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柏林寺塔
释义

赵县柏林寺塔被国务院、国家文物局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柏林寺塔,又名从谂禅师舍利塔,塔高33米,共七层,是为纪念唐代著名高僧从谂真际禅师,于元代天历三年建造的,距今已有670余年的历史。

柏林寺塔-概况

河北省赵县柏林寺塔被国务院、国家文物局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此,赵县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五处。柏林寺塔,又名从谂禅师舍利塔,塔高三十三米,共七层,是为纪念唐代著名高僧从谂真际禅师於元代天历三年建造的,距今已有六百七十馀年的历史。赵州从谂禅师是中国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法师,人称「赵州古佛」,他在该寺传法长达四十年,传禅中著名的公案「庭前柏树子」、「吃茶去」、「狗子无佛性」等至今仍在中国、日本、欧美等地的禅僧中流传,被世人称为「赵州门风」或「赵州禅」。

柏林寺塔-设计结构

结构

柏林寺塔建于元代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为砖木结构的密檐式塔,平面呈八角形,七级。举高39.5米,坐落在高达2.5米的方形台基上。台基分上下两层,下层石砌、上层砖砌。塔的下部为砖制须弥座。须弥座上部用砖仿木构,做出斗拱、平座。平座上浮雕围拦、格子栅栏和花卉等装饰图案。以四层仰莲承托塔身的第一层。

高度

塔身第一层的高度约占全塔总高的三分之一。东西南北四面以砖刻壶门,另外四面以砖刻格子棱窗。正面有石匾,上用楷书阴刻“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十六个大字,左侧楷书阴刻“天历三年孟春上旬吉建”十个小字。塔一层飞檐用木制,二层至第七层改用砖雕。出檐长度逐层收敛,各层檐角均系木制,其脊上立一尊铁质罗汉像,下吊风铎。

动乱

塔曾毁于上个世纪60年的动乱,之后又遭遇邢台地震造成塔刹震落。1997年,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资百万元,将塔修整一新。而今之塔,已然是大修之后的样貌。只能说,相对其他地方,这塔修得还算成功吧。 柏林寺塔于1956年被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升为第六批国保。同样,其实就塔的建筑而言,升至国保有些超标了。但不可不能说真际禅师塔对于佛门的意义,因此,也就不加妄言了。柏林禅寺,很幽静的去处。大毛说,倘若再有时间,当再去参加禅七,静静体会生活禅的意味了。欣然同意。喜欢寺门口净慧法师所撰写的对联:“寺藏真际千秋塔;门对赵州万里桥。”

柏林寺塔-千年古刹

柏林寺塔所在地柏林禅寺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它最早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这座古刹虽几经兴衰,却仍然香火绵延、高僧辈出。据僧传记载,著名的译经大师玄奘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金代,这里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诠宗律师。金朝末年,法传临济正宗的归云志宣禅师主持法席,柏林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归云禅师平生主持七所名刹,望重当时,现在北京西郊潭柘寺尚存其舍利塔;元代,这里先后有圆明月溪禅师、鲁云行兴禅师,都是宗门大德,柏林寺由兹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明清两朝,中央朝廷管理赵州地区佛教事务的机构——僧正司设在柏林寺。当时柏林寺的住持往往同时兼任僧正司僧正。近百年来,柏林禅寺屡遭劫难,殿堂、经像荡然无存。到1988年这里重新进驻僧人时,只有赵州禅师舍利塔及二十余株古柏,很难使人想到这里曾是一处佛教古刹。

柏林寺塔-保护状况

历近千年

柏林寺塔历近千年的风雨侵蚀、地震战火,至今仍保存完好,除其塔基牢固,结构谨严外,历代不断维修也是重要原因,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系统的修缮和管理。

