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重阳木锦斑蛾 |
释义 | 【分类地位】种:重阳木锦斑蛾 Histia rhodope Cramer (又名重阳木斑蛾) 科:斑蛾科 Zygaenidae 目:鳞翅目 Lepidoptera 【地理分布】国内: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份。 国外: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地区。 【形态特征】(1)成虫 体长17-24 mm,平均19 mm;翅展 47-70 mm,平均61 mm。头小,红色,有黑斑。触角黑色,邓林齿状,雄蛾触角较雌蛾宽。前胸背面褐色,前、后端中央红色。中胸背黑褐色,前瑞红色;近后端有2个红色斑纹,或连成“U”字形。前翅黑色,反面基部有蓝光。后翅亦黑色,自基部至翅室近端部(占翅长 3/5)蓝绿色。前后翅反面基斑红色。后翅第二中脉和第三中脉延长成一尾角。腹部红色,有黑斑5列,目前而后渐小,但雌者黑斑较雄者为大,以致雌腹面的2列黑斑在第一至第五或第六节合成1列。雄蛾腹末截钝,凹入;雌蛾腹末尖削,产卵器露出呈黑褐色。 (2)卵 卵圆形,略扁,表面光滑。初为乳白色,后为黄色,近孵化时为浅灰色。卵长0.73-0.82 mm;宽 0.45-0.59 mm。 (3)幼虫 体肥厚而扁,头部常缩在前胸内,腹足趾钩单序中带。体具技刺,有些技刺上具有腺口。 1龄幼虫体浅黄色,生有不发达的枝刺。头部暗褐色。自中胸后半部起,体背两侧各有2条并列的淡褐色纵带组,达第八腹节,后端几乎相接;体长1.44-1.59 mm。 2龄幼虫体上技刺略较1龄明显,体背两侧各只有1条较宽的深褐色纵带纹,后端相接,呈长“U”字形。体长2.55-2.63 mm。其余特征与1龄幼虫相同。 3龄幼虫,体背面暗紫红色,体具显著的枝刺,头部谈褐色,前胸背面淡黄褐色;体长4.40-4.47mm。 4龄幼虫,头部褐色,前胸前侧缘黄色,前胸背板褐色,推各体节背面中央有黑色短横条斑;背面两侧技刺间有黑色圆形斑;在与这些体斑相应的位置,各体节相邻处也有黑色横条斑和圆形斑,组成体背3列黑色斑纹;体长7.21-7.32mm。 5-7龄幼虫,与4龄相似,椎体色较暗淡,呈粉灰红色至暗灰红色;体背面技刺淡红至桃红色。 5龄体长为13. 0-13.25mm,6龄18.83-20.25mm。部分有7龄。 少数达8龄的幼虫体长24mm左右。幼虫中、后胸各具10个枝刺;第一至第八腹节皆具6个枝刺,第九腹节4个枝刺。位于腹部两侧的枝刺棕黄色,较长,体背面的技刺大都踏紫红色,较短。 (4)蛹 体长15.5-20mm,平均17mm。初化蛹时全体黄色,腹部微带粉红色。随后头部变为暗红色,复眼、触角、胸部及足、翅黑色。腹部桃红色,第一至第七节背面有1个大黑斑,侧面每边具1个黑斑,腹面露出规端的第六、七节各有2个大黑斑并列。英长23-28mm,平均24.3 mm;宽7.5-9mm,平均8.25mm,白色或略带谈褐色。 【生物学特性】在福建福州、湖北武昌、江苏苏州等地均1年发生4代。 福州以不同龄虫的幼虫在重阳木枝干的木柱层下、木柱裂缝间、断技切口凹陷处以及粘结重叠的叶片间潜伏过冬;也有极少数老熟幼虫入冬后在树下结茧化蛹越冬。冬季和暖之日越冬幼虫仍能取食危害。越冬幼虫至次年3、4月老熟下树结茧,4月间化蛹,4月中、下旬或5月上旬开始羽化为成虫,5月中、下旬为发蛾盛期。 福州第一代幼虫于5月下旬盛孵,6月上。中旬为食害盛期,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下树结茧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第二代幼虫于7月上、中旬盛孵,7月下旬幼虫能在3、4天内把全树叶片吃光,8月上、中旬下地结茧化蛹,8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第三代幼虫于8月下旬盛发,常见于9月上旬食尽全树绿叶,仅余枝丫,10月中、下旬陆续见蛾。第四代幼虫发生于11月中旬,11月下旬开始越冬。各世代生活历期为:第一代61.1天(26.2℃);第二代53.3.3天(3O.4℃);第三代60.2天(23.8℃)第四代(越冬代)175.4天(16.4℃)。 武昌各代发生期分别为:4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8月上、中旬至9月中旬;9月下旬至次年4月中、下旬。以第二、三代幼虫危害最烈。 成虫都在白天羽化,以中午为多。现化率为 59. 3—75. 5%。成虫飞翔时间在 16-18时。其余时刻多栖息在树干枝叶前处,不时缓缓爬行。常在羽化的当天或次日 14—20时交尾。将雌蛾放在养虫室内或饲养笼中,均能诱来推蛾。成虫常飞往树木花间,吸食补充营养。成虫产卵于技干皮下。卵粒紧密排列曾连成片。1次产卵5—20余粒,一般10粒左右。雌成虫怀卵量近1皿0粒左右。室内饲养观察雌蛾只产卵236-241粒,产卵期5-6天。卵多在6-10时孵化;黄昏及夜间孵化的甚少。 苏州地区1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重阳木树皮、枝干、树洞、墙缝、石块、杂草等处结茧潜伏过冬。越冬幼虫至次年4~5月化蛹,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5月中、下旬为发蛾盛期。苏州第1代幼虫于5月下旬盛孵,6月上、中旬为食害盛期,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下树结茧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第2代幼虫于7月上、中旬盛孵,7月下旬幼虫能在3~4 d内把全树叶片吃光,8月上、中旬下地结茧化蛹,8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第3代幼虫于8月下旬盛发,常见于9月上旬食尽全树绿叶,仅余枝丫,10月中、下旬陆续见蛾。第4代幼虫发生于11月中旬,11月下旬开始越冬。各世代生活历期为:第1代63.7 d(23.2 );第2代51.5 d(31.8 );第3代53.3 d(30.2 );第4代(越冬代)183.4 d(13.4 )。各代发生期分别为:5月上旬至6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8月上、中旬至9月中、下旬;10月上、中旬至次年4月中、下旬。全年以第2、3代为害最烈,第4代幼虫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陆续蛰伏越冬。 据福州1951-1958年观察,此虫有隔年间歇大发生现象,其他年份仅零星发生。大发生年份的后期群体常受多种天敌寄生。这种自然控制可能是间歇大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 卵寄生蜂第二代寄生率达27.7%以上;绒茧蜂寄生于幼虫,寄生率达5.8-16%;另一种为茧蜂。寄蝇2种,数量较多的一种为日本追寄蝇。横带沟姬蜂寄生于蛹。此外还有细菌,寄生于幼虫。还有鸟类。 【防治】1. 林业技术防治:清理枯枝落叶,尽量消灭越冬虫态;越冬前树干束草诱杀或涂白。 2. 生物防治:合理保护利用上文提到的天敌。 3. 化学防治:菊杀乳油、杀螟硫磷、溴氰菊酯等。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