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洪宇 |
释义 | 周洪宇,原籍湖南衡阳。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该校教育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该校历史学博士学位,师从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章开沅先生。1981年至1987年任华中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助教。1988年至1991年任该所讲师,1991年至1996年任该所副教授,1996年至今任华中师大教育学院教授。2001年被聘为华中师大教育史专业方向博士生导师,并任导师组组长。2000年至2004年曾任华中师大教育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和研究生教育。2008年1月当选为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中文名:周洪宇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武汉 出生日期:1958年1月16日 毕业院校:华中师范大学 主要成就:华中师大教育学院教授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汉市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 代表作品:《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等 新浪微博: 人物简介周洪宇,男,汉族,1958年1月生,衡阳市人,教育家。教育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史专业导师组组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兼职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现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 担任职务周洪宇教授担任的主要社会兼职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兼湖北省和武汉市副主委、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武汉市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 主要学术兼职有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史学科组成员、国家教育督导团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设置委员会成员、海峡两岸关系与国共两党关系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会长、全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高等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等职。 人物生平1958年1月,出生于衡阳市区。 1976年9月至1978年3月,湖北省荆门县姚河公社武汉下放知青; 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在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学习; 1982年1月至1993年6月,在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改称华中师范大学)教科所任团支部书记、助教、讲师,其间获教育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学位。 1993年6月至2008年1月,先后任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1年11月至2002年9月,任武汉市江岸区副区长; 2002年9月至2006年4月,任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 2006年4月起,任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民进中央委员、湖北省副主委,民进中央常委、湖北省主委,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8年1月,当选为湖北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个人荣誉1999年,周洪宇教授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200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8年12月,被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新闻网等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 2009年1月,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参考》和中国教育宣传网等评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基础教育影响力人物30人”。 2012年1月,被《检查日报》评为2011年全国有影响力的十位人大代表之一。 个人事迹基本简介周洪宇教授长期从事教育史和教育现实问题的研究,特别是近年来对基础教育[重点是农村义务教育和城市薄弱学校]以及高等教育改革作了不少探索,发表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如在《教育研究》、《人民教育》、《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重要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应实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制》、《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应免费》、《完全免费制应自农村始》、《农村义务教育应免费的再呼吁》、《农村、农民与农村教育》、《高教改革:还有多大空间》、《教育公平: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内容和实现途径》等文章,多为《新华文摘》、《教育学》、《高等教育》。 广泛关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所全文转载,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的政策性建议{如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高等教育助学贷款改革等},还凭借其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通过全国人大反映到国务院和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积极促成了有关政策的出台。 研究领域周洪宇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教育史和教育现实问题,其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也集中反映在这两个方面。在教育史研究方面,他近年来先后承担了教育部“八五”重点课题“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研究”、“九五”重点课题“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研究”、“十五”重点课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史研究”、“教育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等,出版了《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等著作。他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是倡导“整体史学观”,打通近代、现代、当代,提出“现代中国教育史”的新概念,构建了与以往研究不同的中国教育史研究新体系,并在“元理论研究”上,建立了教育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新框架,促进了教育史学科的学科建设。 学术成果2006年——2010年的主要成果有: 专著《开拓与创建--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陶行知大传:陶行知的四个世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陶行知画传》(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人民之子 陶行知》(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学术新域与范式转换---教育活动史研究引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教育的信念与追求》(武汉出版社2007年版)、《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教育公平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教师教育论》(北京师大出版社2010年版)、《中部教育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乐为教育鼓与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怎样做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怎样写人大议案》(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等。 主编《陶行知研究在海外》(新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教育活动史研究与教育史学科建设》(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教育大创新》(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阳光教育对话录》(华中科技大学2006版)等。 先后承担了教育部“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多项重点课题,在《教育研究》、《历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中国高等教育》、《人民教育》、《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美国)等中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10余次获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教育现实在教育现实问题研究方面,他承担了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我国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湖北省“十五”教育科研课题“阳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等,对基础教育、教师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系统的探索,发表了《应实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制》[《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应免费》[《人民日报》2003年3月28日]、《完全免费制应自农村始》[《中国教育报》2003年3月4日]、《农村义务教育应免费的再呼吁》[《新京报》2005年4月17日]、《农村、农民与农村教育》[原载《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1期,后为《教育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5年第4期全文转摘]、《高教改革:还有多大空间》[原载《中国教育报》2004年4月7日,后为《新华文摘》2004年第15期全文转载]、《终身教育是全面建设小看社会的必然要求》[原载《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后为《新华文摘》2003年第7期全文转载]、《教育公平: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内容和实现途径》[原载《人民教育》2005年第7期,后为《新华文摘》2005年第14期全文转载]、《“阳光教育”论》[《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1期]、《论“合育”》[原载《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10期,后为《中小学教育》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5年第1期全文转摘]等,出版了《千年梦想圆于建国百年----小康社会与教育新使命》[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教育大变革---全体、全面、全程的阳光教育》 成就评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等论著,这些现实问题的研究,促成了某些教育政策的出台,推动了某些教育现实问题的解决。无论是教育史研究,还是教育现实问题研究,无论是著作,还是论文,他的研究成果都充满了学者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体现了研究者打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融历史、现实与未来于一炉的新追求。 研究成果周洪宇教授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奖励。1994年,他为骨干之一编辑出版的六卷本《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获首届“国家图书奖”,1995年他任两主编之一的《陶行知教育学说》[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998年他任两主编之一的《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年他为骨干的《从湖北看中国教育近代化》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年他为主编的《迈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科学》获湖北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他的《生活教育运动的历史及对当代教育的影响》[《教育研究》1997年第10期]获湖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3年他的《从世界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看未来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走向》获武汉市第八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4年他的“小康社会教育发展指标体系与对策研究”和“阳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分获获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海外交流周洪宇教授曾多次赴海外和港台地区从事教育学术交流,与海外学术界联系密切。1997年赴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1998、1999年赴台湾从事学术交流。2000年底至2001年6月赴美国“常青藤大学”之一的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2003年、2004年、2005年又先后赴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德国、奥地利、卢森堡、比利时、荷兰、意大利、美国、加拿大等国进行教育考察和交流。由于其“教育上的杰出贡献”,2005年被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授予荣誉证书。 未来研究方向周洪宇教授的下一步研究重点主要是两个:在学术研究方面,进一步加强对中外教育交流史、教育史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为学科发展打下更坚实的础石;在政策研究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实行全面义务教育免费制的前瞻性研究,推进义务教育免费制在我国的全面实施;深入研究高等教育,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教育公平保障和谐社会的实现。 政治立场周洪宇教授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会员,现任民进中央委员兼湖北省和武汉市副主委。他热爱祖国,关心时政,继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在政治上,坚定地与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做共产党的诤友,与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他秉持“民众的立场,建设的态度,专家的观点”,力求“倾听民意,反映民情,传达民声”,开设人大代表网站“洪宇在线”,深入基层调研掌握一手实情,积极参政议政,对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事务,提出了不少积极的建议和意见。他在全国人大和地方政协会议上提出的尽快制定《国家统一法》、《反就业歧视法》、《反腐败法》、《终身教育法》、《特殊教育法》,对纯公共产品,如义务教育以及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等实行免费等建议,曾引起各方面的普遍关注,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