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拥军 |
释义 | 1 黄陂籍地产商人黄陂籍地产商周拥军,由于在武汉市黄陂区投资修建豪华墓园接受相关记者采访。2011年2月26日起,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火庙村豪华“活人墓”的照片在网络曝光后,引发舆论极大关注,不少网民要求查清并处理这个奢侈的墓园。 ◎ 人物简介周拥军,男,湖北武汉人,1964年出生,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曾先后担任武汉市东方舟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武汉汉飞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河南汉飞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武汉汉飞地产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汉飞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 荣誉奖励2005年被评为“2005年中原地产十大推动力人物”; 2006年7月,评为“2006年中原地产十大影响力人物”; 2006年12月,被中国房地产企业家协会、第二届中国房地产企业家年会授予“中国房地产优秀企业家”称号。作为武汉房地产企业中赴外发展的“领头羊”,周拥军先生自有一股豪情壮志。 ◎ 网络曝光占地近一亩、6米左右高的花岗岩门楼、精美的汉白玉浮雕……2011年2月27日,相关记者赶赴前川街火庙村,这个异常显眼的墓园恰在村委会正对面,现场几个农民在向外运沙,汉白玉浮雕装饰被移到路边,花岗岩台阶、门楼已经被铲掉部分。上午11时左右,村里调来挖掘机,十多分钟后,墓园被整体推平。 ◎ 人物事件黄陂籍地产商周拥军,由于投资修建豪华墓园接受相关记者采访。墓园是为其尚在世的父亲兴建,工程2010年11月份开始动工,2011年初已进入收尾阶段。 相关记者了解到,2011年2月周拥军不在本地,调查人员通过电话与其联系,告知“活人墓”属违规建设,要求停工接受处理,周拥军表示同意配合拆除。 ◎ 地方习俗火庙村村委会负责人冯仁奎告诉相关记者,黄陂有建“活人墓”的风俗,这个墓在本地也不算大,只是比较显眼,所在的位置是村组原本划定的墓地。周拥军为家乡做了不少贡献,26日拆除的时候,还有老百姓前来阻拦,街道、村里花了好大力气才做通群众思想工作。 2 湖南张家界当代诗人周拥军是土家族人,笔名海俊,号柴桑。曾任多种杂志报刊编辑,并创办有大型文学网站——中国六书网。 ◎ 人物简介周拥军,男,土家族,笔名海俊,字共和,号柴桑。 1977年4月生,湖南张家界桑植人,现居北京。曾担任毛泽东文学院院报《寻梦船》编辑部主任、人民日报《青少年》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中国新闻出版社《中外妇女》编辑记者,俄罗斯华人报《路迅参考》日刊社编辑。现任世界汉诗协会执行会长,世界汉诗杂志总编辑。出版有长篇小说《想飞的鸟》,著有中篇小说集《饥饿爱情》、散文集《桑植往事》、诗词集《柴桑吟草》、长篇武侠小说《湘西侠客记》。 ◎ 文学活动周拥军主编有《世界汉诗年鉴》、《当代和平与统一诗词大观》、《2006年度格律体新诗选》等大型诗词诗歌集。