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兆山组 |
释义 | 简介白兆山组(Baizhaoshan Fm)的时代属震旦纪。主要分布在湖北随州、京山、安陆等地,为碳酸盐岩地层。岩石特征与扬子区有差异,主要为灰岩及白云岩和具硅质条带或结核的白云质灰岩夹硅质岩薄层,向上硅质成分增加为中厚层硅质岩。总厚419米。与下伏岔河组呈整合接触,上覆地层为含化石的寒武系余家冲组。 地层名称:白兆山组 地层名称(英文): Baizhaoshan Fm 阶代码:Z2 地区代码:36 命名湖北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所1982年命名。命名剖面位于湖北省安陆县东3km白兆山。 沿革本组最初为李捷、朱森1928年所命名的震旦灰岩;1966年陕西省地质局秦岭区测队在郧县幅改震旦灰岩为灯影组和陡山沱组;1982年湖北省地矿局区调所在宜城、随县1∶20万区调时,因据岩石特征与扬子区有差异,而创立白兆山组和岔河组代替灯影组与陡山沱组。 特征本组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灰黑色、褐色中厚层状硅质岩,其中有具硅质条带和团块的白云岩、灰岩夹层;下段为灰白、灰及深灰色灰岩、白云岩及具硅质条带和结核的白云岩、灰岩夹层及硅质岩薄夹层。本组下部与岔河组为整合过渡,下伏层为变碎屑岩偶夹灰岩夹层;上部与含化石的下寒武统余家冲组亦为整合;主要分布在湖北随县南部及北部黑屋湾—上市、京山县—安陆县北部、枣阳清潭—大碑店及高城—应山县郝店等地。总厚419m。其下段碳酸岩自东向西、向北均渐减薄至尖灭,在随县柳林一带厚196m,随县冬青庙,下段仅有6m;北部大碑店厚 32m。上段硅质岩在区域上出露稳定,是与下寒武统分界的标志,但厚度亦变化较大,随县柳林最厚可达161m,白兆山厚 20m;宋河双尖山厚42m,北部大碑店—石盘寺地区厚1—29m。在京山县福音冲本组硅质岩中曾报导有Praechroocus sp.,目前本组时代归属于晚震旦世晚期。 备考编撰者:高振家 作者1:李捷 年份1:1928 作者2:朱森 年份2:1928 系名:新元古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