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处 |
释义 | 【周处】是《世说新语》中所记故事的主人公。周处(238年~299年){据陆机《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周处死于元康九年(公元299年)},字子隐。东吴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鄱阳太守周鲂之子。周处年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为了改过自新去找名人陆机、陆云,后来浪子回头,改过自新,功业更胜乃父,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吴亡后周处仕西晋,刚正不阿,得罪权贵,被派往西北讨伐氐羌叛乱,遇害于沙场。 早年生平周处年轻时,凶暴强悍,好争斗,被乡亲们认为一大祸害。宜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侵害百姓。宜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白额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浮沉了几十里远。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互相庆祝。周处最终杀死了蛟龙上了岸。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自己有了悔改的心意。于是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提高修养。可又担心自己年岁太大,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早晨听闻了圣贤之道,即使晚上死了也不算虚度此生了’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并且人就害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显露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名忠臣。 280年,晋灭吴。晋军大将王浑在建业宫中开庆祝酒会,半醉时问底下的吴臣:“你们的国家亡了,不难过吗?”周处站出来说:“汉朝末年天下分崩,三国鼎立,魏国灭亡于前,吴国灭亡于后,该难过的岂只一人?”曾是魏臣的王浑面有惭色。 仕晋生平吴亡后,大批吴臣出仕于晋,周处名列其中,出任柳州新平(今陜西彬县)太守,处理边疆民族问题很成功,外族归附而有美名。之后周处转任梁州广汉(今四川射洪)太守,处理争讼详细正直,平息缠讼经年案件。后因母亲年迈而辞官归里,不久后周处再被征为楚内史,尚未到任,又被征召入京担任散骑常侍。周处认为应当“辞大不辞小”,先到楚国赴任,有安抚教化等治绩,然后才入朝为官,此行为人称道。 周处在朝中以正直出名,迁任御史中丞,纠劾对象不避权贵;梁王司马肜违法也遭到纠举,两人于是结下梁子。 296年,西北少数民族氐族反叛,首领齐万年称帝。十一月,晋朝任命司马肜为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周处为建威将军,隶属安西将军夏侯骏。周处是吴国降臣,既有武勇之名,又因正直得罪不少人,便被推上了最前线。周处虽自知身处险境,必定是被司马肜陷害,但为尽人臣之节,便不推辞,抱着必死的决心西征。朝中有中书令陈准为周处讲话,警告说夏侯骏、司马肜都是皇亲国戚,不会打仗,若其令周处为先锋,必败无疑;朝廷不听。连周处的敌人齐万年分析局势,也认为若周处当主帅,则无法抵挡;若周处受制于人,则必可擒获。 297年正月,齐万年屯兵七万于梁山(位于今陜西乾县),司马肜、夏侯骏逼周处仅以五千兵力发动攻击。周处抗议:“我军没有后援,必然失败,不只会死,而且为国取耻。”司马肜不听,逼迫周处前进,与齐万年军战于六陌(位于今陜西乾县),士兵连饭都没吃就被推上战场,没有后援。周处知必败无疑,奋勇杀敌,数以万计,终于弦绝矢尽,友军振威将军卢播、雍州刺史解系皆不救援。旁人劝周处撤退,他却按著剑说:“这是我效忠死节、以身殉国之日!”遂力战至死。 周处死前在战场上留下一首诗:“去去世事已,策马观西戎。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终。”,翻译如下: “走吧,走吧,世上的事已经完结了,就骑上马去,看看西戎外族吧。我将低劣的野菜甘心当作美食(我这个出身低微的人听命于尊贵的皇亲),只希望自己能坚持到最后啊。” 周处死后追赠“平西将军”头衔。娶同郡盛氏,有子三人,其中二人也留下不少史绩。 著作周处著有《默语》三十篇及《风土记》,也曾撰集吴国历史。《风土记》是记述地方风俗的名著,今人查考端午、七夕、重阳等等习俗,所依据的便是这一部《风土记》。 史籍记载晋书 卷五十八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父鲂,吴鄱阳太守。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沈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云曰:「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处遂励志好学,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期年,州府交辟。仕吴为东观左丞。孙皓末,为无难督。及吴平,王浑登建邺宫酾酒,既酣,谓吴人曰:「诸君亡国之余,得无戚乎?」处对曰:「汉末分崩,三国鼎立,魏灭于前,吴亡于后,亡国之戚,岂惟一人!」浑有惭色。 入洛,稍迁新平太守。抚和戎狄,叛羌归附,雍土美之。转广汉太守。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而不决者,处详其枉直,一朝决遣。以母老罢归。寻除楚内史,未之官,征拜散骑常侍。处曰:「古人辞大不辞小。」乃先之楚。而郡既经丧乱,新旧杂居,风俗未一,处敦以教义,又检尸骸无主及白骨在野收葬之,然始就征,远近称叹。 及居近侍,多所规讽。迁御史中丞,凡所纠劾,不避宠戚。梁王肜违法,处深文案之。及氐人齐万年反,朝臣恶处强直,皆曰:「处,吴之名将子也,忠烈果毅。」乃使隶夏侯骏西征。伏波将军孙秀知其将死,谓之曰:「卿有老母,可以此辞也。」处曰:「忠孝之道,安得两全!既辞亲事君,父母复安得而子乎?今日是我死所也。」万年闻之,曰:「周府君昔临新平,我知其为人,才兼文武,若专断而来,不可当也。如受制于人,此成擒耳。」既而梁王肜为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处知肜不平,必当陷己,自以人臣尽节,不宜辞惮,乃悲慨即路,志不生还。中书令陈准知肜将逞宿憾,乃言于朝曰:「骏及梁王皆是贵戚,非将率之才,进不求名,退不畏咎。周处吴人,忠勇果劲,有怨无援,将必丧身。宜诏孟观以精兵万人,为处前锋,必能殄寇。不然,肜当使处先驱,其败必也。」朝廷不从。时贼屯梁山,有众七万,而骏逼处以五千兵击之。