全面抢修

1953成立了文物保管所,1974年至1981年,国家拨大量专款, 调拨优质木材塔进行全面抢修,使这座当今世界上保护最完整、结构最奇巧,外形最壮观的古代高层塔。柏林寺塔建筑焕然一新,巍然屹立。并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建筑技术,吸引着国内外游客。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成为赵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二、三、四层的护栏为累叠的八角形制,顶部同样使用了八角攒尖式作为自然采光。佛宫寺释迦木塔与现代建筑艺术融合在一起,虚怀若谷,将柏林寺千百万年来的文明展示于世界人面前。

柏林寺塔-景区特点

柏林寺塔特点有五:一是历史古老;有近千年的历史,巍然壮观,国内罕见;二是根深蒂固,经历过郯城1668年8.5级大地震的洗礼,至今不歪不斜;和新塔一般;三是塔形壮丽,水色山光,白云塔影,使游人赞叹不已;再经山光水色的映衬,相得益彰;四是既能看又能爬,游客有参与的机会;五是有动人的神话传说,倍增游兴。柏林寺塔是赵县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之一。明代顾乾《三十六景图》中称之为“古塔穿云”;清代黄申瑾《二十四景图》中称之为“塔影团圆”。可以助人遐想。登上塔顶,能看到四周群山都变矮了,连山顶的白云也荡漾于脚下。再登山一看,宝塔如同一根春笋。这种景象当地人叫做“山拜塔、塔拜山”,也有叫做“山不压塔、塔不压山”。它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无愧于“九级云梯攀到顶,一天星斗喜垂肩,关心海岛千山雨,放眼齐州几点烟”的诗赞。

柏林寺塔-从谂禅师

从谂禅师,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他幼年出家,曹州(今山东曹县)郝乡人,俗姓郝。幼年因穷苦出家于本州通院,而后,剃度于嵩山会善寺,受法于南泉山普愿禅师,他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证悟渊深,年高德劭,享誉南北禅林。其八十岁时行脚赵州,被众僧迎入观音院(即柏林寺)驻锡,

柏林寺塔

住持该寺三四十年,开创赵州禅之风,佛教多有公案存世。比如:“庭前柏树子”、“如何是赵州”、“狗子无佛性”、“麻三斤”、“吃茶去”等。被唐代佛教尊称为“赵州古佛”。唐昭宗乾宁四年(公元897年),从谂禅师圆寂,寿高120岁。唐昭宗谥封他为“真际禅师”。元天历三年(1330年)修建真际禅师塔。后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已八十高龄的从谂禅师行脚至赵州古城,受信众敦请驻锡观音院,弘法传禅达40年,道化大行,僧俗共仰,为丛林模范,人称“赵州古佛”。从谂禅师以其证悟渊深、年高德劭而享誉当时中国的南北禅林。人们议论当时中国禅林的高僧,每每说“南有雪峰,北有赵州”;又有“赵州眼光烁破四天下”的美誉。在遥远的南方,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山门耸立有“赵州关”福建雪峰义存禅师的道场有“望州亭”。由此可见从谂禅师在禅门中的地位。禅师虽然道誉四布,并有燕赵二王的供养护法,但他的生活却十分朴素清贫。他的“绳床一脚折,以烧断薪用绳系之”。他经常是“裤无腰,褂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土榻床,破芦席,老榆木枕全无被”。禅师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弘传祖师心印,接引四方学人。脍炙人口的“吃茶去”、“洗钵去”、“庭前柏树子”、“狗子无佛性”等公案不仅启悟了当时的许多禅僧,而且流传后世,历久弥新。从宋朝开始,中国禅门盛行以“参话头”为方便的话头禅,赵州禅师的公案语录最频繁地为人们所参究,许多人在赵州语录的启发下明心见性。其中“狗子无佛性”更凝练而为“无门关”,成为禅门一大总持,直至今天在中国、日本、欧美等地仍是最流行的公案。 从谂禅师住世百二十年,他圆寂后,寺内建塔供奉衣钵和舍利,谥号“真际禅师”。元明两代曾先后建古佛堂及大慈殿供奉真际禅师石刻顶相。寺内现存的赵州塔建于元天历三年(1330),全称“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高33米,七层。1997~1998年,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1:5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