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柏山村
释义
1 河南省博爱县柏山村

河南省柏山村位于博爱县北4公里、太行山南麓,属半丘陵地形。现居住人口12000人,其中农业人口9000人,是博爱县第一大村。全村分22个村民小组,2300户,退耕还林地3800亩,宜林荒山2000亩,耕地1500亩。村党总支下辖四个党支部,有党员221名。2006年全村集体收入120万元,人均收入1500元。另有安徽省黟县碧阳镇柏山村、浙江省桐庐县分水镇柏山村。

柏山村总面积8.6平方公里,东依焦晋高速,西傍博晋公路,南有焦克公路、焦枝铁路横贯东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村两委多年来,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和扶持个体私营企业。成立车站储运货场,拥有挖掘机、铲车等大型工程设备,北星耐材、顺达公司等私营企业蓬勃发展,100多辆大型运输车辆生意兴隆,焦克路沿线商贸一条街和山口市场日益繁荣。截止目前,已形成以工程建设、煤炭贸易、车辆运输、耐火材料、矿石中转、粘土加工、日用百货、建材化工、汽配维修、餐饮娱乐等为主体的工商贸一体化发展格局。山坡旱地1500亩沾化冬枣已相继开始挂果,2300亩薄皮核桃树长势良好,有望成为村民的又一个增收亮点。

如今的柏山村,村风文明,村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2 安徽省黟县碧阳镇柏山村

柏山,位于黟县县城北郊,为范氏宗族聚族而居之地,流经县城的漳河与槐渠两水,将柏山紧紧环抱,每年春夏之交,洪汛季节,柏山村常常是四面环水的一座孤岛,据范氏族人介绍,范氏祖先迁居于此,是认定柏山是一块风水宝地,四面环水,形为玉带,栖居于此,范氏后代必出高官。

鉴于范氏迁居黟县时,势孤力单,怕有大家族与其争夺这块风水宝地,便让风水先生放出口风,说柏山四面环水,形为水牢,其它宗族住进去,便如投进水牢,后代祸患无穷,唯有范姓宗族的人可以住在此地,因为范为“犯”的谐音,犯人住水牢,天经地义。

范氏宗族这一宣传果然奏效,数百年来,柏山村居住的便只有一个范姓,而其它宗族大多因避讳而敬而远之。因为谁也不愿和犯人一起住在水牢里。

其实,当时人们也许没细想,就是犯人有谁愿生生世世住在水牢里,谁不想冲出水牢,自由自在地生活,而范氏宗族却在这里一代一代休养生息,这其中岂不有诈?

据范氏族人介绍,柏山,又名江柏山,而原名却叫“缸钵山”,村西有座小山,现为气象局所用,范氏祖先迁到柏山时,开始便是在此山下烧制陶瓷缸钵为生,故将此处称之为“缸钵山”,在黟县方言中,“缸钵山”与“江柏山”是谐音的,因此当范氏族人中的读书人不断增多时,人们开始感到将他们世代居住的地方叫着缸钵山实在太俗气,因此便取其谐音,称之为江柏山。

柏山居住的范氏,据宗谱记载,系范仲淹的后代,范仲淹为江苏吴县人,少年时,家庭贫困,范仲淹通过勤奋学习,在宋大中祥符年间考中进士,后官到参知政事,在任其间主张建立严密的任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徭役,因保守派的反对,不仅未能实现,反被罢官。后在赴颍州途中病死。范仲淹不仅为官清廉,而且善于诗词散文,著有《范文正公集》最为著名的作品莫过于《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世代传颂。

范氏宗祠享堂中垂挂有范文正公的遗容,相传为范氏祖先从江苏迁居黟县时携带而来。迁居的原因是因金兵南侵,吴县一带为南宋与金兵交战的战场。

范氏族人虽因战争而流离失所,因无生计而操起制作陶器的贱业,但他们精神上却时刻不忘是士族名宦的后代,以担当天下重任为奋斗目标。所以,尽管生计异常艰难,他们仍能做到勤奋读书,柏山村在黟县众多聚族而居的村落中并非大村,范氏族众人数也不多,但他们因读书成功进入仕途的比例却非常高。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读书人融入徽商行列,凭籍厚实的文化底蕴,使得他们在商界获得了极大成功。

