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干峙 |
释义 | 周干峙 (1930.6.28-) 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家,江苏苏州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建设部高级建筑师。曾任建设部副部长。建国初期,具体负责编制了西安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为中国早期城市规划的编制树立了一个样板。此后,参加指导并组织编制了上海总体规划以及地震后的唐山市、天津市重建规划。指导编制了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以“滚动、灵活、深细、诱导”的城市规划指导思想,提高了城市规划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了城市规划理论。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中文名:周干峙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1930年6月28日 职业:中国工程院、社科院双院士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主要成就:发展了城市规划理论编制震后唐山市、天津市重建规划 代表作品:《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降低地铁造价研究》等 人物简介周干峙1930年出生于江苏苏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国家建委副处长,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城市规划研究所所长,天津市规划局局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高级建筑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建设部副部长、国际建筑师协会理事;现任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特邀顾问,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家。江苏苏州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建设部高级建筑师。曾任建设部副部长。建国初期,具体负责编制了西安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为中国早期城市规划的编制树立了一个样板。此后,参加指导并组织编制了上海总体规划以及地震后的唐山市、天津市重建规划。指导编制了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深入研究了住宅建设、城市交通、旧城改造等方面的问题;创议及早综合治理大城市交通;以“滚动、灵活、深细、诱导”的城市规划指导思想,提高了城市规划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了城市规划理论。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长期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和政策制定工作。曾负责编制西安市的总体规划,天津、唐山市地震后的恢复重建规划,深圳市的总体规划,以及其他一批城市的规划设计指导。曾著一批有城市化、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交通、住宅建设、旧城改建、城市房地产以及规划设计改革等方面的论文。提出了“滚动、灵活、深细、诱导”的城市规划指导思想,提高了城市规划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了城市规划理论。 是中国第一部城市规划法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主编的《国家科委蓝皮书第6号—城乡建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周干峙:(1930.6.28--)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国家建委副处长,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城市规划研究所副所长,天津市规划局代局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高级建筑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建设部副部长、国际建筑师协会理事;现任建设部特邀顾问,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荣誉江苏苏州人,一九五二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长期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和政策制定工作。曾负责编制西安市的总体规划,天津、唐山市地震后的恢复重建规划,深圳市的总体规划,以及其他一批城市的规划设计指导。曾著一批有城市化、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交通、住宅建设、旧城改建、城市房地产以及规划设计改革等方面的论文。 他指导编制的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获全国城市规划优秀设计一等奖。他提出了“滚动、灵活、深细、诱导”的城市规划指导思想,提高了城市规划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了城市规划理论。 曾是中国技术政策中有关城乡建设(国家科委蓝皮书第6号)的主编,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现行中国城市规划法的主要起草人。 现任多个学术团体的负责人,主要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中国房地产和住宅研究会会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近些年,周干峙在完成建设部顾问工作以外,还承担了若干咨询工作,如有关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报告;有关改善大城市交通的报告,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完成了全国政协会议和办公楼的规划设计,黄帝陵第一工程规划设计,以及一些典型的城市设计,并在清华大学每年保持指导2—4名研究生。 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工作周干峙 曾负责编制西安市的总体规划,天津、唐山市地震后的恢复重建规划,深圳市的总体规划,以及其他一批城市的规划设计指导。曾著有城市化、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交通、住宅建设、旧城改建、城市房地产以及规划设计改革等方面的论文数十篇。 周干峙现任多个学术团体的负责人,主要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房地产和住宅研究会会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 周干峙在完成建设部顾问和全国政协副主任的工作以外,还主持或承担了多项咨询工作,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咨询课题《中国大城市交通研究》,中国工程院《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降低地铁造价研究》,《西北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国工程院城市化课题研究及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完成了全国政协会议和办公楼的规划设计,黄帝陵第一期工程规划设计,并在清华大学每年保持指导12名研究生。 工作生涯上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主要完成国家指派的城市规划任务,研究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系列相关问题; 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的工作重点是搞研究和管理,先后在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城市规划研究所、天津市规划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任职;80年代到建设部当副部长,分管城市建设、交通、科技、园林绿化方面的行政管理和政策制定工作。 90年代从行政岗位上退下来之后,至今,周干峙一直在部里担任特邀顾问,进行有关中国城市化、大城市交通、城市园林绿化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等研究工作;完成了全国政协办公楼的规划设计和一些典型的城市设计,以及众多的城市规划咨询服务工作,并在清华大学每年保持指导2—4名研究生。这,可以说是周干峙人生的第四个阶段,和前三个阶段一样,他依然辛劳,忙碌。 生平经历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建设部高级建筑师。曾任建设部副部长。建国初期,具体负责编制了西安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为中国早期城市规划的编制树立了一个样板。此后,参加指导并组织编制了上海总体规划以及地震后的唐山市、天津市重建规划。指导编制了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深入研究了住宅建设、城市交通、旧城改造等方面的问题;创议及早综合治理大城市交通;以“滚动、灵活、深细、诱导”的城市规划指导思想,提高了城市规划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了城市规划理论。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主要职务国际建筑师协会(UIA)理事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付理事长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 世界屋顶绿化协会名誉主席 目前健在的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名单蔡其巩 蔡睿贤 曹楚南 曹春晓 陈创天 陈达 陈能宽 陈学俊 陈祖煜 程耿东 程时杰 都有为 范守善 高镇同 葛昌纯 顾秉林 顾诵芬 顾逸东 过增元 韩祯祥 胡海昌 胡海岩 胡文瑞 胡聿贤 黄克智 姜中宏 蒋民华 金展鹏 柯俊 李济生 李敏华 李述汤 李天 李依依 林秉南 林皋 刘宝镛 刘广均 柳百新 卢柯 卢强 路甬祥 闵桂荣 欧阳予 潘际銮 潘家铮 彭一刚 齐康 邱大洪 任露泉 任新民 邵象华 沈志云 师昌绪 宋家树 宋玉泉 宋振骐 孙家栋 孙钧 唐叔贤 陶文铨 屠守锷 汪耕 王补宣 王崇愚 王大中 王淀佐 王克明 王立鼎 王希季 魏寿昆 温诗铸 闻邦椿 吴承康 吴良镛 吴硕贤 伍小平 肖纪美 谢光选 邢球痕 熊有伦 徐采栋 徐建中 徐性初 徐祖耀 许学彦 薛其坤 严陆光 颜鸣皋 杨叔子 杨卫 杨槱 姚熹 叶恒强 叶培建 余梦伦 俞鸿儒 张楚汉 张光斗 张兴钤 张佑启 张泽 赵淳生 赵仁恺 郑时龄 郑哲敏 钟万勰 钟香崇 周干峙 周国治 周锡元 周孝信 周尧和 周远 朱静 朱森元 朱位秋 祝世宁 庄逢辰 邹世昌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