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庆祥 |
释义 | 1 江西省籍博士周庆祥,字林蓁,男,江西省玉山县群力乡下坊村金塘底人,1901年8月10日出生于一个清贫的乡村塾师家庭。其父原想让他学艺,见庆祥聪敏好学,便想方设法让他入学。先在八都小学、日醒小学读书,后转到玉山县第二小学(现逸夫小学)到毕业。1916年考入江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21年毕业。同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化学系。1926年毕业后在南京安徽公学任教。 ◎ 简介周庆祥1926年底,为北伐战争胜利所鼓舞,离开南京回南昌,应聘到上饶中学任教。次年初在回家过春节时,因玉山教育界两派为教育局长一职争持不下,将延误小学开学,便应有人之请,暂任玉山县教育局长,3月辞职,仍赴上饶中学任教。1928年8月,应邀转赴南昌女子职业学校任应用化学教师。1930年1月,赴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组做研究实验工作。 ◎ 学习经历1934年秋,江西省教育厅考送公费留学生,周庆祥以优异的成绩成为该年江西省5名留学生中唯一的一名化学留学生,同年8月赴美,在密西根大学专攻化学工程,1936年获硕士学位。1937年1月,入麻省理工大学化学系当研究生,选修该系所特有的高级课程。10月,转学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化工系高压物化反应研究室当研究生,1939年12月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接着任助理研究员,致力于高压高温下纯蒸汽和混合蒸汽的压缩性研究和低温条件下热力学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1940年春,周庆祥博士准备回国报效中华,适逢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局势紧张,海上交通困难而未如愿,只得继续留在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从事科研工作。直到1947年7月,才重返祖国,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邀请,任浙江大学化工系教授。自1953年开始,先后担任浙江大学第工系系主任、副校长。 ◎ 贡献周庆祥博士是我国化工方面,特别是化工热力学方面的权威,学术造诣很深。重要著作有《纯液体及其混合液的蒸汽之压缩比》、《低温高压复杂混合气体的相平衡》等。周庆祥博士又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深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周庆祥博士是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1985年7月14日因病逝世,享年85岁。 2 国民党军将领周庆祥(1904—1948) 原名周昭桐,字云亭。夏津县城北陈庄人。国民党军将领。出生于富裕农家,幼读私塾,后相继就读于夏津县第一高等小学、东昌二中。1925年10月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次年10月毕业后,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 随部队参加北伐,先后任见习官、排长、连长等职。1927年9月,曾在南京东龙潭镇参加讨伐军阀孙传芳部战役。1932年随部参加了第四次对工农红军的反革命“围剿”。 抗日战争初期, 周庆祥任第十军第三师十八团团长。1938年5月至10月参加了武汉保卫战。 同年7月,九江湖口一役,部队伤亡惨重,遂到湖南衡山补充兵员整训达半年之久。1939年2月中旬,日军进攻南昌,周庆祥率团至江西修水阻敌进攻,部队损失严重, 又率部至湖南湘潭整训。1939年9月,复调修水参加长沙反击战。1940年7月,任第三师师长,转战湘赣一带。1941年9月、12月两次参加长沙保卫战。1943年1月,参加第三次长沙保卫战胜利结束后,获青天白日奖章1枚。1944年5月下旬至8月上旬,周庆祥率第三师参加了长(沙) 衡(阳)会战。6月18日, 长沙失守,日军乘胜进攻衡阳。周庆祥师所在的第十军展开衡阳保卫战。6月28日,重创日军。7月11日,日军攻势再起,守军伤亡惨重。8月16日,日军冲进衡阳,守军与之展开肉搏战。紧要关头,后援不到,军长方天觉乃下令全军缴械投降。至此,历时47天的衡阳保卫战以失败告终。周庆祥被俘后约20余日,脱逃出走至广西, 收编散兵,重建第三师。同年底,该师先后到重庆、汉中整训。1945年2月任第十军副军长。1946年春只身来山东,投靠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周庆祥来山东后,相继任国民党中央训练团第十九军军官队总队长,山东省训练团少将教育长、 团长。1947年10月任国民党军整编三十二师师长。1948年3月,在周村战役中与解放军作战,该师一触即溃。事后,周庆祥被蒋介石电召去南京,交军法处会审,以“贻误战机罪”被枪决于南京雨花台。 3 河北省唐县广播电视台总编室主任1963年6月生,河北省平泉县人,满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河北省唐县广播电视台总编室主任,唐县第四、第五届政协委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