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
释义 |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2001年2月成立,学院现有“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四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学院概况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继承了原重庆邮电学院无线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的办学历史,携手原重庆邮电学院光纤通信技术研究所,经学科及师资队伍的归口优化整合并于2001年2月正式成立。学院现有“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四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学生1500余人。 年轻的光电工程学院在朝气蓬勃的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现在职教职工41人,其中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10人,中级职称15人;专业教师中,11人具有博士学位,18人具有硕士学位;博士生导师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2001年以来,教师共发表论文552篇,其中186篇被SCI收录、EI、ISTP收录;共承担包括86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8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国家专利4项;教师中4人次获省部级先进个人。围绕“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与“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省部级重点学科的建设,目前已经在光纤通信技术、TD-SCDMA手机核心芯片的研发、DAB/DMB技术、纳米光电子材料的理论研究等领域形成特色。 学院十分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新西兰、新加坡、香港等地的知名大学、研究所以及国内著名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科研合作及学者互访的关系,并不定期地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进行学术交流。近年来,学院已成功协办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和全国学术会议,同时承担了学校与英国南岸大学联合培养“电信和计算机网络”硕士研究生合作项目。 学院的人才培养以知识教育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微电子、光电子为特色,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学院建设了数门各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强化素质教育,各级各类的教改项目总数达到20项。重视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锻炼培养,狠抓实习基地建设。学院现有专业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单位,还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光信息技术实验室、微电子技术实验室、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和射频技术实验室;此外,还先后与重庆普天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西南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航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万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 光电工程学院专业介绍电子工程类(含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和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三个专业) 为了体现本科教育“宽口径、厚基础、多方向、强能力”的特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2011年学院对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和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实行电子工程类招生,即新生入学时不分专业,按大类培养,前两年采用相同的培养方案教学;修满规定学分后,学生根据学业倾向,遵循学校相关规定和程序在大类范围内选定专业,后两年按选定专业的培养方案修业。在培养过程中,加强电子工程基础,突出电子信息学科优势,依托优良软硬件教学环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创新及综合能力,适应社会需要。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招生类别:理工类) 培养目标:培养德才兼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具备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强化“光机电算”结合,可从事光通信系统设计及开发、光电系统及工程、通信工程、光电器件及信息处理及相关的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仪器仪表等领域的科研、开发、生产或管理工作的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数理基础系列、电路系列、计算机系列以及通信系列课程等基础课程,以及基础光学系列、光电技术系列、光纤技术系列、光信息处理系列等专业课程,光电领域前沿技术课程等。 专业优势和特色:重庆市特色专业。以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为基础研究平台,以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为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突出光机电算结合,在光通信系统设计及开发、光电技术及系统、光信息处理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就业去向:通信设备制造商、通信营运商以及其他光机电设备制造商从事产品开发、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 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生类别:理工类)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在射频微波电路、无线网络等方向形成自身特色,并能在射频微波电路、无线网络领域从事相应器件及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数理基础系列课程、电路系列课程、计算机系列课程以及通信系列课程等基础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系列、微波电路与技术系列以及无线网络技术系列等专业课程。 专业优势和特色:校级品牌专业。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学科,以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射频实验室、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中心等为专业基础实践教学平台。服务电子信息产业和地方经济,在射频微波电路、无线网络技术等领域特色鲜明。 就业去向:电信设备制造商、通信运营商及广播电视、航空航天等企业,从事射频微波电路、物联网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和开发等工作。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生类别:理工类)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能够在无线传播环境分析和电磁兼容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的“研究开发型”和“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数理基础系列课程、电路系列课程、计算机系列课程以及通信系列课程等基础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技术基础课程、天线技术系列课程以及电磁兼容技术系列课程等。 专业优势和特色:以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学科为依托,以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中心等为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突出无线网络优化与设计、电磁兼容技术方向特色,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 就业去向:通信、广播电视、航空航天、仪器仪表等信息产业和电信设备制造商、通信运营商及天线系统制造等企业,从事无线传播环境分析、电磁兼容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和开发等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