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皱果苋
释义

苋科苋属植物。草本。茎直立,稍分枝。叶卵形,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穗状圆锥花序顶生,圆柱形,细长,直立;包片披针形。胞果扁球形,不裂,皱缩,露出花被片。

中文学名:皱果苋

拉丁学名:Amaranthus viridis L.

别称:绿苋,野苋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石竹目

科:苋科

属:苋属

英文名:Slender amaranth

原产地:热带美洲

入侵地: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

简介

皱果苋(学名:Amaranthus viridis)为苋科苋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亚热带、热带非洲、两半球的温带、热带地区以及中国大陆的陕西、华北、华南、云南、华东、东北、江西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2,000米的地区,见于人家附近的杂草地上以及田野间,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体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全体无毛;茎直立,少分枝。叶卵形至卵状矩圆形,长2-9厘米,叶柄长3-6厘米。花单性或杂性,花被片3,雄蕊3,胞果扁球形。高40~80cm,全体无毛;茎直立,有不显明棱角,稍有分枝,绿色或带紫色。叶卵形、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常凹缺,少数圆钝,有1短尖头。圆锥花序顶生,有分枝,顶生花穗比侧生者长;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长不及1mm,顶端具凸尖;花被片背部有1绿色隆起中脉。胞果扁球形,直径约2mm,绿色,不裂,极皱缩,超出花被片。

生长环境

习 性:荫生生 境:路边、田硬边

生于旷野、荒地、河岸、山坡、或为田园杂草。

繁殖方式

花期6~8月,果期8~10月。种子繁殖。

应用

药用部位:全草

药用功能:滋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春、夏季采集幼苗、嫩茎叶。水烫,清水浸泡片刻。可炒食、凉拌、做汤或晒干菜。

全草药用,具清热解毒、利尿止痛的功效。

危害

一年生草本,喜生于疏松土壤中,常生于宅旁、旷野、荒地、河岸、山坡、路旁或为田园杂草。花期6~8月,果期8~10月。种子繁殖。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864年在台湾发现。为菜地和秋旱作物田间杂草,还可沿道路侵入自然生态系统。

危害对象

玉米 大豆 棉花 花生 白菜(青菜) 胡萝卜 乌塌菜 叶芥菜 青花菜 冬瓜 番茄 豌豆 大蒜 菠菜 芋 茭白 竹笋 草莓 莲藕 生菜 薄荷 节瓜 西瓜 番杏 茴香 莴笋 落葵 芹菜 茼蒿 蕹菜 苋菜 芫荽 香芹 甘薯 菊芋 马铃薯 辣椒 茄子 佛手瓜 瓠子 黄瓜 苦瓜 南瓜 丝瓜 甜瓜 西葫芦 玉盘瓜 葛 姜 萝卜 山药 甘蓝 花椰菜 芥蓝 紫甘蓝 枸杞 黄花菜 芦荟 香椿 豇豆苗 菜用玉米 扁豆 菜豆 蚕豆 菜用大豆 豇豆 葱 韭菜 大白菜 茎芥菜 荠菜 洋葱详细资料

发生规律

喜生于疏松的干燥土壤。多生于村宅旁和蔬菜地,为常见的宅旁杂草,对蔬菜生产有一些影响,偶而也侵入秋旱作物田内。

发生区域: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和云南等省区。

症状识别

幼苗 下胚轴发达,淡红色,上胚轴极短;幼苗全株光滑无毛,暗绿色。子叶披针形,长7 毫米,宽2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有短柄;初生叶l片,阔卵形,先端钝尖,并具凹缺,叶基阔楔形,具长柄;后生叶与初生叶相似。

成株 高40一80厘米,全体无毛。

茎 直立,稍有分枝,绿色或带紫色。

叶 互生,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9厘米,宽2.5—6厘米,先端凹缺,少数圆钝,有1小芒尖,基部近截形,全缘或微呈波状,叶柄长3—6厘米。

花 花小,于茎顶再形成圆锥花序,长6—12厘米,宽1.5—3厘米;或排列成细长腋生的穗状花序。苞片和小苞片披针状长圆形,干膜质;花被片3枚,长圆形或倒披针形,绿色或红色,有芒尖,边缘透明,内曲;雄蕊3枚,比花被片短;柱头3或2。

果 胞果,扁球形,直径约2毫米,绿色,不裂,表面极皱缩,超出宿存花被外。种子倒卵形或圆形,凸透镜状,直径约1毫米,黑色或黑褐色,有光泽,具细微的线状雕纹。

一年生草本。苗期4—5月,花果期7—10月。种子繁殖。

分布

国内分布:产东北、华北、陕西、华东、江西、华南、云南。

国外分布:原产热带非洲,广泛分布在两半球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中国植物志:25(2):216

英文植物志:5:420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9: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