其中《世界汉诗年鉴》先后被清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北大方正数据及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收录,并评为“中国年鉴资源全文数据库核心年鉴”。2006年4月在他的推动下,在湖南张家界成功主办了“首届世界汉诗大会”,并首次提出“中国汉诗艺术创作规范标准”,在诗歌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高度赞誉。 周拥军创作的论文《论格律体新诗的艺术属性》,鲜明指出: 每一种艺术,都有其形式的属性或限制性,新诗也不例外。他对格律新诗的研究主要包括: 1、格律体新诗的基本元素:节奏、音步、韵律。 2、格律体新诗的基本形式:整齐式、参差式、复合式。 3、格律体新诗的基本韵式:行押韵、跳行韵、节押韵、节转韵、复合韵。 4、格律体新诗的基本原理:无限可操作性原理;对称性原理 周拥军的在格律体新诗方面的理论研究,完善了中国格律体新诗系统理论,为中国新诗在格律体方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 代表诗作述志 兰草涧边生,谁人识白英。 孤芳犹自赏,风月寂无声。 踏春晚归 昨日桃源去,花香着满衣。 吾妻身上嗅,疑与美人归? 中秋有赠 冰轮最不欺,十五总无亏。 大梦穿云径,疏星落水湄。 我心多眷恋,是夜起相思。 但遣清风使,邀君共此时。 无题 信步随心去,不知何路终。 新生幽草绿,偶遇晚花红。 天阔任云雀,山深隐羽虫。 轻风如助我,一跃过江东。 世界汉诗协会江苏省分会成立有作(两首) 一 莫谓秦淮江水寒,卢生不再梦邯郸。 他年吟帜神州展,李白吾将眼底看。 二 不再宦途沧海游,吟魂从此拜诗侯。 石头城上胸怀袒,敢把金陵王气收。 夜宿长寿岭农家 青山叠翠无穷碧,三面峰环水一湾。 夜半有人来访问,称知明月住松间。 燕山书院山前瀑布偶作 最喜山房近水依,山前还见一溪飞。 从来瀑布无人卷,看我掀帘望翠微。 无题 世上何人可匹侪?书香一卷苦萦怀。 今生无意成他事,诗骨还要诗里埋。 天子山贺龙铜像 天外犹闻凄雨风,青冥有恨泪蒙蒙。 寒崖立马英雄笑,遥看群山又一峰。 对镜 戊子秋,余筹世界汉诗大会之事,客居长沙,二十日未曾返京,一日对镜梳洗,竟然两鬓霜染,不胜感谓…… 伤心对镜泪彷徨,孤馆灯青只影凉。 十月长沙未飞雪,为何两鬓落寒霜? 夜宿吊脚楼 烟瓦参差青郭横,云山隐约显孤城。 游来明月回栏看,漫卷清风大梦萦。 最喜小楼多自在,也愁国是少廉清。 夜深窗子无关紧,蛙噪犹如附耳鸣。 天安门怀古 十月洪流接踵行,谁将黑首国门倾。 士愁黎庶无民主,死劝刀兵围帝京。 忍见龙旗迎烜日,似闻鼙鼓振天声。 瀛台风雨来还去,试问何人哭复生。 【注释】复生:为谭嗣同字号。 桑植 一川烟草漫天芳,尽是男儿热血狂。 刀剑无声云让路,将军战马意飞缰。 江山明月游关口,天下清风入故邦。 此乃英雄桑梓地,风流从不逊君王。 和李淼依《在戒台寺拜佛和昌兄一首》原韵 西山小径曲回斜,落日溪边一水车。 偶有秋风梳病草,时逢朽木歇寒鸦。 空留大梦愁难泊,欲遣萍身恨不涯。 误入烟村三五里,花开陌上是谁家。 游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拾句 阳春三月草生烟,我自朝天放纸鸢。 云雀不随红日去,轻风犹顺野溪沿。 看来山色穷边好,除却鸟声无处眠。 偷得闲时出城市,小亭栏外数梅钱。 与贺兰吹雪、吴根旺诸友游香山寻梅不遇 春风已上野云冈,犹见霜丛小雪藏。 