处曰:「军无后继,必至覆败,虽在亡身,为国取耻。」肜复命处进讨,乃与振威将军卢播、雍州刺史解系攻万年于六陌。将战,处军人未食,肜促令速进,而绝其后继。处知必败,赋诗曰:「去去世事已,策马观西戎。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终。」言毕而战,自旦及暮,斩首万计。弦绝矢尽,播、系不救。左右劝退,处按剑曰:「此是吾效节授命之日,何退之为!且古者良将受命,凿凶门以出,盖有进无退也。今诸军负信,势必不振。我为大臣,以身徇国,不亦可乎!」遂力战而没。追赠平西将军,赐钱百万,葬地一顷,京城地五十亩为第,又赐王家近田五顷。诏曰:「处母年老,加以远人,朕每愍念,给其医药酒米,赐以终年。」 处著《默语》三十篇及《风土记》,并撰集《吴书》。时潘岳奉诏作《关中诗》曰:「周徇师令,身膏齐斧。人之云亡,贞节克举。」又西戎校尉阎缵亦上诗云:「周全其节,令问不已。身虽云没,书名良史。」及元帝为晋王,将加处策谥,太常贺循议曰:「处履德清方,才量高出;历守四郡,安人立政;入司百僚,贞节不挠;在戎致身,见危授命:此皆忠贤之茂实,烈士之远节。案谥法执德不回曰孝。」遂以谥焉。 道理1、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是可以回头,并成为历史上的英雄。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只要认识错误改过自新,就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历史评价齐万年:周府君尝为新平太守,有文武才能,若专断而来,不可就也;或受制于人,此成擒耳! 教学课文本文角色简介周处:字子隐,晋朝义兴(今江苏宜兴)人。刘义庆,字季伯,南北政权文学家。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原文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jiāo】,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hèng】”,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jì】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zhāng】邪【yé】?”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字词解释1.凶强:凶暴强悍 侠气:任性使气 这里有“好争斗”的意思 2.为……所:被 3.患:认为是祸害。后文的是担忧的意思 4.又:另外 5.并:一起 6.暴犯:侵害 7.三横(hèng):三害。横:祸害 8,尤剧:更厉害 9 .或说(shùi):有的人劝说 或:有的人 10.冀:希望 11.蛟或浮或没: 或,有时 浮,浮起 没,沉没 12.更相庆:轮流庆祝 13.始:才 14.为:当作 15.更:轮番 16.改励:改过自勉 17.蹉跎(cuō tuó):年岁已大 18.二陆:指陆机,陆云。陆机曾任平原内史,陆云曾任清河内史 19.平原:指陆机,字士衡,世称陆平原 20.清河:指陆云,字士龙,世称陆清河 21.患:祸害 22.修改:修,提高修养;改,改正错误 23.贵:意动用法,以……为贵,认为……是宝贵的 24.朝闻夕死:早上听了圣贤之道,即使晚上死了也不算虚度此生 25.之: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义 26.皆:都 27.彰:显露 28.名:名声 29.竟:最终 30.朝:早上 31.夕:晚上 32.没:沉没 33.谓:认为 34.俱:一起 35.具:详细 36谓:称为,叫做 译文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同乡人认为是一大祸害。另外,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二者)一起侵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而(这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就去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漂游了几十里远。经过了三天三夜,同乡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大家在一起)相互庆贺。(周处)最终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互相庆祝,才知道自己也被世情当作了一大祸害,(因此,)就有了自我改悔的想法。于是就进入吴郡去找寻陆机和陆云。(当时)陆机不在家,只见到了陆云,(周处就)把(义兴人恨他的)情况全部告诉了陆云,并且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提高修养,可是(怕)自己年纪已经太大,最终也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就是晚上就死去也甘心’(的精神最为)珍贵,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而且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如果有了志向)又何必担忧美好的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于是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位历史上有名的)忠臣。 中心思想及赏析1、课文从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为人凶强,被人视为祸害,一直写到他终为忠臣的结局,表现了一个人只要有改恶从善的决心和行动,就一定能有所成就的。文章写得十分精练,无论周处早先的“凶强侠气”、为害乡里,还是后来勇于改过、痛改前非,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精心选材,“杀虎斩蛟”和“寻访二陆”的两个事例,鲜明的展示了周处的个性特点。 2、本文颇含哲理。在乡人眼里,周处是义兴“三害”之首,即使杀虎斩蛟也得不到人们的谅解。难能可贵的是周处能从乡人的反应中感悟到自己的严重过失,进而听取贤人的规劝,幡然悔悟,弃恶从善。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历史上的英雄。 3、本文作者精于谋篇布局,写来处处充满矛盾冲突。其中有周处击杀蛟龙的恶斗场面,有乡里庆贺周处之死的场景,有“改励”时思想矛盾的复杂心理描写。造成在写作上比比转,层层转,回环往复,曲折陡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时似是山穷水尽,但笔锋一转,又是柳暗花明。语言简练,含义深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