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释义 |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珠江口水域内伶仃岛至牛头岛之间,面积约460平方公里。1999年10月由广东省政府批准建立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11月保护区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中国人与生物圈大家族中的一员。该保护区的建立不但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为干扰,在挽救濒危的中华白海豚种群同时,也保护了珠江口水域自然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修复了海洋生态系统,增殖了渔业资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基本简介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9年10月(粤办函[1999]583号),2003年6月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办发[2003]54号),主管部门是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位于珠江口北端,属珠海市水域范围内,总面积460平方公里,东界线为粤港水域分界线,西界线为东经113°40′00″,南界线为北纬22°11′00″,北界线为北纬22°24′00″,核心区面积140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192平方公里,实验区面积128平方公里。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包括中华白海豚栖息活动区域即保护区的自然环境,水质环境,海底环境,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在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数量是我国资源数量最大的中华白海豚群体,种群世代完整,且具有一定的繁殖规模。 珠江口水域是中国中华白海豚分布最密集和拥有资源数量最多的区域。这里能成为海豚栖息活动的密集区,主要得益于珠江口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为中华白海豚提供了生息、繁殖的有利条件。 资源环境珠江口水域水温和盐度条件适中、水质肥沃,适宜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繁衍。珠江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河流,年迳流量达3124亿立方米。珠江出海口所在的伶仃洋水域宽广,气候温和。这里的自然条件,尤其适合习惯于在热带和亚热带河口地区生活的中华白海豚。丰富的生物资源给多种鱼类生物提供了天然产卵和繁育环境。珠江口伶仃洋水域属热带和南亚热带河口区,水产资源非常丰富。根据南海水产研究所对珠江口的渔业资料,在一项周年调查中就鉴定了154种鱼类,1993年的海岛海域渔业资源调查显示,珠江口水域出现的枪乌贼类有15种,甲壳类30余种。大铲岛以南万山群岛以北一带水域中游泳生物资源蕴藏量可达1万吨以上,为中华白海豚的栖息繁衍提供了充足丰富的饵料基础。保护专项 海豚一级保护海洋动物 中华白海豚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海洋哺乳动物,虽然分布较广,但由于人们对海洋资源的破坏,变得越来越稀少和珍贵。作为珍稀海洋哺乳类动物,其进化史、生活史、生理和生态特征都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有“海上大熊猫”、“海上国宝”的美誉。在中国主要集中分布在珠江口和厦门海域。初步认定珠江口拥有中华白海豚的种群数量大约为1000头左右。 开展保护专项活动 为建设好珠江口白海豚保护区,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先后投入了几百万资金,组织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和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在珠江口开展了中华白海豚资源和分布的周年调查,取得二万多张现场照片等第一手资料,为自然保护区边界的划定和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撰写了珠海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组织成立了闽、粤、港、台保护中华白海豚工作交流协调会,开展交流、学习经验,使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通过长时间的探索、学习、观察,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进一步实现对该珍稀濒危物种的有效保护。工作人员还多次走访海岛、渔村,向渔民解释和宣传国家、省及保护区的有关法规、条例、办法等,并开展了一系列中华白海豚保护专项活动。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但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为干扰,在挽救濒危的白海豚种群同时,也保护了珠江口水域自然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修复了海洋生态系统,增殖了渔业资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建设规划机构功能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基地设在珠海市的淇澳岛,基地建设将集保护、研究、救护、驯养、科普、宣教、观赏和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其职责和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拟定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统一管理自然保护区;调查自然资源并建立档案,组织环境监测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组织或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工作;进行自然保护的宣传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为了更好地实施监测和管理,保护好中华白海豚及其自然环境资源,本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核心区面积140平方千米,是原生自然景观最好的地方,是遗传基因库的精华所在,需采取绝对的保护措施,免受人为的干扰破坏。