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坊镇 |
释义 | 周坊镇位于贵溪市北端,东与白田乡相连,南与泗沥、志光镇接壤,西与余江县交界,北邻万年县,距贵溪市区37km,距距鹰潭市39km。 简介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所辖 周坊镇地处贵北边陲,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发祥地,距鹰潭市39㎞,境内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全镇区域面积206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84个村小组,3.6万人,是贵溪市第二大镇、六大中心集镇之一。其中农村人口35317人,有基层党支部27个,党员871名。驻镇单位18个,镇直单位4个。周坊镇环境优美,名胜古迹甚美。始建于东晋时期的鸣山寺;1958年建成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新建的革命烈士纪念馆、风景怡人的白鹤湖、电视转播塔等都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基本现状周坊镇下辖:周坊村、长塘村、胡家村、神前村、岭脚村、高门村、河上村、吕家村、杨家村、库桥村、三丫村、古港村、裴源村、上黄村。 周坊镇政府现在现有公务员人数29人,其中在职在岗24人,提前离岗4人,外出经商1人;现有事业干部人数59人,其中在职在岗33人,离岗创业17人,提前离岗9人。全镇有耕地面积44645亩,山林面积18万亩,水面积4500亩。境内有中型水库一座,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4座,重点山塘水库15余座,小山塘水库89座(1万方水以下)。周坊注册烈士共有1652名,占全市的32%。2008年到8月份完成财政收入1700余万元,是贵北边陲经济重镇,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发祥地。 历史文化周坊镇是个革命老区,红色故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邵式平曾经在这里进行过艰苦卓越的革命战争,是赣东北根据地的发祥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方志敏、黄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来到周坊,并以周坊为轴心,建立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战争年代,成千上万的周坊儿女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树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全镇有在册烈士1652名,占全市32%,红军失散人员和苏区干部95人,革命伤残军人49人,市抚恤人员91人,复员军人63人,三属定补人员224人。 风俗习惯周坊镇烧秧田元宵节之日,农家各备一束稻草,焚烧秧田田畔,割去田畔间杂草。然后烧纸燃香,祈求神灵辟害驱虫,保佑秧苗纯净。 周坊镇献谷种浸种日,农户装上一小碟谷种,取一小束剪修整齐的稻草秆(象征耕牛),贴上红纸条,敬献于中厅祖宗灵位前,请祖先在天之灵护佑“五谷丰登,耕牛健壮”。也有在立春日献谷种的。 周坊镇开秧田早秧开插时,农户拔一小撮秧苗倒扔在屋梁上,谓之“满梁”(粮)。 周坊镇秧田送节端阳节,农家主人在二季秧田一角,插一根竹竿,悬棕子箬皮数片,鸡蛋壳数枚,称之为秧田送节,祝愿秧苗健壮无害。 少数民族周坊镇的畲族是个热爱自由的民族。他们自称“山哈”(畲语意为山客),不入户籍,“不入版图”,以山林为家。为了躲避封建统治者的压迫,他们祖祖辈辈频繁迁徙。当然,这种迁徙是无奈而且艰辛的。樟坪畲民听他们祖辈说:老祖公来江西的时候,千里迢迢扶老携幼,肩背一副石制小磨,没有吃就挖山粉(蕨粉)充饥。小孩吃不得山粉,就磨一点米粉喂养。为了防止迁徙途中的人员失散,一再相互交待,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也不要忘掉自己的语言和腔调。“离府不离腔,离腔回不了乡”,只要能说畲族话,就能找到同族人。历经千辛万苦,他们来到贵溪天华山(古名江浒山),开始在那里垦荒种地。谁知刚种上庄稼,汉族地方就来逼交“荒租”,于是又只好迁往深山老林的樟坪、太崖、老屋、桃田等处。从此,“种山为业”,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山区定居下来。 地理气候周坊镇地属亚热带温室气候区,气温偏高,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境内地形复杂,地域性气候差异较大。总体划分以每年3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3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春季,约70天;每年5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5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夏季,约120天;9月下旬日平均气温低于22℃。每年9月下旬至11月下旬为秋季,约60天;自11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10℃。11月下旬到第二年的3月中下旬为冬季,约110天。周坊镇季节气候特点,可概括为:春季温和,阴雨连绵;夏季炎热,汛旱分明;秋季温凉,降水稀少;冬季较长,初雪偏早。 自然资源植被资源周坊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全镇有山林面积16.4万亩,现有毛竹蓄积量35万根,杉木20万立方米,阔叶林18万立方米,果业种植面积4500亩,耕地面积48777亩,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10,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素有"贵北粮仓"之美誉。全镇有水面面积4500亩,境内有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5座、山塘水库40余座,丰富的水面资源给水面综合开发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周坊地下矿藏资源丰富,有硅石、高岭土、石灰石、花岗岩等,硅石中二氧化硅的含量达98%以上;花岗岩面积达19平方公里,经铁道部检测,品质符合铁路一级工务用渣材料标准;矿泉水通过国家级鉴定,认定为符合健康标准的饮用水。珍贵的树种有银杏、香罗树、罗汉松、香槐、阿丁枫、南方红豆杉,芳樟等35种。药用植物有黄屺子、肿节风、夏天无、天门冬、何首乌、木香等270种。野生水果有猕猴桃、杨梅、山柿、毛栗等20余种。动物有野猪、野兔、黑熊、穿山甲、刺猥,解放初尚有华南虎。鱼类有甲鱼等100余种,还有野鸡等各种鸟类。 矿产资原现发现的金属矿主要有金、银、铅、锌、铜、铁、稀土等,非金属矿主要有石膏、瓷土(石)、粘土、硅石、石灰石、花岗岩、透辉石、钾长石、石英、石墨、粉石英、片石、红石等,能源矿产有铀、煤、石油等。矿泉水日涌水量250吨,年涌水量达近十万吨,偏硅酸达52-70%,含多种有益微量元素,无污染,口味纯正,动态稳定。 交通通信周坊交通通讯发达,基础设施功能齐全。公路四通八达,贵神线、里鹰线纵贯全镇,农网改造全面结束,10Kv用电网络遍及乡村各地,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对集镇进行了科学总体规划,建成了功能齐全的集贸市场;通讯畅通,全镇有固定电话2200部,移动电话2900部,有4个通信基站,被列为鹰潭市信息化建设示范乡镇。 周坊环境优美,名胜古迹甚美。始建于东晋时期的鸣山寺、58年建成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新建的革命烈士纪念馆、风景怡人的白鹤湖、703电视转播塔等都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社会经济周坊经济稳步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该镇提出了"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的发展思路,通过招商引资,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矿泉水、硅石矿开采、高岭土开发、木竹加工等一大批企业,初步形成了雷竹、黄花菜、荸荠、良种猪等一批产业结构调整优质基地,其中的神前雷竹基地和长塘黄花菜基地还被列入全市十一个农产品种植重点示范基地。该镇2003年被评为市科技推广先进乡镇。2003年周坊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320万元,财政收入315.1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600元。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教育基础设施完备,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周坊,这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土地,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