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重庆市图书馆
释义

创建于1947年的重庆图书馆,经过60年风雨历程,现已拥有馆藏300余万册,并形成了在国内外颇具影响的三大特色馆藏:民国时期出版物、古籍线装书、联合国资料。成为中国抗战时期出版物收集最全、保藏最多和最完整的图书馆,我国西南地区古籍线装书收藏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图书馆,我国两个最早的联合国文献寄存馆之一。

重庆市图书馆概况

重庆图书馆的前身,是民国政府为纪念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47年设立的“国立罗斯福图书馆”,是当时中国仅有的五个国立图书馆之一。1950年更名为“国立西南人民图书馆”,后定名“重庆图书馆”。重庆图书馆是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重庆市科普教育基地”,为文化部评定的“国家一级图书馆”。现有馆藏文献300余万册(件),已形成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三大馆藏特色。

1.民国时期出版物:现有民国时期出版物76611种、177621册,其中抗战文献3.4万种,9万册,是目前全国首家抗战书刊全部数字化并提供网上查阅的图书馆。该馆是我国抗战时期图书、报刊收集最全、最完整的图书馆之一。

2.古籍线装书:重庆图书馆收藏有宋代以来的古籍线装书53万册,内有孤本或稀见本424种,目前已经有172种珍贵古籍进入《全国珍贵古籍名录》,古籍线装书的数量和质量在全国也位居前列。

3.联合国资料:重庆图书馆是我国两个最早的联合国文献寄存馆之一,并一直未曾间断。现有联合国资料20余万册(件)。

重庆图书馆新馆2007年6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占地5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阅览座位3000个,600台电脑可同时上网,开设有视障阅览室、杨尚昆赠书阅览室、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陈列室等多个特色对外服务窗口;还有报告厅、多功能厅、展览厅等设施为读者提供多方面的公共文化服务。重庆图书馆目前办理借阅证12万余个,年到馆读者近200万人次。

重庆图书馆不仅是重庆,也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文献信息收集交流中心和服务中心,还肩负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重庆市分中心和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的重任,目前正在积极筹建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作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大型公共图书馆,重庆图书馆必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重庆市图书馆历史

重庆图书馆是中国大型综合性的公共图书馆,是重庆市主要的文献信息收集交流和服务中心,也是重庆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1945年5月,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议案,为纪念同年4月12日逝世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对反法西斯作战和促进世界和平的功绩,决议筹设“国立罗斯福图书馆”以永垂纪念。1946年9月,蒋介石明令国立罗斯福图书馆设在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国立罗斯福图书馆”即是重庆图书馆的前身。1947年5月1日,“国立罗斯福图书馆”对外开放阅览,时有藏书10万余册。其第一任馆长严文郁在“国立罗斯福图书馆”的机构设置、人员安排、馆舍布置、图书接收和收集方面不辞辛苦,收集到了一些珍本、善本图书。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西南文教部指示“国立罗斯福图书馆”更名为“国立西南人民图书馆”,并指出今后的服务方向应面向工农兵群众。1955年5月,原国立西南人民图书馆、原重庆市人民图书馆、原重庆市北碚区图书馆三馆合并,组成“重庆市图书馆”。此后,重庆市图书馆贯彻党和政府提出的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科研生产服务、为政治中心服务的方针政策,努力延伸服务阵地,将图书馆的业务推广到工厂、学校、机关等地。

“文化大革命”的10年浩劫,使重庆图书馆各项工作受挫,事业受阻。然而,重图人始终坚守岗位,尽力保护图书。重庆图书馆馆藏三大特色即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让重庆图书馆焕发出新的活力,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基础业务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到恢复和加强,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进一步改善;成功研制出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C-S图书自动传送系统”;开展各种图书馆员知识、技能培训及学历教育,为图书馆人才的培养创建平台;参与国家重点科研课题以及全国性图书馆专业书籍的编撰,并编辑出版各类图书;积极建立馆际协调机制,推动全市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1987年,重庆市图书馆更名为“重庆图书馆”。

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迅猛发展,然而重庆图书馆的状况却不尽人意,令重图人尴尬。据1997年文化部全国第二次省级公共图书馆评估检查的结果显示:重庆图书馆已由“六五”计划前,全国排名前几位的知名图书馆之一,几乎退到了最后一名。阅览座位、阅览室面积等十多项硬件指标达不到评估的最低标准,得分为“0”。

1997年春,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通过议案,把重庆推上直辖市的历史舞台。1997年6月18日,新的直辖市在中国西部正式挂牌成立,掀开了重庆建设与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重庆直辖后,中共重庆市委、市府把加快社会文化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2000年制定“十五规划”时,即规划了新的图书馆、美术馆、艺术馆等5个文化建设项目。2000年1月,党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既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也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大发展,为重庆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2003年7月4日,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中共重庆市委常委会决定:集中财力,投资45亿元建设重庆图书馆等10个具有功能性、标志性的社会文化事业基础设施。这10个项目的建设,均为建国以来重庆社会文化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上,规模最大、投资金额最集中的一次。2003年10月,重庆图书馆重建项目在市计委正式立项。2004年12月29日重庆图书馆新馆在洋溢着热烈气氛的冬日寒风中奠基。

