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周留华
释义

<正>周留华乳名“黑牛”,1955年出生于泾阳县桥底镇牛家台村。早在上小学时他就十分酷爱秦腔,十三岁即跨进艺术殿堂拜师学艺,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苦练基本功。由于各方面训练扎实,加之接受能力较强,因之学生期间即深受老师的厚爱,被认为是一个“好苗子”。尽管周留华有天资聪慧、体质矫健,长相英俊、嗓音宏亮等诸多优越条件,但他绝不因此而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老师一再叮咛的“要想台上撂的红,不吃苦头弄不成”,“台上一秒钟,台下三年功”等口头禅,他更是刻骨铭心。他也深知本团好多前辈老艺人(如王益民、陈仁义等)也都是通过终生的“勤学苦练”才驰名于秦腔剧坛的。

周留华,国家二级秦腔演员。现任陕西省泾阳县文化局副局长兼陕西省泾阳县人民剧团团长。

主要出演剧目要有:《周仁献嫂》《生死牌》《八件衣》《祭灵》《李白辞朝》《清风亭》《状元媒》《赵氏孤儿》《海瑞训虎》《杨廉悔路》《朱元璋斩婿》等。

周留华扮相英俊,声音洪亮,身段漂亮.实为广大秦腔爱好者所喜爱。唱腔圆润,温婉。很有味道。

陕西省泾阳县人民剧团演出所到之处,人们络绎不绝。叫好声接二连三。周留华一场戏有时可披红四五次。

周留华所演剧目,尤《周仁献嫂》最为深刻。表演时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泾阳县人民剧团

阳剧团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革命传统的艺术团体。泾阳县人民剧团是1951年由民间戏曲班社“民声社”改造组建的。1952年,政府正式命名为泾阳县民声剧团,为集体性质戏曲艺术团体,经济上自负盈亏。改制后,彭易国任团长,张化愚任副团长,李笑侬任导演,张德云任教练。政府派高惠民为指导员,由县文化馆长王兴林全面领导剧团继续“改制、改戏、改人”工作。全团90余名演职人员。主要演员有:须生王益民、彭易国、卢景民、柴正俗;旦角李爱琴、谭玉秀、张正声、李志明、张玉民、宋竹梅;生角王理中、冯则敏、刘育民;花脸王志治、王德山、魏永魁、张新玉;丑角肖忠义、屈益民。琴师李炳权,司鼓张宝民、高富华。主要剧目有新编历史剧《新九件衣》《赤胆忠心》和传统戏《梁山伯与祝英台》《家庭痛史》《天河配》等70多本。并经常巡回于三原、高陵、富平、耀县、铜川等地。《新九件衣》《家庭痛史》《梁祝》《天河配》等戏在周围县影响较大。 1953年,主要旦角演员李爱琴被省五一剧团调走。第一次整团随之开始。这一时期排演了《西厢记》《窦娥冤》《四进士》《劈山救母》等,宋竹梅、范新玲、赵惠茹、李彩兰、张琴珠、聂秀云、伍银琴、冠月玲等一批青年演员脱颖而出,剧团由一度的低潮而迅速恢复。1955年,剧团建立了党支部,范庆文任支部书记,彭易国任团长,导演张正声,教练吕新安,司鼓高富毕,琴师李炳权,演员阵容基本上没有变动。这一时期,民声剧团除演出传统历史剧外,还演了大量的现代戏剧目。有《梁秋燕》《迎春花开》《粮食》《撩亮眼睛》《红旗谱》《血泪仇》《穷人恨》《小女婿》《罗汉钱》等20多本。1956年,陕西省戏曲会演,经当时渭南地区选拔,彭易国主演的《悔路》,宋竹梅主演的《藏舟》参加会演,彭易国获演员二等奖,宋竹梅获三等奖。1960年省青年演员会演,宋竹梅主演的《拷红》获演员奖。1956年民声剧团招收第一科学生,负责人有王兴林、姬汉明,教练吕新安、李志明、王明华,司鼓杨永义,琴师刘争印、周建英。共收学生40多名,除练功学艺外,还教授语文、历史、音乐常识课。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共演出了《铡美案》《岳飞》《史可法》等七个本戏和20多个折子戏。1960年泾、三、高、淳合为三原大县,民声剧团改编为三原县戏曲剧院秦腔一团。书记程同春,团长魏清孝,副团长王艺国,导演李西民,教练刘智民,司鼓杨永义,琴师李炳权、刘争印。以演现代戏为主,剧目有《星火燎原》《林海雪原》《江姐》《刘介梅》;古代戏有《生死牌》《窦娥冤》《斩经堂》《审诰命》等,且秦腔、迷胡兼演,观众喜爱,上座率较高。1962年分县,泾阳县人民剧团恢复。范庆文任书记,王仲一任团长,王益民任业务副团长,李志明任导演。适逢三年自然灾害,剧团演出处于低潮,收入极不景气。1964年,刘铁涯任书记,王益民继任团长,主要演员有王益民、焦振堂、宋竹梅、范新玲、屈益民等。剧团虽经调整班子,补充演员,但由于困难时期大伤元气,一时很难恢复。1966年泾阳县开展“四清运动”,剧团停演,演职入员全部下乡参加社教,历时八个多月,工资由政府拨发。后又集中搞剧团“四清”,领导靠边站,老艺人受到冲击。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戏箱被烧,绝大部分演职人员回了家,所余衣箱道具多蒙翟红元老艺人以性命相护,才免遭破坏。1969年,剧团精减,留演职人员9人,其余全部回家。后由于派性大发,剧团陷入困境。泾阳剧团的优秀演员主要有:六九级的周留华、胡麦成、赵战全、张军科、杜参军;七一级的杨柏喜、高吉利、岳双七、杨国平、梁公社、杨吉焕、龚亚民、曹永、费海胜、李耀敏。女演员有:孙美容、楚兴华、郑秀丽、张巧珍、梁利利、孙惠斌、闫立红等,他们都是七十年代很优秀的演员! 1972年到1975年,剧团排演了现代戏《支农新歌》、《前哨》(姜德华创作)。

