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天理 |
释义 | 个人简介周天理,男, 1942年11月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市营防乡耿扇村,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水稻研究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周天理长期从事三系杂交稻基础研究,先后参加和主持国家、省课题多项,育成京福1A、京福2A、京福4A、京福9A等8个京福系列不育系通过技术成果鉴定,获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国家星火计划二等奖和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他发表论文40余篇。 人物特写1962年,周天理从如皋中学考进南京农学院农学系。1966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在刚参加工作的头两年时间,所里安排周天理从事水稻品种资源研究,他对国内的品种,包括中国古老的水稻品种,欧洲、非洲、东南亚的水稻品种,进行归类、整理。这两年,让他对水稻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给后来水稻育种打下了坚实基础。1983年,福建省到北京招聘科技人才能够看中周天理,是因为他是最早研究杂交粳稻的人员之一,而且已小有名气。1983年底,他带着一个5000元经费的课题,周天理来到福建。一家人也从江苏调过来了,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福建省里分给他一套面积74平方米的房子。周天理从遗传、环境两个方面对水稻不育系中杂株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特别是运用遗传提纯取得成功,在当时国内水稻研究领域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他根据研究成果写成的论文《水稻不育系中杂株的来源及遗传分析》,获得1990—1992年度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991年,“杂交水稻不割叶超高产制种及配套新技术”获国家星火奖三等奖。1993年,“水稻不育系遗传提纯的原理和方法”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周天理除了系统地进行基础研究之外,还带头发表论文特别是在高端刊物上发表论文,在省农科院水稻所引导、带动了学术氛围的兴起。到福建后,他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相当部分发表在国家核心刊物上。1983年,他发表在《作物学报》上的论文《野败型杂交籼稻的育性基因分析》,至今还有人引用。因为在水稻基础研究上取得了卓著成果,1993年10月,周天理在来福建的第十个年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当时还只是一名副研究员。1997年7月,他评上研究员。 周天理与课题组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选育出京福系列的8个不育系。更引人注目的是,他们还主动把水稻研究与市场对接,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2004年3月,在福州市铜盘路29号福建超大现代农业集团,省农科院水稻所和超大现代种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水稻所以150万元的价格转让了水稻新品种京福2A不育系及现已所配组合生产、经营权。周天理说:向社会转让成果,有三个目的:一是增加科研经费,补充不足,促进继续研究,形成良性循环。二是看成果是否符合市场需要,促动我们有目的地去研究新品种。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1997年,周天理退出基础研究领域,转向应用研究,开始选育不育系和恢复系。到2002年,他和课题组选育出不育系京福1A、2A、3A、5A、6A、7A、8A、9A等京福系列8个新品种,在国内育种界创下了最快纪录。 周天理退休后,又被课题组返聘。目前课题组正在进行两个项目研究,一个是省科技厅的星火计划项目,了解水稻组合京福1优527的特征特性,研究高产栽培模式;另一个是省发改委的项目,对水稻新组合京福1优328进行继续改造,同时研究高产栽培模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