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子祠 |
释义 | 贺州市周子祠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著名的三国古镇。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北宋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时任桂岭县令的周辅成的儿子周敦颐降生在当时的桂岭县县衙,青少年时期在桂岭读书求学,然后在桂岭循级应科举考试而直取进士。周敦颐深受楚文化的影响,专心研究,开创了理学。尔后成为了一位名赫中原的著名哲学家。被后人称为宋朝理学开山师祖。桂岭人民为了表达对一代理学宗师周敦颐的崇高敬意,于北宋的熙宁年间,在桂岭镇今天桂岭粮所的所在地兴建了一座祠堂,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宋明理学创始人。因为周敦颐的著作有《太极图说》和《通书》等,后人把他的著作统编为《周子全书》,故祠堂的名字也因而取名为周子祠。 祠堂历史广西贺州市桂岭镇桂岭圩西南有一座周子祠,是纪念宋代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的。祠前有一口约一亩大的池塘,名曰莲塘,千百年来都栽种莲藕,每逢夏秋季节,荷花盛开,满塘锦绣,特别令人喜爱。唐初到元朝末年,这里曾设桂岭县,这口莲塘时称“桂岭八景”之一。它又因是周敦颐及其《爱莲说》的诞生地而闻名遐迩。 也许周敦颐就是因为和这张并不算大的荷塘朝夕相伴,看着荷塘里的莲叶和荷花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生息繁衍、绽放和凋谢,长期受到莲那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亦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矣!”那种高雅而圣洁的气质感染的缘故,他的那篇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千古名篇《爱莲说》才会写得如此精美绝伦吧? 一九九二年,周子祠因为年久失修,只剩下了残垣断壁,里面杂草丛生,已经毫无重修和保留的价值和诸多不明的历史原因而荒废了。周子祠的旧址因而也改建成了今天的桂岭粮所。但周子祠门前的荷塘却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霜雪雨和沧海桑田而奇迹般地存留了下来。那荷塘的莲叶和荷花年复一年蓬蓬勃勃、兴兴旺旺的生息繁衍着,周而复始真实地记录和见证着桂岭千百年来悠久而光辉的历史。晚清开山籍(在1984年以前开山镇为桂岭镇所辖的一个行政村)举人,曾任临江书院山长,在临江书院史上任主讲席时间最久的著名学者苏煜坡先生曾经给周子祠前的荷塘和莲花写下了这首著名七言绝句: 半壁荒祠半亩塘,曾听遗老纪端详。莲花不改千秋色,池水长留一瓣香。 周敦颐凡读过宋代《爱莲说》的人,无不为作者周敦颐借莲花咏志抒情,思想内容刻丰富,文笔活泼清新而击节赞赏。 据民国版《贺县志》载,周敦颐,乃出生在贺县桂岭镇。作者原名敦实,字茂叔,祖籍湖南道县。北宋时,其父周辅成以进士身任贺州桂岭县令。县治在今桂岭圩。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周敦颐出生于桂岭县衙。《贺县志》载,对周敦颐的出世,还有一个优美的传说,即周敦颐生的上午,县衙南边的那口一亩宽的莲塘,有一天开百色花,经冬不落。兆示周敦颐是天生地育的。老辈说,周敦颐天资甚慧,过目成诵,又极勤谨治学。他长在桂岭,求学在桂岭,是在桂岭循级应科举试,作文在同学间总是别出心裁,极富新意。所以能够科科登榜,直取进士,备受乡党景仰。 周敦颐中进士后,任今山西省县级地方官史,后在庐山莲花峰下的溪岸筑室,取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故后人又称“濂溪先生”。在桂岭立有“周子祠”。清代,桂岭县丞周端曾撰《重建周子祠序》,云:“考贺志桂岭有周子祠,祠前有塘,塘中有莲,先生固湖汀道州人,志有莲池,大都本爱莲一说。自宋迄今,塘莲尚在”。现周子祠仍存,民国时系桂岭区署址,今桂岭粮所用房。 福建省福州市周子祠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在山北麓,祀宋先贤周敦颐,五代孙大同知延平,遂籍闽郡,建祠祀焉,岁久,圯。乾隆十一年,巡抚周学健重建,今为家祠。国朝林茂春《秋日谒周濓溪先生祠》诗:“三秋爽气霁,云物媚晴巘。扪葛践层巅,蹇裳憩薄藓。前哲有遗徽,巍祠寄荒岘。林深岚气聚,地辟岩容转,登堂奠苹蘩,俯首勤拜展,生平濯澡心,对此容颜靦。欲感识性沦,理惬缘情遣。循檐兴藐思,出户重遐眄。高甍敞重霞,仄迳诏丛笕。斜晖忽欲沉,远翠纷难辨。振策涉归途,举步艰回缅。回首望深岩,寒猿叫虚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