核心区作为深入研究生态系统自然演化的场所,可为人们提供各种标准的“本底”资料。因此,禁止任何船只进入该区域内从事可能对资源造成直接危害或不良影响的活动;若确因科学研究需要进入该区域的,须向保护区管理局提出申请。 缓冲区面积128平方千米,位于核心区的周围,其作用是保护核心区免受外界的影响和破坏,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经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批准,在保护区管理局统一规划和引导下,可有计划的组织经济开发活动。 实验区面积192平方千米,位于保护区的边缘,以发展本地区特色的生产经营为主,如发展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饲养与驯化等,建立资源多层次综合利用的生态良性循环体系。经保护区管理局批准,可在划定范围内适当组织生态旅游、科学考察、教学实习等活动,但不得危害资源和污染环境。 保护区中华白海豚种群概况截至2004年,据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人员介绍,受环境污染、渔业资源明显衰退等因素影响,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死亡事件屡有发生,已处在濒危状态。对此,专家指出,如果不尽早采取果断措施加以有效保护,被誉为“海洋大熊猫”的中华白海豚很可能从珠江口消失。 另据时任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陈加林说,中华白海豚常在河口的近海滩休息和聚集,并沿岩礁海域捕食鱼类。珠江口海域盛产青鳞鱼、白姑鱼、鲻鱼等为其喜食之物,因此招引中华白海豚来此活动觅食。白海豚一般喜欢跟随出海的渔船,捕食漏网之鱼,有时也因抢食网中之鱼而被误捕。 专家认为,海上频繁的交通运输引发噪声污染问题,噪声妨碍了中华白海豚等动物的交流,影响到白海豚的出没和游行速度。而且来往的船过于频繁,增加了白海豚意外死亡的几率。据悉,从1993年至1998年间,香港海域有3头中华白海豚被确诊为受船舶撞击致死,另有1头也被怀疑为受到船舶的撞击致死的。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助教陈裕隆指出,海上船舶的行驶和排污,也会间接影响到中华白海豚的生活空间,如油类污染,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破坏。据统计,从1996年起,广东省平均每年污水排放量达到39亿吨,大部分没有得到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江河海,最终汇集在大海。珠江口等海域重金属、氮、磷等多项指标都超过国家四类海水质标准,污染物总量十分巨大。这些污染严重影响了白海豚的生存环境。 据陈加林介绍,中华白海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截至2004年,经调查,在珠江口约有1000~1400头左右,厦门的九龙江口约有百头,还有人曾在汕头、湛江、饶平、南澳等地发现白海豚。 截至2004年,由于种种原因,有关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空白。对此,专家建议,应该掌握海豚的生存状况,实地观测和连续跟踪,研究白海豚的种群;利用死亡白海豚作为标本进行解剖研究,以便研究如何减少现有海豚的破坏和毒害。同时建立搁浅白海豚的拯救方案和应急措施,并建立中华白海豚的基因库。 对于海洋生物以及中华白海豚的保护一定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生态旅游,不能有太多的船过度密集地去追赶白海豚,以免使它受到惊吓。同时,当地应该尽快出台严格的政策,对入海河流的工业污染物排放严格控制,建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遏制渔业养殖盲目扩大的趋势,同时给船只划定航线,这些对保护海水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发展方向由于珠江口环境污染,白海豚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1999年10月,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了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划定珠江口伶仃洋里从内伶仃岛至牛头岛之间的460平方公里水域为保护区。这次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成为国务院新批准的2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从而使广东省有了惠东国家级海龟自然保护区和珠江口国家级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海洋野生动物保护区,全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到了9个。