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福培 |
释义 | 个人资料(1904~1985) 周福培,四川荣县人。自幼丧父,家贫寒,赖祖母纺织为生。 从小读书一直靠半工半读。193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四川成都华西协和大学牙学院,获博士学位。旋落籍汉口开牙科诊所。他医技精湛,对贫苦病人求医常不收分文;对达官、富绅、外商则索取高酬,向不通融。 任职经历1950年任武汉市第二医院口腔科主任,为该院口腔科创始人之一。1951年春,参加武汉市卫生局组织的全市第一个工厂巡回医疗队,下厂为职工作健康检查,发现许多职工患牙疾;8月,率防治队赴申新纱厂等11个工厂为职工防治口腔病,深感牙医不足、水平不高,难以适应病者需要,遂于1953年筹办全市牙医训练班,延聘名家授课,提高牙医水平。他率先在武汉推广“翼腭管注射一次麻醉上腭神经”,开展牙周病综合治疗,给许多病者解除了疾苦。 新中国建立初期,长江大桥、武汉钢铁公司等国家重点工程兴建,不少在汉援建的苏联专家患牙病,慕名求诊。周不分白天黑夜,细心周到为他们治病,受到好评。1956年,有一批美国青年参加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顺便来华旅游,其中有两位女青年骤患牙病,经周诊治,为一人无痛拔去病牙,为另一人治好牙疾。几天后,这批青年去株洲,经她俩介绍周之高超医术,又有5位美国青年专程来汉找其诊治。其中一位对周说:“在美国拔牙、苏联治牙,收费高昂。您的技术高超,但拔牙只收5角钱,我们享受贵国公民的医疗待遇,非常感谢。这收费条我们保存起来,作为友谊的象征、永恒的纪念。”周医德高尚,从不以衣貌取人,或以医术牟取私利。给成千上万患者镶补的牙齿均经久耐用,人们感谢说“没齿不忘”,他风趣地回答:“何足挂齿。” 获得荣誉曾任中华医学会口腔学会委员、武汉市第一届政协委员。1980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