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重庆号 |
释义 | “重庆”号轻巡洋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送给中国政府的一艘著名军舰。它原来的名字为Aurora号。以往许多书籍中,常将其译为“震旦”号。 简介前几年,香港学者马幼垣注意到这个译名不妥,他指出本舰及其另外三艘同型舰均以神话女神取名。Aurora音译“阿罗拉”,为罗马神话 曙光女神的名字。查Aurora为Arethuse级轻巡洋舰,Arethuse通译“阿瑞图萨”,是希腊神话中的林中仙女,后来化为一泓著名的泉水,故也有将其译为“林仙”号、“水神”号的。另外两艘军舰为Galatea和Penelope ,前者“格拉蒂娅”,也是希腊神话中的海仙,后者“帕涅罗珀”,是荷马史诗中大名鼎鼎的奥德修斯的忠实妻子,倒不能算作神祗。一些海军史文章,将该舰译作“佩内洛普”,虽然没有大错,却没有体会到英国军舰命名时的西方文化意味,如同前述的“震旦”译名一样,存在着过于简单的缺陷。应该说,这些女性的名字,在我国西方文学翻译界已有约定俗成的译法,在翻译外国舰名时,应该注意到这些特点。 送给中国的“阿罗拉”号,是英国海军中第九艘以此名字命名的军舰。1960年代,英国在“利安德”级(Leander)护卫舰中,又重新命名了“帕涅罗珀”、“阿罗拉”、“格拉蒂娅”和“阿瑞图萨”号。这批军舰,先后在90年代退役。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十月革命中炮轰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其英文译名也是Aurora ,这是一艘俄国的“曙光女神”。 军舰参数“阿瑞图萨”级轻巡洋舰,是“安菲翁”级(Amphion)轻巡洋舰的后继舰。“安菲翁”后来卖给澳大利亚,改名“珀斯”(Perth),故也称为“珀斯”级。 “阿瑞图萨”级长154.22米,宽15.54米,吃水5.03米,与“珀斯”级相比,舰体缩短17米。4台帕森斯透平主机,分装在两个机舱内,每台功率16000马力,共64000马力。满负荷最高航速31节。4座Admiralty3鼓式燃油蒸汽锅炉,分装于两个锅炉舱中。四桨单舵,螺旋桨的直径为2.95米。辅机系统有狄塞尔内燃机直流发电机和柴油发电机各2台,总发电量1000千瓦(一说900千瓦)。满载燃油1250-1325吨,续航力4000海里。标准排水量5220-5270吨,满载排水量6665-6715吨,中国方面一些资料后来记录的“重庆”号的满载排水量为7200吨。 “阿瑞图萨”级建成时前后桅杆均为单较脚桅,1941年进行改造时,为了在桅上加装雷达等电子设备,故将前后桅下端改为桁架式三角桅,以增加强度。 装甲防护方面,弹药舱厚度为1-3英寸(25.4-76.2mm),水线带2 1/4英寸(57.15mm),舱壁和炮塔均为1英寸。 武备方面,6英寸/50MkⅩⅩⅢ(152mm)双联装前主炮塔2座,后主炮塔1座,较“安菲翁”级少了1座后主炮塔。其它武器装备略有不同,“阿罗拉”上有4英寸/45QF Mk ⅩⅥ HA(102 mm)双联装高平两用副炮塔4座,分布在后烟囱与后桅两侧,40.5mm (2磅炮)/40四联装 Vickers MkI“邦邦”炮2座,布置在两烟囱之间的左右舷。三联装533mm 鱼雷发射管2组,也分布在舯后的左右舷。此外还有深水炸弹发射架和扫雷器各2套。1941年还加装20mm双联装奥力根(Oerlikon)高射机关炮3座,20mm单管奥力根高射机关炮2座。“阿瑞图萨”级上配置有“海象”舰载飞机,用于校正火炮射击和侦察,但“阿罗拉”上没有。不过其它军舰上的飞机,在二战中也被改装掉了。 “阿瑞图萨”级装备有 1具高角度指挥仪控制塔和284/286对空搜索雷达,273型和271型对海搜索雷达,285型和282型对空火控雷达。依靠这些雷达和火控射击指挥仪,军舰具有当时先进的火控系统。在军舰舰桥下,还设有战斗标图室,相当于集通讯、控指挥为一体的战斗指挥中心(简称C3)。 “阿瑞图萨”级轻巡洋舰是1930年代中期的产物。首舰下水时间为1934年3月6日,竣工时间为1935年5月23日。“阿罗拉”落成最晚,它于1936年8月20日下水,1937年11月12日竣工。 在30年代中期,英国注意研制6英寸主炮的轻巡洋舰。