为了做好白海豚保护区的工作,广东省将联合港澳三地力量,共同保护中华白海豚这一珍稀物种,拟定以下发展目标:(1)坚持依法管理,形成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管理体系,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渔农署协调一致,保护好该区域内的白海豚资源,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2)负责解释、落实国家和省颁布的相关法规、条例、办法等,向广大渔民和行船人员宣传普及法律条文;(3)坚持日常巡航视察与突击联合执法行动相结合,有效制止对白海豚资源的破坏行为;(4)维护保护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保护区域内海洋建设工程项目的监管,避免或减少对白海豚资源及其生存环境的威胁。 保护意义在珠江口现存有中国资源数量最大的中华白海豚群体,种群世代比较完整,是中国数量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管理基地设在珠海市的淇澳岛,基地建设将集保护、研究、救护、驯养、科普、宣教、观赏和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其职责和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拟定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统一管理自然保护区;调查自然资源并建立档案,组织环境监测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组织或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工作;进行自然保护的宣传教育。 相关阅读-中华白海豚简介中华白海豚是世界上七十八种鲸类品种之一;为统一起见,各地学者都称它们为「印度太平洋驼背豚」(学名为Sousa chinensis),而「中华白海豚」只是香港及中国居民给它们的本地称号。中华白海豚属于鲸类的海豚科,是宽吻海豚及杀人鲸的近亲。很多市民及渔民均以为中华白海豚是一种鱼类,其实它们以及其他鲸鱼及海豚都是哺乳类动物,和人类一样能够恒温、用肺部呼吸、怀胎产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儿。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我国也有部分专家认为,产于珠江口和厦门水域的白海豚,背鳍基部并无隆起,也不驼背,应废弃使用印度太平洋驼背海豚或太平洋驼海豚等名称。 外形特征中华白海豚身体修长呈纺锤型,喙突出狭长,刚出生的白海豚约1米长,性成熟个体体长2.0~2.5m,最长达2.7m,体重200~250kg;背鳍突出,位于近中央处,呈后倾三角形;胸鳍较圆浑,基部较宽,运动极为灵活;尾鳍呈水平状,健壮有力,以中央缺刻分成左右对称的两叶,有利于其快速游泳。眼睛乌黑发亮,上、下颌的每侧都有32~36枚圆锥形的牙齿,齿列稀疏。吻部狭、尖而长,长度不到体长的十分之一。喙与额部之间被一道“V”形沟明显地隔开。脊椎骨相对较少,椎体较长。鳍肢上具有5指。全身都呈象牙色或乳白色,背部散布有许多细小的灰黑色斑点,有的腹部略带粉红色,短小的背鳍、细而圆的胸鳍和匀称的三角形尾鳍都是近似淡红色的棕灰色。 白海豚身上的粉红色并不是色素造成的,而是表皮下的血管所引致。这与调节体温有关。一般会从初生的深灰色慢慢褪淡为成年的粉红色。除了母亲及幼豚,白海豚组群不会有固定的成员。它们的群居结构非常的有弹性,而组群的成员也时常更换。根据记录,组群最多可有23条白海豚,而平均为4条。 生活习性中华白海豚不集成大群,常3~5只在一起,或者单独活动。性情活泼,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常在水面跳跃嬉戏,有时甚至将全身跃出水面近1米高。游泳的速度很快,有时可达每小时12海里以上。呼吸的时间间隔很不规律,有时为3~5秒钟,有时为10~20秒,也有时长达1~2分钟以上。主要以鱼类为食,包括鲻科和石首鱼科鱼类的幼体,也吃小黄鲷和小鲳鱼等。它的食量很大,胃中的食物的重量可达7千克以上。 在各种渔船中,白海豚特别喜欢在双拖船后觅食,而在双拖船后的海豚组群也比其他的大很多。在海豚的胃内发现最少13科20种不同的鱼类。数量最多的是鯷科,石首科及鲱科。其中白海豚最喜欢吃的是狮头鱼(Collichthys lucida),其次是?鱼 (Johnius spp)及黄姑鱼(Thryssa spp)。 中华白海豚的摄食消化系统与陆上哺乳动物完全一致,拥有牙齿、食道、胃、肝、脾、肠。成年海豚上下颌共有锥形齿125~135枚,排列稀疏,其功能不在于咀嚼,而是用于捕食。摄食对象主要是河口的咸淡水鱼类,不经咀嚼快速吞食。解剖分析海豚的胃含物,主要有棘头梅童鱼、凤鲚、斑?、银鲳、乌鲳、白姑鱼、龙头鱼、大黄鱼等珠江口常见品种,食性以中小型鱼类为主。 中华白海豚与陆生哺乳动物一样肺部发达,用肺呼吸。外呼吸孔呈半月形开放于头额顶端,呼吸时头部与背部露出水面,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并发出“Chi-Chi-”的喷气声。 中华白海豚眼睛较小,位于头部两侧,眼球黑色,视力较差,其辨别物体的位置和方向主要靠回声定位系统,在鼻孔下有一气囊,靠鼻塞肉的开闭发声,这种声线在前额隆起处一个由脂肪组成的特有器官集中,按一定的频率进行发射;声音碰到不同的物体反射回来的不同频率信号,通过海豚下腭一个由脂肪组成的凹槽接收,传入内耳进行定位。这个回声定位系统虽然复杂,但反应极其迅速准确,可以测出前面物体的大小、形状、密度结构和属性,并作出判断和反应。海豚这种特殊功能已被生命科学部门和军事部门进行仿生学研究。 生长繁殖中华白海豚的寿命一般为30~40年,3~5岁达到性成熟,常年都可交配,动情期多集中在4月至9月的温暖季节,怀孕期10~11个月,每胎产一仔。刚出生的幼豚体长接近1m,幼体出生时尾部先从母体内露出(陆生哺乳动物头先露出),防止出生过程中幼婴呛水而死。出生后即由母体带领学游泳,母豚有乳汁分泌,哺乳期8~20个月。由于整个哺乳过程母子形影不离,保护周到,幼豚的成活率均比其它水生动物成活率要高得多。 雌性海豚会在10-11岁时到达成熟期。幼豚会在全年出生,但出生率在春季及夏季稍高。在其他地区,白海豚的寿命最长为40岁。在香港,最老的海豚为33岁。 中华白海豚每年主要在6~7月间在水中交配,雌兽的怀孕期为10个月左右,产仔于翌年3~4月份,幼仔的尾部先产出,头部最后露出。刚出生的幼仔的体长大约为100厘米,是雌兽体长的1/3左右,背面为灰黑色,腹面为白色并带有粉红色,牙齿尚未露出,吻部生有10多根感觉毛。哺乳期约为1年,这时感觉毛全部脱落,牙齿完全长出,2~3年达到性成熟。寿命一般为25~35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