如约西山呼逸友,无闻梅信吐寒香。 几枝珠蕾秋波转,一管花心魂梦狂。 或是误时今不遇,相知明日又何方? 辛卯抒怀 飞雪连天去路茫,春华双鬓渐凝霜。 梦中客泪清寥落,京里吟怀寂寞长。 常把豪情寄风月,愿将生计托诗囊。 蓬身即是无人问,不改痴心不改狂。 在颐和园昆明湖泛舟 放棹只疑天上游,画栏十里对烟洲。 长流绿色云山醉,欲滴岚光梦影浮。 我自狂吟还大笑,铜牛横卧复回眸。 摇舟游曳秋湖上,一橹轻波任自由。 庚寅抒怀 握蛇骑虎迎初阳,斗转星移鬓渐霜。 常对雄心寻大道,懒为盛世吹笙簧。 一腔沸热血难冷,多病伤寒志未偿。 欲截昆仑三两段,与谁放入枕囊旁。 步文怀沙老《百岁感怀》原玉 何叹乌走与星移,公转方才天命期。 酸辣苦甜都品罢,天南地北任游嬉。 是非休论对无对,身世管他疑不疑? 大梦谁人参悟透,箴言三字破玄机。 杂感(步杜甫《秋兴》原玉)八首录一 黑云倾压石城头,松雨潇潇已暮秋。 京里十年知厄苦,北风一夜结干愁。 不堪转日从王事,独自回眸看水鸥。 千里烟浮南北阙,何时月照白沙州。 游日月潭 相邀明月共清幽,不惧风波不系舟。 近水几分西子意,远山多少柴桑愁。 引人一顾千回盼,把酒三杯四处游。 放眼青山云雨外,阳春枝上有新柔。 过雁门 云树烟峦锁隘关,无边山岳得天颜。 半坡残雪听胡曲,四塞孤城挂马环。 尘毂飞蹄声渐远,野村流水意犹闲。 雁横一字披风去,白日依依万里还。 如梦令(六首) 谁道花愁不语,花梦谁人知许。又是落花时,花碎满天如雨。无悔,无悔,春去秋来难拒。 去岁繁花如海,今岁花开不再。最忆是花容,花落无声秋外。无奈,无奈,怎浇心中垒块。 一月长空万里,孤影寒霜满地。不夜是中秋,薄酒佳肴略备,同醉,同醉,拭去腮边余泪。 负手徘徊窗下,但见月光飞泻。忽地有敲声,少女探头惊讶。休怕,休怕,但要一方罗帕。 绿水青山深处,一树春风人妒。将欲采花归,又被黄莺留住,且步,且步,还有情歌无数。 昨夜春光妩媚,只记莺歌清脆。云雨隐宵晖,我自纵情乏累,沉醉,沉醉,莫笑郎君贪睡。 江城子 十年北上似风飘。雨潇潇,路迢迢。苦愁幽恨,独自更寥寥。往日都成长夜忆,心上泪,腹中浇。 欲将心事付离骚。绿芭蕉,碧鲛绡。书中岁月,任我纵消遥。最喜山林贫屋外,秋水里,小橹摇。 唐多令 昨夜独依栏,衣单身觉寒。到三更、恣意阑残。廊外菊黄今又是,骨渐瘦、襟长潸。 底事谁探看,痴心谁顾怜。难消受、梦里幽欢。记得当时枫树下,听秋噫,小溪边。 踏莎行·游肇庆七星岩 两岸鲜花,几排芳树,青山列峙无重数。谁摇池镜木兰舟,垂杨深处飞孤鹜。 伫影萍泊,浮云天舞,行前依旧茫茫路。轻轻挥手应难别,回眸还顾流烟处。 醉花阴 今日相逢时又误,不尽天涯路。痴字空托付,问几重云,又几重愁雾。 夜深梦醒小窗伫,又见流光舞。只影对秋风,寂寞丝丝,渐渐生霜露。 鹧鸪天·送别 执手将行别泪涟,春风一片哭离鸢。堂前苦雨已然冷,廊下美人犹自怜。 花落去,鸟惊眠。真情深处不能言。我心可以剖开看,只有相思在里边。 一剪梅 一阵泠风摇月光。无限愁边,草满池塘。坐花夜半已灯黄,谁在回廊,孤影彷徨。 时或蛙声三两行。惹我相思,愈加神慌。此情从此更难忘,还把心伤,仔细收藏。 念奴娇·圆明园怀古 凭栏远眺,对潇潇柘馆,谁弹清绝。水木清华烟树外,依旧那时明月。遥想当年,雄雄烈焰,火烧皇城阙。如今只剩,湖边焦士还热。 莫叹断璧残垣,伤心最是,唯有金瓯缺。雨打江山犹喜饮,无数英雄霞血。待我从头,千山险阻,驰骋纵横越。一声令下,呼儿飞骑成列。 贺新郎 恨我白头早。抚空弦、春来秋往,依然旧调。京里书生多愁闷,孤愤心中谁道。从不作、对他言巧。卧隐西山潜修己,这痴心、赠与何人好?辗转眠,到连晓。 清秋窗外月牙小,那霜辉、丝丝缕缕,无声悄悄。昨夜孤帏寒衾上,遥谢冰轮相照。