方公里,总计人口42493人;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朱昌镇,位于贵阳西北部,座落在风景秀丽的百花湖畔,全镇地域面积56.5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总户数6489户,总人口23827人。

贵州省毕节市朱昌镇

镇情概况

朱昌镇位于毕节西南部,东邻鸭池镇,南壤岔河镇和纳雍县东关乡,西接田坝镇,北靠鸭池镇和千溪乡,交通方便,毕纳柏油公路贯穿全镇,是田坝、阴底、鸭池、维新、岔河、千溪等乡镇的中心地带,是毕节至维新、纳雍、水城、昆明等地的必经之路。距市区17公里,地跨东经105°17′,北纬27°7′~ 27°12′之间,总面积10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70%,其中坡耕面积56478亩,梯平地22460亩,水田8823亩。

行政区划

全镇下辖朱昌村、青杠村、小屯村、哈朗村、双堰村、宋伍村、王家冲村、八亩村、螺蛳村、白泥村、伍坪村、发启村、花厂村、山脚村14个行政村,145个 村民组。

人口民族

有10660户,42493人,农业人口41328人,占总人口的97.3%。全镇居住着汉、彝、苗、布衣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160人,占总人口的0.1%。

社会经济

朱昌镇是一个农业大镇,近几年来,党委、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切实贯彻落实“三农”政策,以促进“三农”、服务“三农”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技兴农,科技兴镇为目标,统筹规划农业科普示范旅游园区建设,以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为宗旨,以技术服务为民,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加大经济建设力度,推进社会经济建设步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一、以发展农业科普旅游示范园区建设为切入点,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使发展乡村旅游和解决“三农”问题双赢互惠,相互促进。一是投资450万元,在羊叉路一带建成以高新科技农业观光为主体的农业建设园区,涉及烟水配套工程建设,二级提水站建设,电子恒温育苗大棚,堆积式智能化烤房等项目,该园区覆盖面积6060亩,惠及13700人,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含量,为经济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投资10万元,建成以八仙洞为主体的青少年科普实验基地。在八仙洞组建设青少年科普基地和无公害大棚蔬菜基地,培养青少年爱科学、勤实践,学科学、会使用的劳动技能,提高青少年的动脑、动手的实际能力,从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培育新农村新型农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三是建成1500亩日本砂梨基地,200亩艳红桃基地,200亩秋锦梨基地,40亩板栗基地,363亩的松林娱乐园,这些项目的实施优化了生态,调整了产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截止目前为止,全镇森林覆盖率达35%以上。四是引进资金1600万元,创建毕节地区农业科普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规划建设在发启村,占地面积6500亩,其中经果林建设占地3500亩,保护林占地2500亩,林下养殖占地2000亩,度假村建设占地200亩,涉及10个建设项目(鸳鸯湖农家乐度假村、观光果园、观光蔬菜种植园、生态畜牧养殖园、森林景观休闲园、苗族风情观光旅游园、岩湾生态探险观光园、狩猎游乐园、人工草地游乐园、摩崖石刻观光游乐园)。现在各项项目工程正顺利开展,预计建成后可以解决180余人的就业问题,每年可为发启村增加收入110万元左右。

二、挖掘民族文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一是恢复重建明朝万历年间云台寺庙,目前大雄宝殿主体工程已完成50%。二是由村民自行组建了一支秧歌舞队和一支苗族芦笙舞队,村民自娱自乐,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传承了民族文化,为旅游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新农村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三是成功地保护和申请朱昌镇牛鼻子洞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发展乡村旅游注入了历史文化底蕴。该镇牛鼻子洞位于朱昌街口东南面,洞内呈喀斯特地貌典型。据考古资料证实,人类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开始,就在黔西北这一地区活动,创造了非常丰富的文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牛鼻子洞遗址成功地见证了这一人类历史文化的演绎过程,为该镇乡村旅游注入丰厚的文化底蕴。四是投资10万余元,改造茅草房21间;投资5万余元,对21间房屋进行了美化改造;投资8万元,对王家冲村35处的圈、厕进行了改造,并建造52口沼气池。改房、改厕、改圈、房屋美化工程的实施解决了群众生活的实际困难,美化了庭院、靓化了村庄。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朱昌镇

镇情概况

朱昌镇位于贵阳西北部,座落在风景秀丽的百花湖畔,距市区22公里,区政府所在地32公里,金阳新区10公里,东、南面分别与野鸭乡、金华镇连接,西面在百花湖区域与清镇市接壤,北抵修文县和白云区。全镇耕地面积10451亩,其中:田7000亩、土3451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56亩。

