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永升 |
释义 | 周永升(1891—1967),名和律。自小勤于读书,曾中秀才,但教书所得不足养其家。为生计所迫,与父亲一起上山下田劳作,生活甚是甘苦。十二岁,慈母见背;十五岁父亲亦离他而去,遂由其娘舅携往北京学习做生意。永升志敏多才,诚实敦厚,老板甚为器重,他自己也是锐意进取,逐渐摸索经营之道,业务渐振,在京十余年,盈利颇丰。每次想到故乡一村数百家尚无学校,不免痛心疾首。1921年(民国十年),毅然独斥巨资4500银元,请族人周尔庄等计划,于溪东购地数亩,建校舍八间,创立永镇小学,并在学校边上购置山林农场用于研究园艺。 学校前身永镇小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假借在福胜寺内的龙光书院,是为程度较高士子授业,准备应童子试的,所聘请老师皆当地宿学。因常有盗贼侵扰,于是迁至东二房七世宗祠--纯德堂。至1909年(宣统元年),并数家私塾,创办永镇学校于六房祠堂。翌年龙光书院停办,永镇学校迁至溪西庙,一直到1922年才结束有校无舍的局面,并改名为永镇小学。 人物履历1922年(民国十一年)春,校舍落成,学生倍增,各地学者又接踵而来,学校复成庙小僧多之状。其时,第一次奉直战争爆发,货殖被毁,永升损失惨重,他变卖夫人金银首饰补助学校。1924年,永升再解私囊,请周平佑等人续向新校东首购地,添筑东部校舍,并辟体育场于校前,以供学生游戏休息。为适应农村需要,他又费八千余银元在村南购山买地,辟上下二个农场,以作学生实习之地,小学改称为乙种农业学校,为奉化职业教育之始。有诗曰:永镇桥前建学堂,书声早晚听琅琅。古枫荫密清凉甚,一角天然作操场。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周永升改变了经营思路,1927年他与金润庠、竺梅先合作设军服加工厂于沪上,事业又兴。其时,在外创业有成的奉化人纷纷回乡创办公益事业,有竺梅先创办的孤儿院、俞飞鹏、朱守梅创立的公立医院、蒋介石捐资的中正图书馆等等,周永升都有所资助,而且他还创办实业社容纳了不少失业子弟。 1937年秋,日寇侵沪,军服厂遭毁损,周永升回到宁波,由友人介绍任军政部第六军需局主任。1940年奉化遭日军轰炸,粮食歉收,周永升被公推为粮管处主任,并斥私资购粮平粜。翌年奉城沦陷,永升解任回到村中专心于校务村务,见学生有可造之材,于是斥资设奖学金予以鼓励。其时盗匪蜂起,永升在村中推行自治自给自卫原则,编保安队终保一方平安。 1943年初夏,汪伪奉化县政府成立,遣使邀请周永升出山,永升知晓民族大义,痛骂来使遂冒险去沪,间道至香港转穗入桂,被推举为旅桂同乡会会长。永升在广西创办平民医院、职业介绍所等,以救济受难同胞。1945年日军投降,永升旋回村里,集全族父老伯叔兄弟于一堂,力陈教育于一族之盛衰的重要,将全族祀会众产来设立教育基金。又捐资疏浚环村淤河,改筑永镇碶、建庆升桥、修砌绕溪两岸石磡等公益事业,其乐善之心和爱乡之举可见一斑。1950年去台湾。 人物有关“百尺罗丝放水中,庆升桥坐老渔翁。怡然自得无穷乐,钓罢归来月上东。” 笔峰山上,林木葱茏如旧;庆升桥下,依然春波荡漾,曲折向北的枫溪永远会铭刻周永升和他的永镇学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