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汇本 |
释义 | 周汇本为即《红楼梦》周汝昌汇校本,于2006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80回《红楼梦》是周汝昌历经56年,搜寻了现存的11种古本《红楼梦》,一字一句精校而成的。周汝昌认为,这一版本匡正了自清乾隆至今120回“曹雪芹、高鹗合著”通行本中的谬误,是接近曹雪芹原笔原貌的真本、善本。 基本信息据介绍,通行本《红楼梦》的发端是清乾隆书商程伟元通过活字摆印、大量印刷、廉价发行的120回《红楼梦》。周汝昌等一些《红楼梦》研究者认为,这个通行本是在清乾隆文化专制的背景下流布的,当时曹雪芹的《红楼梦》没有被全部禁毁,而是经过和珅安排改造、找写手高鹗对前80回“点窜原文”,对80回后全盘重写,把它变成一部单纯的“情书”。 新中国成立后,《红楼梦》有两个通行本流传较广,一是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以程乙本为底本的120回《红楼梦》;二是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以庚辰本为底本的前80回加高鹗后40回续书的120回《红楼梦》。这两个通行本存在同一个问题:它们将《红楼梦》与高鹗续书捆在一起,且在封面上署名“曹雪芹 高鹗著”,使得普通读者多误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高鹗合著的。 周汇本《红楼梦》中,周汝昌不但将曹雪芹的80回《红楼梦》和高鹗续书割裂开,并且根据 甲戌本、蒙府本、戚序本等11个古抄珍本,一字一句比较,选择出他认为最符合曹雪芹原笔原貌的字句。与此同时,周汇本《红楼梦》还附有周汝昌对于曹雪芹80回后《红楼梦》的探佚论文。 汇校者序(节录)这是一部不寻常的的《红楼梦》。 说不寻常,是实在的话,并无夸大张皇之意。其所以不寻常,说来万言难尽,如今只粗叙几个要点,以供读者朗鉴。 第一不寻常,在于全书的肇创、经营以抵今日出版问世,共历56年之久。 第二不寻常,56年的种种经历、曲折、坎坷,风波艰险,俱非一般情况、等闲小事,也非今日读者所能想像。这是可以写成另一部书的。 第三不寻常,这部《红楼梦》的校字订书,与已有的各种版本皆有不同之处,本身的特点特色很多且大。这些特点特色,来之不易。正因如此,也许会让读者感到陌生,甚至一时不易接受,疑问“能是这样的吗?” 第四不寻常,这“白文本”看起来没甚稀奇,却是一种“精髓”之表现。比如有的校订者只是取一部较好的流行本作为底本,然后,再以别种良本加以 校核,遇有底本不尽惬意处,则据良本圈改、钩乙……是就个别字句而改动,改动后便成“新校本”,拿它作为定稿排印出版。 本书则是以大汇校《石头记会真》的校定本文字为底稿,再加标点及必要的汉字简化等技术性之安排,并保留部分原笔原貌,以便普通文学爱好者阅读,所以与上述的校订法很不相同,这是“结晶”,是对曹雪芹的文心笔法之深刻领会,而不是“事务性”工作结果。 作者简介曹雪芹,中国最伟大的古典小说家之一。清代人。名沾,号雪芹,1724年生于贵族世家,1764年去世。一生恰值曹家极盛而衰的时期,最大的成就是创作了文学巨著——长篇小说《红楼梦》。 小说原名“石头记”,曾以手抄本流传;1791年,首次以活字印刷出版时改称“红楼梦”。小说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悲剧,表现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渐趋崩溃的真实内幕,反映了那个时代对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要求以及初步的民主主义精神,创造出一个含蓄深沉、博大精深的艺术世界。小说语言简洁纯净,准确传神而多彩,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红楼梦》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汇校者简介周汝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书法家和诗人。生于1918年,天津人,历任四川大学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研究员,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曹雪芹研究会荣誉会长等。治学以诗词理论及笺注、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后从事曹雪芹及《红楼梦》研究。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详备的内容及开创性,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石头记会真》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 社会影响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周汝昌汇校本《红楼梦》初版仅半个月内,出版社紧急加印两次,印数达15万套。 周汇本红楼梦之作者自云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又因何而撰是书哉?又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自护已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故曰“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乃是第一回提纲正义也。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诗曰: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又有客题《红楼梦》一律,失其姓氏,惟见其诗意骇警,故录于斯: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风闲月枉吟哦。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又前明显祖汤先生有《怀人》诗一截,录之以待知音。曰: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道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