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重阳宫文物管理所 |
释义 | 重阳宫,建在古镇北门外。全真道创立人王重阳选择这快风水宝地,成就了全真道教事业,赢来恢宏的重阳宫;从祖师之庵发展为重阳宫又使古镇更名为祖庵镇并获得“全真圣地”“天下祖庭”之盛誉与几度辉煌。 地址位置重阳宫文物管理所位于陕西省户县祖庵镇北街重阳宫遗址内。邮编:710308 管辖隶属重阳宫文物管理所成立于1979年,1987向社会开放。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隶属户县文化局文物管理处。 馆址介绍重阳宫文物管理所为元、明、清各代混合建筑物。在元代鼎盛时期,重阳宫的范围南至终南山北麓,北临渭水之滨,东傍水之岸,西以白马河为界,占地面积约40平方公里,建有殿、堂、楼、阁、塔、亭约5048间(座),后因元末战乱,历史变迁;又因道教的发展变化,使得宫城逐渐缩小。现仅存灵观殿、祖师殿及下院城道宫、集仙观、遇仙宫等庙点共占地10,8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229.2平方米,纪念塔建筑面积105.6平方米,附设建筑面积222.5平方米。 历史沿革重阳宫,自王重阳于金大定三年(1163)弃南时(今城道官)“活死人墓”迁刘蒋村(今祖庵镇)结茅庵传道始,经大定十一年(1171)重阳弟子马丹阳、邱处机等祖庵(亦谓之“祖庵”、“祖堂”)弘道,到承安二年(1197)吕道安、毕知常兴建祖庵,朝庭敕名“灵虚观”,是为全真道最早的一处正规道观。1236年,改灵虚观为重阳万寿宫。从“庵”到“观”到“宫”赢来重阳宫的鼎盛时期。 1251年,重阳宫增修筠溪道院、遇仙宫等建筑。此时的重阳宫已成为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殿堂楼阁多达5000余间,东至东甘河,西至西甘河,南抵终南,北近渭水,住道士近万名。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重阳宫奉敕,更名为“敕赐大重阳万寿宫”。 以祖庵重阳宫为中心,周边宫观群落兴起。在重阳宫兴建后,楼观和上清宫也相继修复。据文献记载:当时于祖庵重阳宫周围兴建的宫观有:祖庵北3里的“重阳成道宫”;北距12里的甘河遇仙宫;东南距3里的菜村(今祖庵镇辖)遇仙观;南距10里的甘峪望仙坪集仙观;东距5里的梁庄(今祖庵镇辖)栖云观;东南距6里四马村(今白庙乡)清阳宫;东南距12里傅村窑长春观、2里养老宫;西北6里“庆贞庵”(今之大小庵村)等道教宫、观、庵群落。 明、清时期,全真教逐渐失势,重阳宫亦由盛而衰。正如明正统10年(1445)所立《重阳宫主持候园方重修祖庵碑》所记:“祖庭中更多故,废兴相仍,昔之坚固壮丽者未免为风雨所凌 ,倾圯不振”。并记述了自永乐至正统年间对重阳宫的修葺事宜。 到清代, 经明末清初之战乱“垣墉崩塌,殿宇倾颓,野居而露处。”于乾隆年间,“镇堡土庭而修葺之。”同治年间,又进行过一次小的修葺。 到建国前夕,仅存老君殿,灵宫殿,祖师殿三座建筑。建国后,重阳宫得到了保护与修复。1956年,“祖庵石刻”被列入陕西省名胜古迹重点保护单位;1962年,省政府拨专款集中竖立碑石,建成“祖庵碑林”;1979年,征用祖庵北街土地3.14亩,修建围墙; 1980年,成立重阳宫文物管理所(后交道教协会管理);1983的,重修祖师殿,灵宫殿;1987年,彩绘重阳宫山门。2001年,祖庵重阳宫碑林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成为关中的旅游景点之一。 具有近千年历史的重阳宫,在古镇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和传闻轶事。 藏品作品重阳宫文物管理所现藏品数量为80余件,主要是碑石、石棺、道教祖师遗物和部分历史资料。 重阳宫文物管理所曾出版《重阳宫碑林讲解稿》等。 开放时间重阳宫全年开放。每天上午 8:00 - 下午 16:00 开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