直辖10年为重庆图书馆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10年来重庆图书馆面貌日新月异:实现办公自动化,图书馆管理自动化,书目检索网络化;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内容由传统的借书还书发展到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政府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年购书经费从1997年的90万元增至2007年的800万元;整合全市文化信息资源,成立共享工程重庆分中心,并推动基层中心的建设,加快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步伐;启动民国文献数字化工程,拯救珍贵历史文献;加强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开设各种教育形式的培训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为提升自身形象,努力实施品牌战略,星期日知识讲座、系列学术研讨会、创办学术刊物《重庆图情研究》、成立君合读书屋、史迪威阅览室、爱丁堡社区图书馆等,以其特有的吸引力体现着重庆图书馆的社会作用和社会价值。

2007年6月18日,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凤天大道106号的重庆图书馆新馆开门迎接市民。这里,文化氛围浓郁,有着稳定的文化消费能力和巨大的阅读潜在人群,在文化传统、知识人口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这里,交通方便快捷,外界干扰少,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览环境。

由美国PEA公司设计的重庆图书馆新馆极具时代感与感召力,是在传统的中国建筑形式上的一种创新。新馆有三个主要构成要素:开放的公共阅览区域、安全的公共区域、私密区域,三者围绕着一个景观庭院,透过临近的阅览室和休闲区可以看到庭院里美丽的景色。新馆外墙使用玻璃和石头两种设计元素,用以区分图书馆的公共区域和安全区域。玻璃外墙的公共区域面对凤天大道,对室内的读者及路上的行人都是通透的。一条宽阔的通道,将图书馆的公共广场与公共阅览区连接起来。石头砌成的书库和服务区,给图书馆的收藏以足够的安全保障。

为了传达重庆图书馆的文化内涵,利于新馆的形象建设,重庆图书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馆徽标识设计方案。由四川目标企业形象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馆徽,从300余个方案中脱颖而出。该方案把中国文字的“重”字左半边与“?D”字右半边巧妙结合,犹如“重庆图书馆”缩写的一枚古印。该方案整体造型层次分明,像一本一本重叠的书籍;线条错落,又像知识的迷宫。

新馆藏书量可达500万册,每天能为5000人次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有6大功能区:行政服务区、业务加工区、读者服务区、会展培训区(含一个408人的学术报告厅,可容纳200人的多功能厅及培训中心、展览厅、读者餐厅、招待所)、共享服务区(含检索、咨询、接待、读者服务部等)、车库设备区。

重庆图书馆60年的风雨历程,折射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凝聚着几代重图人的心血与奋斗。重庆图书馆新馆的开馆,标志着重庆市公共图书馆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和谐重庆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图书馆新馆必将成为集教育、文化及社会功能于一体的重要的文献信息中心,成为重庆城市一道崭新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重庆市图书馆历、现任领导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馆长:任竞 任期:2009年5月至今

副馆长:林 滨 任期:2001年4月至今

党委副书记、副馆长:张冰梅 任期:2009年6月至今

副馆长:张波 任期:2009年6月至今

往届馆长、副馆长、书记(任期)

严文郁 男 1947年5月 -- 1949年5月

杨作平 男  1949年5月 -- 1975年11月

郝 谦 男 1952年11月 -- 1962年10月

马耕渔 男  1955年6月 -- 1955年7月

张从吾 男 1955年6月 -- 1956年10月

卫梦琴 男  1956年6月 -- 1975年

彭汉明 男 1960年6月 -- 1969年2月

陈理源 男  1964年6月 -- 1979年6月

黄纯清 男 1969年 -- 1979年8月

王止正 男 1970年 -- 1975年8月

江 峥 女 1972年5月 -- 1979年2月

陈 铎 男 1979年5月 -- 1985年12月

程仲琦 男 1979年5月 -- 1984年7月

郑荣福 男 1979年5月 -- 1984年7月

郭福星 男 1979年5月 -- 1984年7月

李普杰 男 1984年7月 -- 1990年10月

胡继森 男 1984年7月 -- 1989年7月

郭奕珊 女 1984年7月 -- 1991年1月

李进培 男 1984年7月 -- 1997年10月

李洪福 男 1989年7月 -- 1994年2月

王志昆 男 1991年7月 -- 1994年2月

张 强 女 1991年7月 -- 1998年2月

李 玮 女 1991年7月 -- 1998年9月

张仁宣 男 1994年2月 -- 1998年9月

邵康庆 男 1998年10月 -- 2009年5月

秦建中 男 1998年10月 -- 2009年5月

宋继珍 女 2006年3月 -- 2009年5月

重庆图书馆机构设置

本馆内设有1室4部13个中心:

