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朱棡
释义

朱㭎(1358年12月18日-1398年4月22日),在元朝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一月1出生,洪武三年封为晋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就藩太原。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三子,是马皇后亲生的,因此史书上称他是嫡三子。娶朱元璋麾下的大将永平侯谢成的女儿。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三月(3月30日),朱㭎病死,谥号晋恭王。朱㭎死后他的儿子晋定王朱济熺继承他。朱元璋为晋王宗室命名的二十字是: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简介

朱棡(1358年12月18日-1398年3月30日),男,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生于元至正十八年十一月,是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马秀英所生嫡三子,明成祖朱棣之兄。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封晋王,十一年(1378年)就藩太原。

人物生平

晋王的府邸在太原明城的东北角,原有一座方形的宫城。府邸东西320步(约合 528米),南北422步(约合 696米),开三门,其地今称南华门街、东华门街、西华门街。它城外有外城墙,今称东肖墙、南肖墙、西肖墙、北肖墙。晋王府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毁于大火,布局已无考。仅从地名上得知,现称东丹墀、西丹墀是宫殿台阶所在地,东夹巷、西夹巷是宫内的东、西夹道。肖墙内则有祭天地的天地坛街,管理膳食的典膳所街和官府花园的杏花岭街。它的旧址即今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宿舍为中心的肖墙(街)以内的一片地方。朱棡文学宋濂(《元史》总编),书学杜环(明初书法家),善骑射,有谋略。人长的修目美髯,顾盼有威,多智数。待官属皆有礼,更以恭慎闻。是时,帝念边防甚,且欲诸子习兵事,诸王封并塞居者皆预军务。而晋、燕二王,尤被器重,数命将兵出塞及筑城屯田,为明初巩固北方边防做出不少贡献。大将如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皆受节制。薨于洪武三十一年三月,谥号“恭”,后人称“晋恭王”。

朱棡殁后的第二年,葬于太原城东南10公里许的黑驼山上(今太原市小店区黄陵乡老坟村)。墓区周长1.5公里,以夯土围墙,高四米余。墓冢朝南,直径15米,高3米。墓前原有牌坊、献殿等,均毁。墓早在清康熙年间被盗,有“其人乌纱红袍,足底金一锭,银一锭,两旁十棺十女”的记载。文革中又遭破坏。现见墓道掘进50米,东西各有洞室,盗掘痕迹比比皆是。

子嗣封号

朱棡与妃谢氏、樊氏、刘氏等共生七子,除长子朱济熺袭封晋王外,朱济烨、朱济熿、朱济炫、朱济焕、朱济烺、朱济[火高]等六子分别封高平王、闻喜王(后改封平阳王,再改封为第三任晋王,最后被废,幽凤阳)、庆成王、宁化王、永和王、广昌王等郡王。

明太祖朱元璋给晋王朱棡后裔规定起名字的二十个范字: “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从明代至今,明朝宗室的朱姓后人仍为汾阳、平遥的著姓,分布很广。据了解,当代汾阳城内还有部分李、赵二姓,宏寺村的吕姓,田屯村的秦姓,西南、西北乡的张姓等等,均由朱姓改易。这些人姓氏虽改,但名字的中间一字,仍以原晋府字辈排列,今已传至第十九代“前”字辈和第二十代的“修”字辈。平遥除宁固镇王智村外,还有香乐乡中官地、西羌、薛贤、宁固镇岳封、营里等村也有朱明后裔,人数不多,但辈份依旧是“继、前、修”等,姓未更改。这些是庆成王及永和王的后人,闻喜王没后人,其他四个儿子的后裔在哪还待考证。

长子 朱济熺 晋定王

次子 朱济烨 高平怀简王

三子 朱济熿 庶人(平阳王,晋封晋王)

四子 朱济炫 庆成庄惠王

五子 朱济焕 宁化懿简王

六子 朱济烺 永和昭定王

七子 朱济熇 广昌悼平王

晋王世表

晋恭王 朱 棡

晋定王 朱济熺

晋 王 朱济熿(被废、幽凤阳)

晋宪王 朱美圭

晋庄王 朱钟铉

晋端王 朱知烊

晋简王 朱新(土典)

晋惠王 朱慎鋷

晋穆王 朱敏淳

晋裕王 朱求桂

晋 王 朱审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