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重庆市气象局
释义

重庆市气象局组建于1997年10月,12月27日正式挂牌。直接管理34个区县气象局(站),截止2007年11月,全市气象职工总数1206人,其中在职职工763人,离退休职工443人。全市气象部门目前有正研级高级工程师4人,副研级高级工程师44人,工程师272人。

组织机构

重庆市气象局设立了办公室(政策法规处)、科技减灾处、监测网络处、计划财务处、人事教育处、监察审计处(与党组纪检组合署办公)等6个职能处室和离退休干部办公室、机关党委办公室(与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合署办公)等2个工作部门;建立了气象台、气候中心、信息技术保障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科研所、结算中心、气象影视中心、气象科技中心等8个直属单位,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农业气象中心、防雷中心等3个地方气象事业机构以及社团组织重庆市气象学会。

主要职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的《地方国家气象系统机构改革方案》的有关规定,重庆市气象局的主要职责是:

1、制定地方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并负责重庆市行政区域内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及气象业务建设的组织实施;负责重庆市行政区域内重要气象设施建设项目的审查;对重庆市行政区域内的气象活动进行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2、按照职责权限审批气象台站调整计划;组织管理重庆市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资料的汇总、分发;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管理重庆市行政区域内涉外气象活动。

3、在重庆市行政区域内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监测、预报工作,及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并对重大气象灾害作出评估,为本级人民政府组织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管理重庆市行政区域内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以及农业气象预报、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等专业气象预报的发布。

4、制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案,并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管理、指导和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组织管理雷电灾害防御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袭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

5、负责向同级人民政府和同级有关部门提出利用、保护气候资源和推广应用气候资源区划等成果的建议;组织对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6、组织开展气象法制宣传教育,负责监督有关气象法规的实施,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有关规定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承担有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7、统一领导和管理重庆市行政区域内气象部门的计划财务、机构编制、人事劳动、科研和培训以及业务建设等工作;会同区、县人民政府对所辖气象机构实施以部门为主的双重管理;会同地方党委和人民政府做好当地气象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8、承担中国气象局和重庆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适应多轨道、研究型、集约化的业务技术体制,面向重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以科技创新为先导、能力建设为主体、人才培养为基础、优质服务为宗旨,充分发挥气象事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推进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重庆气象事业发展总体目标是:按照“四个一流”的要求,初步形成多轨道、研究型、集约化开放式的气象业务技术体制,初步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和重庆特色的气象事业现代化体系,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

建立具有重庆特色的气象综合业务探测系统。全市自动气象站点布设密度达到10—20千米,重点区域达到5—10千米,初步具有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进行实时监测的能力。

建立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天气气候业务系统,构建预报警报系统。短期天气预报准确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4%,灾害性、关键性和转折性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3—5%,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4—5%,提高突发性事件应急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公共气象信息的覆盖面达90%以上。

深化农业气象业务,积极探索生态气象业务。建设包括卫星遥感信息监测服务系统、农业与生态气象试验站、气候业务系统、新一代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和三峡库区气候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新型农业与生态气象工程。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科研技术开发,装备先进的探测和作业设备,建立人影作业基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作业条件的监测、预测、决策指挥及催化作业、效果评估水平。

气象局地址

地址:重庆市新牌坊一路68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8: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