1976年“四人帮”垮台以后,戏曲艺术获得新生,剧团步入正轨,排演传统历史剧《逼上梁山》《十五贯》,现代戏《洪湖赤卫队》《八一风暴》《万水千山》等。主要演员薛德发、焦振堂、肖益民、屈益民、周留华、宋竹梅、柴百灵、伍园园、高吉利、孙美蓉等。为了演员后继有人,剧团办起“文艺训练班”,聘请教练,加强训练,先后排出《双明珠》《三打白骨精》《戚继光斩子》《白蛇传》等七本戏和20多个折子戏,《白蛇传》被省电台录音播放。文训班历时五年,培养了50多名青年演员,其中较为突出的有须生(小生)吕秋红、白杰军,旦角杨菊玲、王雪侠,武旦张小兰,花脸赵宏明、胡平,丑角王利,生角杨欢利、陈继、牛玉峰、吴喜军等。1980年,这批新生力量合入大团。1978年,恢复了泾阳剧团建制,重排了20多本传统剧目,演出场次大大增加。同年何本云任书记兼团长,王尚斌、党全胜、王万顺任副团长,主要演员有陈仁义、王益民、宋竹梅、蔡素珍、柴百灵、周留华、肖益民、徐印生、李清帮、高吉利、伍园园等,琴师刘争印、周建英,音乐设计刘建民。制景侯雷荣、张景文。导演乔正斌,教练吕秩红,司鼓高富华、郭建民。陈仁义加入泾阳剧团,他主演《下河东》驰名全省。虽中道从艺,然唱功非凡,红生唱功戏别具一格。代表剧目《下河东》《斩李广》《出棠邑》《辕门斩子》等。1977-1978年剧团还上演了姜德华创作的大型现代戏《安吴堡》,传统戏《商洛山》,以上两剧均参加咸阳地区戏剧调演,现代戏《安吴堡》获奖。1979年至1980年,政府集资十三万多元,为剧团建宿舍楼一座,解决了多年未来能解决的演职人员住房困难。1981年威阳地区举行中青年演员调演,五名中青年演员获奖。1983年县委派王万顺为剧团书记兼团长,陈仁义、张嘉平为副团长。这年剧团进行改革,精减冗员,加强经营管理,剧团变化很大。加工整理陈仁义主演的《斩黄袍》,省电视台录像,电台录音。1984年剧团新排《泾阳之盟》(作者孙俊发),参加省展览演出,获文艺开拓奖。1985年新排《画龙点晴》,在西安易俗社剧场连演18场。同年新排《李白辞朝》(作者孙俊发),主演周留华、陈仁义、杨金胜、孙美蓉等。省电视台、电台录像录音。1986年剧团西上兰州,演出一月有余。甘肃省政协邀请演职人员在五泉公园共渡端阳节。1987年张嘉平任书记兼团长,陈仁义、周留华为副团长。新排《周仁献嫂》,恢复《画龙点睛》。1988年,县上任命陈仁义为团长,王剑英副团长兼书记,杨欢利为副团长,后由杨欢利主持工作,加强业务行政管理,严把质量关,提高演员业务水平。排演现代戏《酷情》,受到社会关注。省电视台录像,播出后反响很大。后又新排《孝廉弑母》《清风亭》等剧,扭转了仅靠“两斩一下”的局面。演职人员更替在良好环境中进行。剧团声誉进一步提高。这一时期主要演员有:小生杨欢利、肖玉民、胡麦成、胡平;正旦:韩雯、王玉凤、王艳平;小旦:孙美蓉、姚文英、马仙女;武生:牛玉峰;丑角徐印生。司鼓郭建明,黄正学;板胡张选民、李刚、黄智、田向利;作曲吴建成,毛伦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3: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