独自处、怎生才了?天地幽情惟吾有,叹高山、流水知音少。谁与伴,事躬蹈。 自度曲·庐山 对峙九江,雄立鄱阳,扼住长空口岸。待东风吹起,松涛浪卷。飞瀑直下,一时奔流如练。美庐林,花径涧。看草木葱茏,重岩竞秀,天涯归途忘返。 嗟岁月云烟成虚幻。孰是孰非?怎地由人分辨。万言书,依旧引人肠断。问苍茫大地,是谁手,把江山执玩。牯岭上,五老峰前,含鄱口外,红日晚。 周府刘氏幺妹墓碑序 孺人刘,讳幺妹,大桑植洋公潭人氏。生在癸亥,卒于癸未,享年八十,葬于化香峪七树湾之阳。平生端庄娴淑,适年嫁南岔周府礼田公。周公膝下原有一子,然早殒,媳遂改志,遗留双孙。幺妹乃承家业之重荷,继仁者之长风。外事稼穑,内务针炊,克勤克俭,贫贱不移。孙非亲养,恩若己出。躬亲抚育,十年成立。长孙拥军,苦学有成,工诗善书,旅居北国京畿之地,弘扬诗教,略有作为;次孙爱民,营市有方,迁居惠城西湖之畔,持家立事,业已小成。斯刘孺人敦孝弟,守耕植,重学礼,言传身教之大德也。维年月日,刘孺人拾樵于野,染疴不医,沈冥不返,呜呼哀哉!惜孺人一生劳顿,未得享二孙之奉养,嘁嘁唏嘘,每每潸怅而不能已。 辛卯冬月,长孙归桑里,感刘孺人之厚恩,遂植嘉木于亲坟之前,铭悼文于碑石之上,其词曰:斯世有为者,身怀济世之才,腹有经纬之度,成丰功伟业,而播名四海,固属有为者也。然则平民大众,守一节而不改其志,抱一志而不悔其心,而又足以动人容者,斯虽不足为外人道,然亦有为者也。俗世常言:蓬蒿之下,焉能有为?悲夫!竖子之论,盖不知世间有大为,亦有小为。或有为于庙堂,或有为于乡野,皆一以贯之,可称有为者也。人终一生,不以小善而不为,始得有大作为,成大事业,小为不为,何得大为?刘孺人一介村妇,温良恭俭,恪守本分,矢志不渝,以羸弱之躯,泽及幼孙,誉满乡邻,斯为虽微,不亦有为者乎! 柴桑周拥军谨跪泣而拜,撰斯文作有为无为之说,发大为小为之论,一则缅怀其淑德,一则启蒙于后昆。是为序。 3 安徽省书法名家◎ 人物简介周拥军,男,1970年6月生,安徽省当涂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东印社社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委员会委员,世界华人书画艺术家联合会委员,国际诗书画研究院名誉理事,中国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中国艺术家学部委员会艺术委员。书法篆刻得益于田原、徐利明等指点,并由其伯父——台湾著名书画家赵松泉亲授技艺,书印创作日臻成熟。作品多次在全国、全省大赛中获奖和展出,并被国内外多家艺术收藏机构和收藏家收藏。中国文艺出版社和《名人与艺术》杂志社编印出版《墨素石馨——周拥军书法篆刻集》。已故著名书法评论家田恒铭称其作品"在笔墨刀石间透出了一股灵动温润之息,流露出文人书法特有的书卷之气"。传略辑入《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 社会评说周拥军是位业余的书法篆刻家,但他的作品却很专业。他自幼跟随其伯父——台湾著名花鸟画家赵松泉学习书画,1990年始又从师于著名书画家田原先生,但更多的还是靠自己对艺术的潜心钻研和深刻领悟。他的书法上溯汉魏、下汇明清诸家,对宋人尺牍、唐朝碑版、殷墟甲骨、钟鼎石鼓、清人小篆亦多有涉猎,以浸淫于米芾、王铎行草和汉隶张迁最沉;他的篆刻师宗秦汉,效法黄牧甫,融吴昌硕、陈巨来、方介堪等大师风韵于一石,心追手摹,悟之最深,也得之最多。