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周泰惠
释义

个人简介

周泰惠,女,1954年生于成都。九五年毕业于翰林艺术学院。

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益州书画院秘书长、陕西省炎黄画院副院长、香港中华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作品多次在全国美展及省内美展展出,并有获奖。

2000年,作品<<蜀山水碧蜀山青>>在日本展出并被收藏。

2001年,作品<<峨嵋金顶>>获洛阳首届牡丹节书画大展金奖。

四川大学美术评论家林木教授的评价

壮雄阔之境 抒凌云之志──析周泰惠的巨幅山水画 文/林木(2008.12.17于成都东山居竹斋)

宋代著名画家郭熙作《林泉高致》,对山水画要义有段经典的论述:“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 “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荡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夫山水之本意也。” 四川女画家周泰惠的山水画最近一些年来办展于全国各地,各地收藏她作品的藏家也不少。究其实,显然就与泰惠所画四川的名山胜水快人意获人心有关。

尽管有“黄山归来不看山”的说法,但这大概与古代人们主要活动于中国东部有关。最近两年,《中国国家地理》评选全国的“十大名山”,却一大半都在西部。随着交通的便宜,城市化倾向加重,三峡大埧的蓄水,人们愈来愈向往山川林泉,峡江幽瀑。大山大水更是人心之所在。而偏偏泰惠身在四川,又长期盘桓寄情于四川的奇山胜水之间,写得四川山水之神貌。加之她喜画大画,动辄丈二巨幅,于是四川之大山大水重峦叠嶂,亦尽收其画笔,呈众美于世人。

的确,泰惠所画尽是四川名山胜水:巍峨雄秀的峨嵋,雄奇险峻的峡江,云遮雾幛的蜀山,壮阔浑茫的高原……种种心向往之而难以亲至的山水,经泰惠一一写出,又确有可居可游身即山川的亲切感。这无疑是泰惠山水画受人欢迎的原因之一。

以奇丽浩大气象再现巴山蜀水之胜景,是泰惠山水画的又一特色。巴山蜀水固然雄奇,但如何表现却是关键所在。泰惠多年来长期写生于山水之间,品味了四川山水的感人所在,她作山水,往往选取山水那种最动人的特质而写之。三峡烟云明灭,为大家常画题材,但泰惠所画三峡烟云,那真是云遮雾幛,以致遮天蔽日。这种景象十分罕见,也具强烈的审美震撼力,且非亲历而难得。在泰惠的《雾锁峡江》中,云雾升腾而至高空,翻卷腾跃,蔽日遮天,此种景象在三峡画中十分难得。加上泰惠渲染云水的一套本事,把三峡云雾的气象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画的主观自由,使泰惠能更集中更典型地展现四川动人的山山水水。泰惠作画,仍依传统“三远”之法。即从远处观察表现。所谓“三远”,即从下望上之高远,从近往远看之平远,从山之近处望山之深处的深远。这种宏观把握整个山川之表现,更有利于把大山大水尽收画幅。泰惠作画,皆以远为用,一幅之中,山景之远中近,低中高,山林、河瀑、云雾、舟桥、渔浦、屋宇无不写入画中。有时视点还升腾至空中,临空俯瞰,把极远处的雪山云海亦拉入画中。其画远观山势,近玩其质,可谓收尽巴山蜀水之精妙。加之泰惠作画多以丈二巨幅为之,其大则至千山万壑山水云天,近质则精到溪桥栈道屋宇亭楼,让人进入可居可游可观可玩境界。泰惠之巨幅山水受人欢迎,这显然又是一大原因。

泰惠画山水,大刀阔斧,浓墨重笔,恣肆汪洋颇有女中丈夫的英气。这些年走的地方多,写生多,满腹丘壑,故作画任意挥洒,自由经营,恣意纵横,泼墨淋漓,豪气逼人。又喜作大幅,甚至专作大幅。而她的这般巨幅山水,似乎又恰恰应合着西部山水雄奇浩大的景象。此情此景非此大幅而无以呈现,而如此大山大水,非此丈二巨幅也莫能承载。如此,则泰惠山水画之画幅大境界大也在必然之中了。再值得一提的是泰惠画云画水之法,皴擦烘染泼破兼之,把个山水弄成云飞水涌,动意盎然。那么多人喜欢泰惠的画,也就决非偶然了。

部分作品欣赏(待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