人口民族

镇内居住着汉、苗、布依、彝、白等民族。全镇地域面积56.5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含82个村民组)、5个社区居委会,总户数6489户,总人口23827人,其中:农业户数4449户,农业人口18654人;非农业户数2040户、5173人。人口密度为422人/平方公里。

交通运输

朱昌镇交通方便,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全镇公路里程75公里,村村组组通公路。

自然地理

地理得天独厚,资源富饶,能源丰富,矿产资源以煤、铁、石灰石为主,镇内多山,几乎都是优质石灰石。百花湖面积13平方公里,蓄水量1.3亿立方米,它不仅为朱昌提供了丰富的水利资源和电力资源,而且是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朱昌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年平均气温14度,年无霜期288天,年平均降水量1217毫米,镇内地势平缓,海拔在1140至1358米之间。

经济发展

(2005年及2006年1-5月份)

朱昌是一座远近闻名、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素有“南青岩、北朱昌”之称。历届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两个文明”建设,95年进入亿元镇行列,98年被评为“省文明乡镇”,99年被中央文明委正式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本届党委、政府进一步深化镇情认识,提出了: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举全镇之力建设金阳后花园,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而奋斗的目标,把朱昌建设成为集生态、绿色、环保、科技、旅游、文化为一体的现代精品城镇的发展战略新思路。

按照这一发展新思路,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实现了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到2005年底:农业总产值完成7804万元,同比增长10%;第三产业总产出完成830万元,同比增长20.6%;地方财政收入新口径完成379.8万元、老口径完成483.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7059.3万元,同比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74元,同比增长11%;招商引资完成4270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9887万元,同比增长19.3%;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14436万元,同比增长16.19%;实缴税金完成110万元,乡镇企业工业增加值完成2218万元,乡镇企业从业人员2006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完成退耕还林3370余亩,二环林带建设3980余亩;新建了赵官晚番茄基地1100亩,朱昌、金钟、麦乃香葱基地900亩,金钟绿化苗木基地150亩,朱昌养殖示范户12户,规模养殖二元种猪856头,养鸡26万只,通过组建各种科协9个,组织农民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科技意识和闯荡市场的能力,初步改变了朱昌“大季水稻、小季油菜,并且粗放经营”的格局,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城镇化建设

按照《朱昌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以招商引资和项目申报为手段,盘活扩建了朱昌自来水厂,投入450余万元兴建了金钟大道及排污、绿化工程,扩增了朱昌通讯、通信站,申请投资450万元新建朱昌污水处理厂现已开工,给朱昌城镇建设拓展了机会和空间。新建了农民新村、计生服务楼、电管站、中学学生宿舍等一系列项目,筹集社会资金完成了下排街房屋改造。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城镇工作强化城镇管理,取得明显成效,使朱昌城镇形象得以提升。

社会事业

“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社会稳定”三条生命线稳步推进。全年计划生育率达97.4%,人口自然增长率在7‰以内,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进一步巩固;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狠抓制度建设和落实责任追究制,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并被评为“贵阳市安全生产先进乡镇”;以开展“创建文明区活动”为载体,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全年社会稳定。

镇内有学校13所,其中:中学1所、完小5所、点上小学6所,中心幼儿园1所。驻镇学校2所,即:贵州警官职业学院中专二大队分校、水电九局技工学校。2005年进一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新建了朱昌中学学生宿舍楼,完善了中学远程教育四频会议系统和多媒体中心教室,并接受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对朱昌中学的检查,受到好评。小学适儿童入学率达99.5%,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初中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初中在校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8年以上。“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素质教育稳步推进。

社会保障

累计完成农村茅草房改造384户,完成危旧房改造90户,城低保和农低保等社会保障深入开展,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得予有效保障,殡葬改革、残联、民族宗教、双拥、统计、土地、规划、环保等和项事业不断加强,全面发展。

远景规划

1、确定镇区性质为:朱昌镇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形成集旅游、农产品商贸为主的中心镇。远期为金阳新区的城区组成团之一。

2、规划确定发展方向和建设时序为:(1)近期:2003—2007年,范围为金朱路、百花大道、二号路、四号路围合的街坊,依靠贵阳至过境线发展,以吸纳城镇人口,在北面开发建设部分一类居住用地,奠定未来城市职能区的基础。(2)远期:2008年—2020年,由近期范围出发,向西面及北面延伸,发展西部和北部新区,完善朱昌镇的整体布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0: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