在谈到柏山范氏商人时,不能不谈一谈晚清徽商范蔚文。范蔚文幼年家境清贫,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为抚育儿子,范蔚文的母亲历尽千辛万苦,虽然缠着小脚,每天都要经过村口长长的木桥去村外种菜,事母至孝的范蔚文,每天黄昏从私塾放学后,便赶到桥头去迎候母亲,接过母亲手中的农具。一次范蔚文的母亲在颤颤巍巍的木桥上给人让路时崴了脚,痛苦得泪流满面,范蔚赶来接母亲时,看到母亲坐在桥板上的痛苦状,放声大哭,范蔚文的母亲忍住痛,勇敢地站起来让儿子止住哭,告诉儿子说:“儿啊,你给我记住,徜若你以后发迹了,便拿钱来给我修一座石桥,方便过往的行人,也不枉为娘今天吃苦受累。”

范蔚文当时虽不满十岁,却牢牢记住母亲的话,他在家乡读了几年私塾,十三岁便到芜湖学做生意,通过自己刻苦努力,苦心经营终于成为芜湖木材巨商,并在沿江一带开设多家钱庄。

范蔚文经商成功后,生活仍极其俭朴,然而为实践对母亲的承诺,他投巨资,将当年木桥改造成九孔石桥,并取名为“廉让桥”,以纪念母亲高尚的人格,同时,在县城建办义仓,备荒赈灾,施药救济穷人。考虑到自己从小因家庭贫因未能读什么书,他又出巨资创办私立“蔚文小学”,对于贫寒家庭子女给予免费入学。范蔚文的种种善举深得范氏宗族和黟县百姓的推崇。

谈及范氏族人时,还有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名叫范汉生,此人早年留学日本,七七事变前,曾任国民政府驻朝鲜汉城总领事,后又为驻汉城各国领事团总领事。“七七事变”后,东三省交通阻断,范汉生遭遇日本人软禁,逼其发表拥戴日本军方的声明,在沉重的精神压力下范汉生中风,日军方将其送回国,先交给汉奸王克敏的临时政府,后又将其移交给汪精卫的临时政府。范汉生病情稍有好转后,被汪伪政权派往日本驻神户总领事。据说,范汉生一直推托自己身体不好,不肯为日本人卖力,所以抗战胜利后,汪伪政权的官吏大多受到了惩处,而范汉生归国后却一直赋闲。建国后,虽历经一些政治磨难,但最后是病逝北京,也算是善终。其后代多有建树,好歹没有辜负自己是范仲淹的后人。

3 浙江省桐庐县分水镇柏山村

品质·印象

走进桐庐县分水镇东溪柏山村,你会有一种走进城市的感觉:宽阔的大马路,一幢幢别墅式的新楼房,设计独特的主题公园,还有一身书卷气的徐凝石像伫立着,仿佛诗人从远古走来。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柏山村曾培养过许多饱学之士,仅唐宋时期这里就出过五位进士,其中以晚唐著名诗人徐凝最为有名,故柏山有“徐凝故里,进士之乡”的美誉。

文化特色村、安全示范村、市科普示范村、卫生村、小康示范村、文明村、园林绿化村、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首届浙江魅力新农村乡风文明奖等等,验证着柏山村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不懈努力。

品质·评说

柏山村党支部书记郎忠根向我们回忆起了柏山村人以前的生活。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美丽的柏山村三年多前还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我们现在所处的村委办公大楼的地方原是一片低洼地,村里那条宽阔舒展的大马路的‘前身’只是一条杂草丛生的大水沟,而主题公园过去是一片稀稀拉拉的茭白地。四分之三的村民们住在海拔580米的柏山上,每天下地干活、孩子上学都要上山下山。”贫苦的生活、交通的不便影响了一代代柏山人。为了脱贫致富,柏山人从1997年开始按规划下山安家,齐心协力走摘贫创富的道路。“你看十几幢别墅式新房全是近两年造的,其中90%的楼房主人是下山的农民。”村党支部书记欣喜地说,“我们柏山村就像‘女大十八变’,是越变越好看啦!”

