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周蓬桦
释义

周蓬桦,男,1964年3月出生于山东聊城。童年时代在故乡的村庄度过,那个地方叫沙河镇。周蓬桦与祖父生活在一个苹果园里,果园离村子有3华里路,其祖父负责看守,教书的父母则带着姊妹在遥远的城里工作。那一段时光对他烙印很深,以至于在他的作品中习惯于对故乡沙河镇往事的梳理,习惯于童年视角关照时代与人生。

人物简介

在较长的一个创作时期内,只要周蓬桦的小说或者散文涉及到乡村、自然界,都会与沙河镇与苹果园有关。他最早以优美的散文诗创作进入文坛,歌颂自然的博大,人民的纯朴艰辛,秋天收割后的谷穗和玉米,那些来自大地泥土的芳香,使他沉醉在对于人类生存的思考之中。

成长经历

他8岁读小学,此后随父母开始了辗转数年的迁徙,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奔波不停,全家曾在一年内创下了9次搬家的纪录。上世纪的70年代后期,父亲进入县委做干部,母亲到一家公司做职员。周蓬桦在山东茌平县城读中学。其间接触到了普希金、惠特曼、泰戈尔、叶赛宁等一批伟大的诗人,随着阅读的增多,终于按捺不住创作的冲动,开始了最初的写作尝试。

1979年,他15岁时参军去了河北,在部队先后做过炊事员、警卫员、连队文书,后在机关搞新闻报道工作。1985年转业回到茌平广播电台做编辑记者。1986年调到齐鲁石化总公司文联工作至今。其间,在某大专院校进修学习3年。现在齐鲁石化文联做秘书长和作家协会主席,为文学创作二级职称。2001年中国石化作家协会成立,当选为中国石化作协副主席。2002年,在山东省第五次作家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山东省作协委员。

文学创作

周蓬桦的诗歌处女作《哦,哥哥》,发表在1982年第1期《绿洲》双月刊,此后一发而不可收。1983年至1993年,他一直进行散文诗的写作,并于1988年出版第一部散文诗集《红罂粟》(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年出版了第二部散文诗集《月光下的马》(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他的散文诗被收入海内外50余种选本,成为中国青年散文诗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中《太阳在高高的山顶上》获得了山东省首届工业题材文学奖。《散文诗四题》获得草原文学奖等。

上世纪90年代初,周蓬桦大量阅读更广泛地接触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和现代派作家与作品,文字风格渐成自己。他开始在山东文学、当代小说、鸭绿江、山花、青年文学、时代文学、佛山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短篇小说《月光下的逃亡》被《小说选刊》1997年第6期转载。1996年创作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野草莓》(山东文艺出版社),该小说以其鲜明独特的探索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引起了文坛热烈的反响,先后被《小说选刊》长篇增刊、文论报、作家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十余家报刊评论和连载,被誉为是一部“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的书。(王光东:《诗性·自然·个人化写作》见《小说选刊》长篇增刊1997年第2期)

进入新世纪以后,周蓬桦在创作长篇小说之余,写了大量风格自由的新派散文和随笔,出版了随笔集《告别坏心情》、散文集《干草垛》等,散文《干葵》、《月光照耀木栅门》、《缓慢的马车》、《雪地上的狗》、《一株倒在地上的树木》、《大风吹跑了我的帽子》等被收入《散文选刊》、《美文典藏》、《布老虎散文》《2003年散文精选》、《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集100篇》(作家出版社)、《新散文百人百篇》(人民文学出版社)等。系列散文集《干草垛》还进入 了2002年中国散文集排行榜提名。

获得的奖项

贝塔斯曼文学奖、

美国新语丝文学奖、

第七届山东省精品工程奖

作品的风格

周蓬桦的小说和散文作品,大致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对故乡的书写多半用童年视角,书写凄苦中的温情;二是对当下生活的关注,人物都是普通平凡的边缘人;三是没有具体背景的荒诞故事的书写,语言机智诙谐,在虚构和变形中,想象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飞翔。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8: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