先后建造了“利安德”级、“安菲翁”级和“阿瑞图萨”级三种12艘军舰。其中“安菲翁”级又是“利安德”级的改进型。英国倾向于6英寸火炮的原因,是该型火炮较高的射速可以弥补它在射程威力上的不足。尤其在恶劣气象条件下或夜间,这一优势更加明显。二战中,这三级军舰均成功地经受住了考验。 由于“阿瑞图萨”级轻巡洋舰仅有3座双联装6英寸炮塔,这使得它们不适合参加舰队之间的炮战。但是其最初的设想是充当敌方袭击舰的终结者、保卫己方的航线,在这方面它们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二战期间,该级舰充分发挥了航速快、续航力大,尤其是其优秀的防空能力的特点,主要承担为舰队防空掩护的任务。 二战功绩概述在介绍完“阿瑞图萨”级轻巡洋舰的特点后,我们回到“阿罗拉”上来。 “阿罗拉”服役后被编入英国海军本土舰队。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阿罗拉”被派往挪威海域及北大西洋海区担任护航和反潜任务。 1941年5月24日,在围捕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的著名海战中,“阿罗拉”、“格拉蒂娅”等轻巡洋舰护卫着“胜利”号航空母舰向“俾斯麦”号发动进攻。“胜利”上的“剑鱼”飞机向“俾斯麦”发射了鱼雷,其中1枚鱼雷击中“俾斯麦”的中部,造成油箱漏油。“阿罗拉”似乎没有获得攻击“俾斯麦”的机会,次日“胜利”号返回基地补充燃料,“阿罗拉”等舰也随卫而去,但参加24日的行动依然是“阿罗拉”的骄傲。 同年秋天英国为了支援北非作战,切断意大利与北非的海上交通线,组建K舰队,进驻地中海的马耳他海军基地。K舰队的旗舰是“阿罗拉”,成员包括同型舰“帕涅罗珀”和2艘驱逐舰。 11月8日英国侦察机发现了一支由2艘意大利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护航的德国运输船队正向北非行驶,“阿罗拉”即率K舰队连夜出击,次日0时39分,在北纬36度55分,东经17度58分海域发现了意大利船队。0时57分,K舰队开火,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战,击沉全部运输船和驱逐舰“雷鸣”号,重创3艘驱逐舰。后来,英国潜艇又击沉了另一艘意大利驱逐舰。 11月23日K舰队出击,进攻行驶在地中海的6支运输船队。这次行动被敌方飞机发现,各船队纷纷返港,只有一支德国运输船队在空军掩护下继续南下。24日下午,K舰队终于拦截住船队,击沉2艘德国运输船。 11月30日深夜,K舰队再次出击。在第二天的战中,“阿罗拉”两次齐射,击沉意大利运输船“阿得利亚蒂科”号。返航时又遇到另一支船队,经过短暂的炮战,击沉了意大利“莫斯塔”号驱逐舰和和“曼托万内”号油轮。 短短两个月,K舰队共击沉敌舰11艘,商船21艘,击伤敌舰9艘。意大利海军摄于“阿罗拉”的勇猛顽强,给它取了个外号,叫做“银色怪物”。 11月底K舰队新添了2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实力得到加强。 12月16日K舰队出击北非,搜索敌舰。19日1时,在驶抵的黎波里港不到20海里处,闯入意军布雷区。英国轻巡洋舰“海王星”号(Neptune)触雷沉没,“阿罗拉”左舷B炮塔水下位置触雷,前主炮运弹机损坏,龙骨严重扭曲,舰首下沉并向左倾斜11度,经过紧急抢修后,以10节速度自航返回马耳他基地抢修。“帕涅罗珀”在此役中也被炸伤。 “阿罗拉”修复后,调任英国第12巡洋舰队旗舰,参加1942年11月盟军在北非登陆的奥兰之战,此后以阿尔及利亚的波尼为基地,活跃在西地中海,担任海上截击任务。 1943年5月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坎宁安海军上将和盟军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登上“阿罗拉”,前往班泰雷利亚岛,随后,盟军发动了对该岛的攻击,作为对西西里登陆战的前哨战。完成此次任务后,“阿罗拉”被选作英王座舰,护送乔治六世从阿尔及尔驶往马耳他,并检阅舰队。这在英国海军中是崇高的荣誉,是对“阿罗拉”光辉战绩的肯定。7月,“阿罗拉”参加了西西里登陆作战的海上支援及炮击。后来,“阿罗拉”还参加了接受意大利海军投降和接管土伦法国维希政府海军的行动。 