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州河 |
释义 | 四川达州州河州河,嘉陵江支流, 原名通川江,因流经明代称为达州的达县,故名州河,沿用至今。 流经达州。是达州市境内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河流,流经通川区、达县,于渠县三汇镇与巴河汇合注入渠江。州河在达县境内长约50公里,从南外镇、河市镇、新兴、金垭、申家、渡市、木头等乡流过。金盘子航电枢纽工程竣工后,总库容达到1亿立方米,可通行500吨级以下的客货轮船。 境内主要由低山和丘陵构成,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风光游览区沿途植被较好,污染较少,河岸风光旖旎,清新幽静,沿途有嘎云亭、翠屏山、龙爪塔、中坝岛、成都山草坪公园、达州植物园、河市机场、桃花源、小三峡栈道等多处人文、自然旅游景观。 《山海经》、《水经注》、《华阳国志》、《中国分省地图册》、《民国达县志》等记载,州河古称“通川江”,“州河”之“州”是古代行政区划的一级建制,因流经古时的“通州”(或“达州”)这段地域而得名。 州河源头有三。东源出于城口县东燕麦乡光头山,水由二穴涌出,经明中、桃元、蓼于乡接纳燕子河后,在周凌乡出城口县,从东北进入宣汉县的大塘口入境,横贯县境东南部,流经鸡唱、龙泉(河口)、渡口、樊哙、土黄、华景、五宝、赤溪、昆池、南坝、下八、黄石、三河等13个乡镇,在宣汉城东江口与后河台为一川,汇人州河,此段河流名为前河。前河古称关东水,又名溉江。全河流域面积2754平方公里,干流长145公里。天然落差327米,河床平均比降2.3‰。前河水系发育,支流较多。宣汉县境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3条,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9条。 中源出于城口县白芷乡的白芷山西南,海拔高程1050米。流经双河等乡,在城口县境内河长50公里,至十字溪进入宣汉县境,后斜贯县境北部,流经石铁、新华、厂溪、黄金4个乡,于普光汇入后河。中源名为中河。中河古称益丘水,又名中江、千江。中河流域面积140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6.67立方米/秒,从源头至汇合口,河长101.5公里。其中宣汉县境内流域面积596.4平方公里,干流长51.8公里,天然落差106米,平均坡降2‰。 西源出于万源县北皮窝乡赵家山下铁铺,主要源头位于大横山白龙洞,从龙洞中冒出的大股泉水,即为后河的发源地,其海拔高程1480米。在万源县由东向西流至荆竹坝折向南流,贯穿万源县全境104公里后入宣汉县,经太平镇和官渡、青花、长坝、罗文等10个集镇,沿途有大小十多条溪流汇入。较大的有蒿坝河、玛瑙溪、池家河、庙沟、青花溪、龙行沟、白沙河、三叉河等,至大水荡进入宣汉县境,纵贯县西北部、流经毛坝、胡家、普光、清坪、清溪、新红、西北、东乡镇等8个乡镇,在县城东的江口处与前河相汇,注入州河。西源各为后河,后河古称下蒲江,又名后江,从源头至汇合口。全长148公里。天然落差1128米,平均比降10.8%,多年平均流量34.43立方米/秒。流域面积1394平方公里。州河始于宣汉县江口,婉蜒流向西南,经宣汉城南门、西北、东林、洋烈至千丘旁入达县境。由东北向西南经达县罗江乡红梁村曹家湾人达县境、穿过达县市和达县的罗江、河市、渡市三个区的7个乡,于木头乡的大河咀出境,流入渠县的农乐、汇东、汇南等乡,在三汇镇与巴河相汇,以下始称渠江干流。州河古名通川江。流域面积8849平方公里,河长108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90立方米/秒,据历史洪水调查最大流量13700立方米/秒(1902年),多年平均径流总量60.1亿立米。河宽一般为200~300米。 天津蓟县州河州河,是天津市蓟县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是蓟县的母亲河。其形成年代久远,无可考。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汉书.地理志》:“庚水之源,出于塞北,东南流七百余里至泉州(今武清),乃入海。” 州河,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谓。汉代叫庚水,唐、宋称沽河,明清称运粮河或蓟运河。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蓟州牧张朝琮将其更名为州河,以区别于蓟运河,沿用至今。张朝琮在《蓟州志》中写道:“蓟之水,川流不一,必取于沽河者,以众水皆小,惟沽河为盛也。”清嘉庆年间蓟州牧赵锡蒲认为,州河为蓟州之水脉,同城北府君山(崆峒山)龙脉一样,均关系郡之盛衰。清道光《蓟州志》云:“盖一州之内,必有一州之山川,所以发舒地气,长养万物也。至山泽之气体,为一郡来脉所关者,尤宜加意保护,如蓟之崆峒山、沽河是也。” 历史上,州河是连接蓟县与天津方面的水上交通要道,为促进蓟县乃至天津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