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珠巷 |
释义 | 泰兴黄桥镇古街巷。位于东进中路北侧,东西走向,西至十桥中路,东至口巷,长三百五十米,宽约四米。临街大多是明清风格的平房,青砖、小瓦、闼子门,前店后作,或前店后宅,路面由青石板铺就。其历史遗存丰富,文化积淀深厚。 巷名由来珠巷原名猪巷。历史上泰兴东半县的农户几乎家家养猪,仔猪的需求量大,这里相继出现好多家小猪行,巷子便被叫做猪巷。后来小猪行被四行八作店铺取代,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老街已无一家猪行,猪巷渐渐地成了珠巷。 古建遗存福慧寺位于珠巷东首。始建于北宋天圣四年(1026)。寺门朝南,主建筑依次为金刚殿、罗汉堂、大雄宝殿、藏经楼,偏殿有观音殿、都天宫。大雄宝殿二层歇檐,斗拱结构,飞檐翘角,雄伟壮观。三尊大佛、四大天王、十八罗汉、二十四天尊、赤脚观音及三山海岛,雕塑精美,金碧辉煌。福慧寺历史上几经天灾人祸,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只剩五间罗汉堂。二零零一年地方政府重修福慧寺,四方信众纷至沓来,香火颇旺。 韩秋岩故居地处福慧寺斜对面。韩秋岩生于一八九九年,殁于二零零一年,享年一零三岁。韩老原本学工,后成为书画家、诗人。一九二四年,韩秋岩捐资与友人一起创办泰兴县第一所中学——私立黄桥初级中学。一九八九年,韩老将祖屋四间捐献建黄桥图书馆。 丁西林故居泰兴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清代建筑十多间,从其建筑格局、用料的考究及精美的砖雕、木雕上仍可看出当年的气派。丁西林一九一三年毕业于上海工专(今上海交大),一九一九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理科硕士学位。一九二零年应蔡元培延聘回国,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后任系主任。一九二七年,任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至抗战胜利。其间曾三次代理研究院总干事。建国后先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全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创作《孟丽君》、《智取生辰纲》等多部多幕剧。 李弼余居第丁西林故居东侧,有明清老屋十多间。李弼余为清末举人,中举后在家坐馆授徒糊口,曾作对联一副,题于学馆壁上:伤心夜雨蕉窗,点半盏寒灯,替诸生改之乎也者;回首秋风桂院,剩一枝秃笔,为举家谋柴米油盐。 大香坛丁西林故居西侧不远处的一座过街木楼,楼下可供行人往来。民国年间,黄桥霍乱流行,病死者甚众。时由黄桥商会发起,各商家富户捐款献物,在珠巷与南迎祥巷交界处建起纯木结构的大香坛。坛高五米许,面积十五六平方米,有梯供香客上下。坛上陈设香炉烛台,供奉关帝像,七月半福慧寺僧人在此超度亡灵。 潜龙渊水龙局旧址。位于大香坛西侧,约二十平米。旧时救火使用水龙,靠人力施压喷水。水龙局里面放着水龙、水桶、水带、喷枪,墙上挂着铁钩、荡火、避火帽等。一有火情,居民就会自发地把水龙拉出来灭火。黄桥人给水龙局起名“潜龙渊”,以方砖阴刻嵌于门楣之上。取典于“龙潜于渊,备而不用”句意。 何氏宗祠何氏后人为纪念何棐而建。何氏是泰兴望族,明清两代一门四进士。何棐历任都察院陕西道监察御史、江西按察司副使、南京太仆寺少卿等职,人称何御史。宗祠原有房屋四十余间,宗祠西侧有奉旨敇建的四牌楼一座。现已修复门厅、仪门各一座,大厅三间、楼房十间。门厅、仪门为顺治三年建,大厅原是何棐旧居,明式建筑,楠木廊柱。梁柱彩绘,历经五百多年风雨依稀可辨。大厅原为族人议事场所,现按原样布置,红木太师椅,明代地屏,清代金砖,气势恢弘。大厅后的振裔楼建于雍正九年,楼内陈列何氏发展史料,家族中杰出人物的画像及著作等。江苏省古建筑专家戚德耀考察后说:何氏宗祠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建筑之精美,在省内实属罕见。书法家邵华泽为何氏宗祠题写匾额:江北第一祠。 圈门黄桥镇历史上没有城墙,先民们在街巷两头各砌上一道门。圈门两侧与民房相接,门洞为拱形,夜里将两扇厚实的木门或闩或锁,整条街巷进入封闭状态。门上有顶,砖木结构,两边削水,既保护了门,又可供行人避雨。东首的圈门面向大海,取名为镇海门,西首的面对长江,叫澄江门。据专家考证,这种圈门国内尚不多见,地方特色鲜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