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周异
释义

周异,东汉末年官员,官至洛阳令。家族名人众多,其从父周景、从兄周忠皆历位汉三公,其子周瑜,为三国东吴名帅,威震三国。

中文名:周异

国籍:东汉

民族:汉族

出生地:庐江

职业:洛阳令

子女:周瑜

人物资料

个人资料

周异,字不详,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东南)人,生卒年不详。活跃于汉灵帝时期。为庐江世家周家之人,家族名人显官辈出。灵帝时官至洛阳县令。周瑜之父。

家族资料

1.曾祖父:周荣,字平孙,汉章帝、汉和帝时期官至尚书令;

2.祖父:周兴,汉和帝时官至尚书郎;

3.从父:周景,字仲飨,官至汉太尉,追封安阳乡侯;

4.从兄弟:周崇,袭父爵安阳乡侯,官至甘陵相;

5.从兄弟:周忠,历任大司农、太尉,汉献帝时官至卫尉;

6.从兄弟:周尚,官至丹阳太守;

7.从子:周晖,周忠之子,官至洛阳令,去官归。兄弟好宾客,雄江淮间,出入从车常百余乘。及帝崩,晖闻京师不安,来候忠,董卓闻而恶之,使兵劫杀其兄弟;

8.长子:周某,名、字不详;

9.次子:周瑜,字公瑾,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精于军略,为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官至东吴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儿媳乔氏,为庐江大户乔公二女,有天香国色之容;

10.长孙:周峻,因为叔父周瑜的功绩拜为偏将军;周峻之子名周护,性行危险,孙权弃之不用;

11.次孙:周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

12.次孙:周胤,初拜兴业都尉,孙权妻以孙氏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徙庐陵郡,病逝;

13.孙女:周氏,被选为太子孙登正妃,孙登病逝后,以富贵养之。长子孙璠、三子孙希,皆早卒,次子孙英,封吴侯。五凤元年,孙英以大将军孙峻擅权,谋诛孙峻,事觉自杀,国除。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代 第七代

周荣 周兴 周景 周崇 
 
 


 
 
 周忠 周晖 
 


 
 
 周尚 
 
 


 
 周某 周异 周某 周峻 周护


 
 
 
 周瑜 周循 


 
 
 
 
 周胤 


 
 
 
 
 周氏(夫孙登) 孙璠


 
 
 
 
 
 孙英


 
 
 
 
 
 孙希

历史记载

1.《后汉书周荣传》:

周荣字平孙,庐江舒人也。肃宗时,举明经,辟司徒袁安府。安数与论议,甚器之。及安举奏窦景及与窦宪争立北单于事,皆荣所具草。窦氏客太尉掾徐齮深恶之,胁荣曰:“子为袁公腹心之谋,排奏窦氏,窦氏悍士刺客满城中,谨备之矣!”荣曰:“荣江淮孤生,蒙先帝大恩,以历宰二城。今复得备宰士,纵为窦氏所害,诚所甘心。”故常敕妻子,若卒遇飞祸,无得殡敛,冀以区区腐身觉悟朝廷。及窦氏败,荣由此显名。自郾令擢为尚书令。出为颍川太守,坐法,当下狱,和帝思荣忠节,左转共令。岁余,复以为山阳太守。所历郡县,皆见称纪。以老病乞身,卒于家,诏特赐钱二十万,除子男兴为郎中。

少有名誉,永宁中,尚书陈忠上疏荐兴曰:“臣伏惟古者帝王有所号令,言心弘雅,辞必温丽,垂于后世,列于典经。故仲尼嘉唐、虞之文章,从周室之郁郁。臣窃见光禄郎周兴,孝友之行,著于闺门,清厉之志,闻于州里。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典》之策,无所不览。属文著辞,有可观采。尚书出纳帝命,为王喉舌。臣等既愚暗,而诸郎多文俗吏,鲜有雅才,每为诏文,宣示内外,转相求请,或以不能而专己自由,辞多鄙固。兴抱奇怀能,随辈栖迟,诚可叹惜。”诏乃拜兴为尚书郎。卒。兴子景。

字仲飨。辟大将军梁冀府,稍迁豫州刺史、河内太守。好贤爱士,其拔才荐善,常恐不及。每至岁时,延请举吏入上后堂,与共宴会,如此数四,乃遣之。赠送什物,无不充备。既而选其父兄子弟,事相优异。常称曰:“臣子同贵,若之何不厚!”先是司徒韩演在河内,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曰:“我举若可矣,岂可令遍积一门!”故当时论者议此二人。

景后征入为将作大匠。及梁冀诛,景以故吏免官禁锢。朝廷以景素著忠正,顷之,复引拜尚书令。迁太仆、卫尉。六年,代刘宠为司空。是时宦官任人及子弟充塞列位。景初视事,与太尉杨秉举奏诸奸猾,自将军牧守以下,免者五十余人。遂连及中常侍防东侯览、东武阳侯具瑗,皆坐黜。朝廷莫不称之。视事二年,以地震策免。岁余,复代陈蕃为太尉。建宁元年薨。以豫议定策立灵帝,追封安阳乡侯。

长子嗣,至甘陵相。

中子,少历列位,累迁大司农。忠子,前为洛阳令,去官归。兄弟好宾客,雄江淮间,出入从车常百余乘。及帝崩,晖闻京师不安,来候忠,董卓闻而恶之,使兵劫杀其兄弟。忠后代皇甫嵩为太尉,录尚书事,以灾异免。复为卫尉,从献帝东归洛阳。

2.《三国志周瑜传》: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子,皆为汉太尉。父,洛阳令。

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於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

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於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帅,囚俘万馀口,还备(官亭)〔宫亭〕。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

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循弟,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徒庐陵郡。

瑜兄子,亦以瑜元功为偏将军,领吏士千人。峻卒,全琮表峻子为将。权曰:“昔走曹操,拓有荆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初闻峻亡,仍欲用护,闻护性行危险,用之适为作祸,故便止之。孤念公瑾,岂有已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0: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