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重庆交通大学理学院 |
释义 | 重庆交通大学理学院前身为重庆交通学院基础部,由于学科专业发展需要,1993年更名“重庆交通学院基础科学系”,1996年更名“重庆交通学院计算机及信息工程系”,2003年10月成立“重庆交通学院基础部”,2006年7月正式成立“重庆交通大学理学院”。 现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三个本科专业。 学院概况重庆交通大学理学院前身为重庆交通学院基础部,由于学科专业发展需要,1993年更名“重庆交通学院基础科学系”,1996年更名“重庆交通学院计算机及信息工程系”,2003年10月成立“重庆交通学院基础部”,2006年7月正式成立“重庆交通大学理学院”。 理学院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三个本科专业,有运筹学与控制论、应用数学、计算数学、应用化学、应用物理五个学科,其中运筹学与控制论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韩逢庆教授和宋乾坤教授为学科带头人,该学科有博士4名,教授5人,5名教师在外攻读博士学位。目前在校学生604人。 师资队伍学院拥有一支具有雄厚教学和科研实力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教师63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9人,副高职称教师19人,博士后4人,博士15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5%,中级职称教师31人。 学院教师来源于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25所学校。 经过几年建设,理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切入点,采取由计划地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措施,2003年至今共引进各类人才35人,其中,教授5人,博士6人,硕士23人,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人才培养学院承担全校数理化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编写了包括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数学模型》在内的15本教材。近三年来,学院教师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90余篇,学术论文235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论文81篇次;获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持教改课题80余项,获省级二等奖2项。学院高度重视学术交流与合作,2010年5月承办了第七届全国非线性生物动力系统暨第八届微分方程稳定性学术会议,参会人员达到350人。 学院现有数学、物理、化学三个实验室,实验设备先进、教研成果丰富。物理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被重庆市教委评为“基础课教学合格实验室”。2010年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实验室建设项目的资助,为实验教学的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学院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三年来,学生集体和个人先后获得包括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一、二等奖、大英语竞赛全国一、三等奖、数学竞赛专业组个人重庆市第二名、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竟赛一、二等奖、“化医杯”化工竞赛全国三等奖等在内的奖励多达94人次。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毕业就业工作。近三年来,理学院毕业生考取国家研究生比率均居学校前茅,其中2009届实际录取2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2.03%, 2010届实际录取2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0.76%,在全校各学院中均位列第一。学院先后建立了多个实习基地强化学生实践和毕业实习环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近三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