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楸 |
释义 | 概述白楸属於大戟科野桐属,是生小乔木,成长时可高达5米。叶片大多为卵形,基部两个腺点分泌含糖的液体,吸引小昆虫舔食。叶面深绿色,背面则呈白色,每逢山风吹拂,叶片翻动,林海彷佛掀起滚滚白浪。 每年七月至十月间,细小而整齐的白花绽放,微带芳香。雌花和雄花长在不同花序,簇生於小枝条末端。果实在冬季成熟,被淡褐色毛,有柔软的长刺。 多生长在林缘或灌丛。由於枝叶疏落,白楸并非理想的遮荫树种,但其树皮纤维可制麻绳和麻布袋,从果实提炼出来的油则可作工业用途。 种中文名:白楸 种拉丁名:Mallotus paniculatus (Lam.) Muell. Arg. 科中文名:大戟科 科拉丁名:Euphorbiaceae 属中文名:野桐属 属拉丁名:Mallotus 国内分布:产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和台湾。 国外分布:分布于亚洲南部各国。 海 拔:50-1300 命名来源:(中国树木分类学)[Linnaea 34: 189. 1865] 中国植物志:44(2):035 形态特征乔木或灌木,高3-15m;树皮灰褐色,近平滑;小枝、叶柄和花序均密被褐色或黄褐色星状绒毛。叶互生,生于花序下的常密集近轮生,卵形、卵状三角形或菱形,长5-15cm,宽3-10cm,顶端长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边近全缘或波状,上部有时具2裂片或粗齿;嫩叶两面均密被黄褐色或灰白色星状绒毛,成长叶上面无毛;基出脉5条,侧脉每边3-4条,第三级小脉横出,平行,基部近叶柄外有黑色腺体2个;叶柄稍盾状着生,长2-15cm。花雌雄异株,花序总状或下部具分枝,顶生;雄花序长10-20cm;苞叶卵状披针形,长约2mm,顶端渐尖;雄花在每苞片内2-6朵聚生;花蕾乱性或球形;花梗长约2mm;花萼裂片4-5,卵形,长2-2.5mm,外面密被星状毛;雄蕊50-60枚;雌花序长5-35cm雌花在每苞片内1-2朵;花梗长约1mm;花萼裂片4-5,长卵形,长2-3mm,不等大,外面密被星状绒毛;子房球形,被星状毛和皮刺,花柱3个,基部稍合生,柱头长2-3mm,背面羽毛状。蒴果扁球形,具钝三棱,直径10-15mm,密被褐色茸毛和皮刺,皮刺长4-6mm,被毛;种子近球形,深褐色,常有皱纹。花期:7-10月;果期:11-12月。 分布云南、广西、贵州、福建和台湾。越南和日本。生于海拔50-1300m的林缘或灌丛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