“一辆车、一张蚕、一支笔”是柏山村人的致富法宝。近两年,通过村干部的牵线搭桥,村里一大批农民走出家门创大业,有的到外省市承包公交线路,有的跑运输。全村200余户人家,光驾驶员就有50多个,成了远近闻名的“驾驶村”。 现在全村1/4的农户在车队里有股份。村党支部服务站还购买了蚕种发放给村民,妇女老少养蚕卖茧。同时,凭借分水“中国制笔之乡”的“近水楼台”,村民办起了制笔企业,更多年老体弱的村民则为企业套笔赚钱。村党支部把外出打工村民家里闲置的土地集中流转经营,租赁给大户种植花木、雷竹、吊瓜等等,增加村民的收入。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上万元。

自2003年起,以示范村创建为契机,柏山村先后投入500多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村容村貌,基本达到了村庄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村里修建了历史文化休闲公园,新建了村老年活动室大楼,建立了图书室、篮球场、健身活动场所。实施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结合农民下山居住工程,新建了下山农民小区。今年柏山村还积极创建信息化村,让村民看数字电视、上因特网、阅电子图书。

村庄更美了,村党支部又为提高村民整体素质动开了脑筋。在启动电教化教育的基础上,村里还专门请来老师给村民讲课,有老年人健康讲座、老年礼仪培训、妇女家庭招待礼仪培训等等。庭院绿化、家庭卫生等评比活动也应势展开,增强了村民的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和荣誉意识,村民的行为举止浸润着浓浓的“进士之乡”的良好风范。

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村党支部不忘廉政文化的同步建设。村里把徐凝这位古代清官一身正气的点点滴滴制成碑文,并制作了于谦等12块古代清官石碑,以激励后人。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这么多年来,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我们都要召开村两委会,商量讨论,和村民沟通协商。只要开会一通知,每一位党员都会准时参加,从来没有人请假,并且我们开会党员都不发工资,民主管理氛围相当浓厚。”每一位党员的奉献精神换来了每一位村民的高度信任感。

品质·玩点

柏山村的土鸡、小鱼、土笋,味道算是一绝。因此在柏山村看新农村风景之余,您可以就近到一些开办“农家乐”的农户家吃住,据说当地吃住收费都还算便宜。另外,由于离分水镇只有几里之遥,因此在柏山村游玩,您可以选择在分水镇上吃饭、休息。

品质·发言

村党支部书记郎忠根说,我心中的最美丽村庄,不仅要有小桥流水、鸟语花香,更要有乡风文明、邻里和睦、廉政团结、经济持续发展。近年来,村党支部坚持以“打造历史文化名村,建设文明和谐家园”为宗旨,努力使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同步推进,促进全村各项事业较快发展,要使我们的柏山村更美丽、科技再创新、农民更富有、素质再提高。

4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罗溪镇柏山村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罗溪镇柏山村

罗溪镇柏山村地处洛江北部,镇区中心交通方便,东与永生村相连,西与前溪村隔溪相望,南至三合村向东顺溪与翁山村相连,北至洪四村,山地与之相连,西北与双溪村交连。村落建于柏树山坡周围故称柏山村。明、清代为晋江县四十七都,民国为晋江县大罗溪柏山保,解放初为晋江县第一区柏山乡,1958年为晋江县罗溪公社柏山大队。1971年为泉州市罗溪公社柏山大队,1984年为罗溪乡柏山村委会。下辖:顶新园、赖厝街、美海、南街、碧中、厝斗等六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在赖厝街祠堂。现全村人口达5054人,1113户,辖6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面积3.2平方公里,下属单位有赖厝街片、四落组、尾厝组、新厝组、旧厝组、美海片、顶美园、下美园、海头、南街片、陈桥、尾埔、后坪、碧中片、中厝、溪内、下厝、厝斗片、溪西埕、大厝、赤土池、拾占崎、顶新园片、虹山墘组、社仔埔组、土炉组、内厝、外厝。

5 安徽省泾县昌桥乡柏山村

柏山村委会隶属于安徽省泾县昌桥乡。位于昌桥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东南边与琴溪镇一河之隔,西边与本乡的芦塘、南湾村相连,北边与南陵县弋江镇接壤,全村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组。567户农户,2072人。全村有耕地面积2413亩,山场面积约1700亩,小型水库一座,该村主产棉花和水稻。

村党总支部下设党支部2个,共有党员49名,其中:女性党员4名,党总支委成员3名。书记:吴长友;副书记:吴长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9: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