办公室 组织人事部(党办) 计划财务部 老干工作部 安全保卫部 行政保障中心 后勤服务中心(重图宾馆) 培训会展中心 采访编目中心 报刊资料中心 少儿视听中心 书刊借阅中心 专题文献中心 参考咨询中心 特藏文献中心 研究辅导中心 公关宣传中心 网络数字中心(共享工程分中心)

重庆图书馆服务守则

1、按规定着装,服装整洁,佩戴工作牌,接受读者监督。

2、精神饱满,谈吐大方,举止文明,态度亲切。

3、尊重读者,热情服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4、对读者一视同仁,敬老、爱幼、助残,为弱势读者提供便利。

5、解答咨询,要耐心细致,尽力为读者解决问题。暂时不能满足读者要求时,要向读者表示歉意,说明原因,提供解决建议或可行的帮助。

6、接待读者应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7、保持借阅环境整洁、安静,不大声喧哗。在服务区域内走动时要保持轻声,不得影响读者。

8、维护良好的阅读秩序,及时巡视,规劝、纠正不良行为。

9、不得与读者争吵、打架,即使遇到个别读者不文明行为,也要尽力耐心劝阻和说服。当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应及时与相关领导联系,做出妥善处理。

10、遵守劳动纪律,不擅离岗位,因故暂离岗位时须设立提示牌或由其他工作人员替岗。

重庆图书馆馆藏资源

珍贵古籍

联合国文献

重庆图书馆建馆不久就成为了中国最早的两个联合国文献寄存馆之一,联合国文献一直是我馆的特色馆藏安安之一,从1999年起,重庆图书馆成为联合国文献完全托存图书馆,开始收集涵盖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的全部文献资料。

联合国文献泛指联合国及其下属的专业机构(亦含附属机构)出版的所有会议记录文件和图书资料。主要包括图书、期刊、文件三个部分。图书主要包括联合国出版的年鉴、专题研究报告、条约汇编、各会议及专题议论会记录、索引和各个专业机构出版物等,按主题主要分为十七类。期刊主要是指联合国的主要机构、专业机构和其它独立组织出版的期刊,包括定期和不定期的。……

民国文献

重庆图书馆历经六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收藏有十几万册民国文献,包括民国时期图书7万多种,10余万册,其中抗战版图书有27000多种,6万多册。民国时期期刊5000余种,20000多册,民国时期报纸300余种,7000多册。内容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学和体育各个领域。其中民国时期政府出版物的收藏在全国范围内独具特色,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公报、会议纪要、法令法规以及议会、国会、旧政协、国民大会、国民党各军事机构、国民党党务方面的重要文献;国民党政界、军界要人的传记资料等,尤其是大量的、尚未公开出版的油印本内部资料,史料价值很高。另外ia,馆藏的革命书刊也为一大特色,各个时期共产党领导人著作、革命时期的宣传刊物,真实的记录了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再现了我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史实。

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地理、风土民情、人物传记、物产资源、名胜古迹等方面重要内容的文献资源,地方文献的收集和保存工作是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重庆图书馆多年来一直把地方文献资源作为重点打造的文献资源建设体系,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已经收藏各类型的地方文献资料共计8625册,形成独具重庆特色的涵盖地方志、史料、统计资料、年鉴、文集、名录、资料汇编等各种类型的地方文献收藏体系。

微缩文献

数字资源

少儿资源

期刊报纸

工具书

工具书阅览室位于重庆图书馆的四楼,拥有藏书3万多册;入藏的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面的各类百科全书、年鉴、字典,辞典,手册、机构名录、人名录等;部分国家标准、专利、西文工具书、日文工具书等书籍共读者阅读;如世界著名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统计年鉴》、《大英百科全书》、各种行业标准汇编本等。

外文报刊

外文借阅区位于重庆图书馆四楼,该借阅区分为两个部分,外文报刊、图书借阅和史迪威阅览区,均实行开架阅览。目前外文借阅区外文报刊有130余种,约9000册。外文图书入藏6万多册,出版时间从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文种有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和德语。外文新书1500册左右,出版时间均在2000年后,文种英语,内容均涉及到了经济、政治、语言、文学、社会科学、教育、艺术、历史、法律、军事、自然科学、医学等各方面。

史迪威阅览区是由世界公司五百强之一的美国纽约人寿保险国际公司和美驻成都总领事馆资助建立的,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多次为阅览室提供了价值数千美元的国外原版书刊和美国政府提供版权的中文图书,以及《发现》、《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和《财富》等世界著名期刊杂志,50余种,约1600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7:4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