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峻 |
释义 | 1.三国周峻[三国] 周瑜哥哥的儿子,因周瑜的功劳而官至偏将军。周峻死后,全琮又表他的儿子周护做将军,孙权没有同意。 2.明代周峻[明]字载之,万历、崇祯(一五七三至一六四四)时仁和(今杭州)人。赵左青衣,日夕侍侧,研墨调粉,摹仿孔切。左殁后,每临摹折枝拳石,潜烟轻雾,颇能乱真。《画髓元诠》 清代画家周峻,字云峰,吴(今江苏苏州)人,海上墨林作涪州(今四川涪陵)人。善画墨兰竹,师蒋予检,出入于郑思肖、徐渭。张之万抚吴时,考试画学,拔为第一。《吴县志、寒松阁谈艺琐录、海上墨林》 4.电影制片厂周峻[现代]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副厂长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硕士,香港大学MBA 曾先后在上海市公安局办公室,上海电视台新闻中心,上海有线电视台,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工作。 曾获中国国际新闻奖,中国广电奖,上海新闻奖,上海国际新闻奖,上海广电奖。 5.建筑师周峻[现代] 著名青年建筑师,GN栖城国际副总经理、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曾就职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曾获1994年全国大学生建增加筑设计竞赛二等奖、2000年建设部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2000年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2001年第九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铜奖、2003年第三届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设计作品展一等奖、2006年第五届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设计作品展二等奖、2007年第六届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设计作品展一等奖、2007年上海市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2007年首届40位小于40岁的华人建筑师作品展参展建筑师、2008年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授予“20位最具大师潜力青年建筑师”、2008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二等奖、2009年第十三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铜奖。 获奖作品: 建筑师之家 1994年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二等奖 同济大学新校门 1998年度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1999年度上海市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2001年第一届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设计作品展创意奖 中国人寿大厦 2000年度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2000年度建设部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2001年度第九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铜质奖 东莞国际会展中心 2003年度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松江新城区中央会馆 2003年第三届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设计作品展一等奖 “4×12×10”联立问题提案 2004年第四届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设计作品展三等奖 棕榈泉花园(二期) 2004年度上海市住宅设计单体创优项目优良奖;2006年度上海市优秀住宅工程小区设计三等奖 松江新城方松社区文化中心 2006年第五届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设计作品展(建成类)二等奖;2006年中国建筑学会第三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优秀奖;2007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2008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原建设部奖)建设工程二等奖;2008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铜奖 南方报业传媒产业基地 2006年第五届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设计作品展(方案类)三等奖 成长之家——80㎡可能住宅 2007年第六届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设计作品展(方案类)一等奖 上海辛格林纳新时达电机有限公司 2009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论著发表: 《用妥协去和完美约会——青年建筑设计师眼中的车、艺术与生活》,发表于《名车志》(中文版)2002年第5期(总第32期) 《漫谈中国青年建筑师之路》,发表于《建筑时报》2003年9月29日版 《想象的异邦——印刷文化与近代上海都市及建筑的现代性关联研究》,发表于《秋实——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45周年院庆论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挥斥方遒、任重道远——同济八俊共论建筑师职业之道》,发表于《建筑时报》2003年11月17日版 《中国现代建筑集成》(文化卷)收录2项设计作品,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周峻——松江新城方松社区文化中心》,发表于《时代建筑》2006年9月号(总第91期)“青年建筑师”专栏 《新建筑设计作品精选》(1、2册)收录4项设计作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 《青年建筑师——周峻访谈》,发表于《城市建筑》2007年12月号(总第39期)“青年中国”专辑 《松江方松社区文化中心》,发表于《城市建筑》2008年9月号(总第48期)“文化建筑”专辑 《秦皇岛文化广场建筑设计》,发表于《城市建筑》2008年10月号(总第49期)“高层建筑”专辑 《责任与坚持——我的2008关键词》,发表于《城市建筑》2008年12月号(总第51期)“与中国同行”专辑 《校园与社会的一次“亲密接触”——北郊高级中学综合教学楼(晏沪楼)》,发表于《城市建筑》2009年4月号(总第55期) 《周峻访谈:设计师的灵魂——具有责任感的创造力》,发表于《LAGOO建筑周刊》2009年7月20日(总第50期)“对话建筑界”专栏 《“带着枷锁的舞蹈”——ABBS对话青年建筑师周峻》,发表于ABBS 2009年12月15日“对话建筑界”专栏 6.民国周峻女,生于1890年,蔡元培第三任妻子。1923年7月10日,周峻和蔡元培和在苏州留园举行了隆重的婚礼。时年,蔡元培54岁,周33岁,二人相差22岁。 在蔡元培54岁时,时任北大校长的他决定续娶,他再次提出自己的条件:一、本人具备相当的文化素质;二、年龄略大;三、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 这时一个名叫周峻的女孩子,走进了他的生活。周峻是蔡元培先生原来在上海成立的爱国女校的一位学生,这位学生对蔡元培先生一直抱有一种敬佩与热爱的情感,她一直到33岁还没有结婚,这在当时的中国是难以想象的。蔡元培和周峻两人年龄相差22岁。1923年7月10日,蔡元培和周峻在苏州留园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婚后第十天,蔡元培和周峻携子女赴欧洲学习。周峻在相夫教子之余攻读西洋美术课程,她把对蔡元培的爱倾注在她的作品———《蔡元培半身像》中。而蔡元培则在上面题诗一首“唯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1940年3月5日,也就是离周峻50岁生日还差两天的时候,蔡元培在香港因病逝世。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