其书作在继承古典形式美的同时,尤注重笔法、章法和墨法,用笔诡谲多变,通篇气韵生动;其印作刀法稳健,结体疏朗,朱与白在方寸之间演绎着中国哲学阴阳虚实的辩证统一。他的书法篆刻在国内屡屡获奖、展出,18岁时以全国书法篆刻展特等奖和安徽书坛新人展第一名的成绩,被破格加入安徽省书法家协会,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省书协会员之一;他近年来精心创作的100多件书印作品,被安徽省书画院和《名人与艺术》(美术版)杂志社编印成《墨素石馨——周拥军书法篆刻集》,由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他的作品在海外也深受关注,法国、新加坡、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博物馆、美术馆和一些喜爱中国文化的收藏家都藏有他的书法和篆刻。日本伊势崎市前市长高桥基树在接受了作为外交礼品的周拥军书法时,对其赞不绝口,便悬挂家中,视为珍宝。 书法历有“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之说,周拥军在创作中总是能将“法”与“意”融为一炉。一方面他以古代名碑佳帖为“经”,努力汲取精华;另一方面,他以姐妹艺术营养为“纬”,大胆追求自我、表现自我。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刻意追求的技巧,一切的飘逸多姿都是随着性情意趣的流露,在不经意之中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长期以往形成了他富有个性的空灵幽雅、法度森严、清朗峻爽的书印艺术风貌。《中国硬笔书法鉴赏辞典》称他的书法“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字字悠闲如仙,洒脱而不失稳健”;《青少年书法》杂志评价他的篆刻“印文处理既有变化,又不失传统,线条自然和协,毫无雕琢之气”;上海《写字》杂志认为他的书画作品“意态活泼、意境深远,很有气派,充溢着阳刚之美”。 诚然,他的书风、印风也与他厚实的文化素养分不开,他常有诗歌、散文、艺术评论散见于大小报刊,也常有国画花鸟参展获奖。这些字外功夫,不仅铺就了他的艺术底色,也构筑了他气质上的文人属性。已故著名书法评论家、安徽省社科联研究员田恒铭先生生前十分推崇周拥军的书法篆刻,称他的作品“在笔墨刀石间透出了一股灵动温润之息,流露出文人书法特有的书卷之气”。而周拥军认为:“真正的文人书法体现出的应该是人品与才情的统一、神韵与形象的统一、天性与技法的统一。这是一个高妙的境界,尽管自己正努力地走在这条路子上,但欲达此境,必须得有两个前提,一个是独立之人格,一个是自由之精神。” 4 优秀教育工作者周拥军:外小北区副校长,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从事科学教学。有多篇论文在国家公开出版物上发表,其中论文《“合作?探索?成功”教学模式初探》在人民教育编辑部、湖南教育报刊社联合举办的全国“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征文活动中获三等奖,多次荣获西陵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优秀党员光荣称号。 教育感言:教育无极限,尽心最美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