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泉根 |
释义 | 周泉根,1925年出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曾任上海宇宙金银饰品厂设计室主任。周泉根同志从事首饰专业55年,有着丰富的镶嵌技术经验,他设计制作的金银摆件造型别致,做工精致,集中了金属工艺抬压、镂空、刻花和镶嵌等不同技法。1984年在上海手表三厂合作设计制造了国内第一只K金女手表,荣获85年上海消费品“金牛奖”。代表作有《丹凤朝阳》、《象牙镶宝观音佛像》。 中文名:周泉根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省南丰县 出生日期:1977年1月 职业:文学家、史学家 主要成就:人民大学中文系博士学位 主要成就: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研室副教授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中国现当代研究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代表作品:《隋唐五代海南人物志》《海南历代贬官研究》《国学人文读本》 从事:中国古典文艺学、海南历史文化 1.海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历年科研成果先后在《文艺争鸣》、《中国文化研究》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三十多篇学术论文,其中近四年发表的有有七篇核心期刊,有两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论文与著作,按时间排列: 2000年《试探文艺美学的学科体系建设》,《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10月 《意义之阐释,事件之揭示——关于文学批评的主客体取向》,《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二期 《站在“人”的立场上的现象学和现象学文艺美学》,《师大研究生》(非公开发行),2000年第三期 2001年《松竹悔成为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内在发展逻辑》,《抚州师专学报》,2001年3月 硕士学位论文:《“京派”之社会文化学阐释》 2002年《给沉重一副翅膀——谈林语堂的人生观与文学观》,《中国教育报》理论版,2002年4月11日 2003年《科技会成为人类风光大葬的法器吗——克隆问题的哲学思考》,《研究生时代》(非公开发行)2003年第三期 论文 2004年2004年 《“可以兴”才“可以群”——论“京派”的美学救溺观》 《文艺争鸣》2004第五期 论文 2004年 《从春秋赋《诗》的多种解释看<诗>的实用化轨迹——兼论赋<诗>的历史实质》 《中国文化研究》2004秋之卷 论文 2004年 《用理性质疑理性——克隆技术与人类命运再思考》,《宜春学院学报》2004第一期 论文 2004年 《从自由看“京派”——论“京派”文学观念的本质特征》,《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第二期 论文 2004年 《歧出的“京派”观念之辩证》,《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第二期 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诗言志”命题与礼乐俗志》 2005年2005年《礼失而求诸野——论“京派”文学创作的人性寻租》,《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第四期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 论文 2005年《西方作家论的几个阶段》,《新东方》2005第八期 论文 2005年 《坚持“人”的立场——论现象学和现象学文艺美学的核心精神》,《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综合版第三期 论文 2005年 《最后的立场——让李敖归老海南》《证券导报》2005年10月3日 论文 2005年 《私彩为何肆行海南——海南私彩调研》《政券导报》(头版专栏)2005年11月12日 海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课题系列论文 2005年 《琼剧,敢问路在何方》,《证券导报》,2005年12月26 海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课题系列论文 2005年《海南出版业应谋变革》,《证券导报》,2005年12月19日海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课题系列论文 2005《从权力的神话到符号的狂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第六期 著作: 2005年《藏戏》,(《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丛书》之一)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5年1月 合著 2006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重申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新东方》2006第二期 《西周礼乐文明之诗乐关系辨略》,《南都学刊》2006第二期 《孔门教<诗>与<诗>之属性嬗变》,《中国文化研究》2006春之卷 《礼失而求诸野——论“京派”文学创作的人性寻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6.1全文复印 ,原载《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第四期 《从文献疏议到体系综合——<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新思路探索》,《杏坛教思录》,海南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踩乱了节拍的海南娱乐业》《证券导报》2006年1月02日海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课题系列论文 《文化旅游:海南应该思考的问题》 《证券导报》2006年2月13日 海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课题系列论文 《海南旅游应思考的五大问题》《中国文化报》2006-02-20,黄淑瑶,王晓晓,周泉根 编著 《海南,我们的故事》,周泉根 副主编,海南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回到时间还没开始的地方》,钟文锋 主编,周泉根 副主编,《海南,我们的故事》,海南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2007年《巴赫金“躯体理论”初探》,《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第23卷,第3期。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成果,课题名称“巴赫金躯体理论研究”,项目号:05JC750.47-99016。为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九期)全文转载 《从狂欢文化看躯体的民间意味》《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二期。第二作者。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成果,课题名称“巴赫金躯体理论研究”,项目号:05JC750.47-99016。 《观念与史实——“京派”之派的辨正与还原》《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四期。 《从巴赫金的躯体理论看近年来的“躯体写作”》,《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43,2007年8月,第四期 《海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周泉根 黄淑瑶《遵循规律 谋划未来——海南省第一次经济普查研究课题汇编》海南省统计局,海南省第一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符国瑄主编 2007年6月 《不可或缺的视角》,《读书》2007,第十二期。 著作 《隋唐五代海南人物志》,三环出版社(即海南出版社),2007年6月版。 2008年《扦难御侮 谋赞体国—第一位琼籍官吏何履光考议》《新东方》2008年第卷第5期 《中国历代贬官》出版 《宋庆龄与海南人精神风范研讨会论文集》《一九九二年以来宋庆龄研究文献长编》周泉根、黄淑瑶;获符鸿合会长高度评价2008-9-15 周泉根博士谈《海南历代贬官研究》 [N];海南日报; 2008年2008-04-26 《琼台文脉赖斯传——评周济夫新著<琼台说诗>》 20080921海南日报 第六版 《博大无忧,九死不悔——鉴真》《海南日报》2008-11-12 著作: 《海南历代贬官研究》(主持,第二作者,自著13.5万字),南方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8年4月版) 《国学人文读本》(负责魏晋卷,撰7.5万字,祁志祥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年8月版)。 获奖情况其中《“京派”研究》获海南师大科研评奖二等奖、 《“可以兴”才“可以群”》一文获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证书号:第5-60号,2007年2月1日)。 《孔门教<诗>与<诗>之属性嬗变》(《中国文化研究》2006春之卷)获海口市第一界社会科学评奖二等奖(证书号:2008003,海口市社会科学成果评奖委员会2008年4月9日颁发)。 2.核雕名家--周泉根1959年出生于核雕之乡舟山村。师从顾仁笙,曾工作于舟山工艺品厂,在近三十年的工作中又不断的深挖创新,终获成功,创立了一种自己独有的风格。尤其是在十八罗汉头这样很能体现一个艺人的基本工的题材上更是力求完美,并且对原料的要求也是及高,在1993年开发出铁圆核、大四花等这样核质非常高的原料。从不让一条质量不好的作品流放到是市场上。在近三十年的艺术生涯中,虽然他本人也很少提起,但他确实带出了不少优秀的徒弟,并且他的许多徒弟(如胡君伟、萧艳萍、殷晨月等)现已扬名核雕界。他的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罗汉头,各种规格都堪称精品,从1.1cm~3.5cm,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1cm小籽和2.5cm铁圆核罗汉头,表情丰富、刀工细腻、神态各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