在二战中,“阿罗拉”总共击沉了1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3艘扫雷舰,7艘登陆舰和7艘商船,重创了9艘驱逐舰,是一条战功卓著的军舰。战后,“阿罗拉”退出现役,被封存在朴茨茅斯海军基地。 历史背景1948年5月19日英国政府为抵偿香港英国当局代为保管中丢失了的中国6艘港湾巡逻艇将该舰移交国民党政府,遂改名“重庆号”。经近3个月的航行,于8月回国,停泊上海,准备参加内战。 “重庆号”是国民党海军中最大最强的主力战舰,被视为“王牌”军舰,不仅军政要员登舰参观,连蒋介石都在舰上召开东北战区国民党高级将领会议。 10月10日“重庆号”在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亲自指挥下,用舰炮从葫芦岛向解放军占领的塔山、高桥阵地猛烈轰击,“重庆号”被推上内战的第一线。国民党政府将此舰当成阻止解放军南下渡江作战的江上武库。 在舰上服役的近600名官兵,都是1946年初冬前,抱着建设中国强大海军志愿,前往英国受训2年后,于1948年8月随舰归来的。舰上的一些爱国青年,在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形势的推动下,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策动和中共政策的感召下,通过潜伏在“重庆号”上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官兵的秘密串联,相互联络,逐步形成两个大的秘密组织:一个是以王颐桢、毕重远、陈鸿源、武定国、洪进先、张启钰等27名士兵组成的“重庆舰士兵解放委员会”(简称“解委会”),其中毕重远是中共南京市委的地下党员,张启钰是中共四川省眉山县的地下党员(与组织失去联系);另一个是以曾祥福、莫香传、蒋树德、王继挺等16人组成的起义组织,其中曾祥福、莫香传、蒋树德、郑光模、王淇是基层军官。这两个起义组织分别按照各自的计划平行活动,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彼此缺乏信任一直没有建立横向联系。 “重庆号”回国时,正是战略决战的前夕。中共南京市委派陈良与毕重远取得联系,指示他采取各种方式,把进步士兵团结起来,遇有时机,就可以组织起义;曾祥福、莫香传等组成的起义组织,与中共南京市负责策反的市委书记陈修良及史永取得联系,后来因“重庆号”常驻上海,为联系方便,南京市将关系转到中共上海局领导。起义准备工作进展很快。中共上海局还通过各种渠道,对“重庆号”舰长邓兆祥和官兵进行策反工作,收到很好的效果。 1949年2月17日“重庆号”从高昌庙启航开到吴淞口,突然抛锚停下,根据种种迹象判断,可能要逆长江而上,配合江阴海防第二舰队,阻止解放军渡江。如果军舰驶进长江,因江面狭窄掉头困难,又处于江阴和吴淞口两地炮火威胁之下,处境将会对起义十分不利。“解委会”当机立断,改变原来海上航行中起义的计划,决定在停泊中起义。 2月25日凌晨1时30分,在“解委会”的集体领导和组织下发动了起义。王洛切断电话电源,洪进先关闭、控制了所有无线电台,毕重远和于家欣诱引上甲板哨兵和司令走廊的值更士兵至雷达室缴了械,迅速打开枪架和弹柜的锁,武装了全体“解委会”成员。接着,“解委会”成员立即按照分工到达各自指定位置,行动组分舱逐段地拘禁了所有军官和上士,王颐桢并马上通知另一起义组织的王继挺,由他叫醒其起义组织的人员一同参加了起义。“解委会”作了最坏的准备,分工陈鸿源、周正负责炸舰任务。陈鸿源将三四十发4英寸炮弹垒在弹药库走道上,引信露在外面,一旦起义失败,引爆弹药库,炸沉军舰,同归于尽。 “重庆号”舰长邓兆祥,两次赴英留学,是一个正直爱国的老海军军官。 “解委会”希望邓舰长深明大义,和士兵们一同起义,由他领航开船。邓舰长在事先不知道舰上酝酿起义之事的情况下,考虑到“重庆号”的命运和舰上几百名官兵的生命安全,毅然加入了起义的行列。亲自制定航线,下令开航,指挥航行。25日凌晨5时45分,“重庆号”正式开航,快速顺利地驶出航道复杂的长江口,转向北上,以每小时24海里的速度驶向解放区烟台港。 25日早晨“解委会”发布了《重庆军舰起义告全体同学书》和《重庆军舰起义告海员同志及技工同志书》。王颐桢通过舰上广播向全舰宣告军舰已经起义,动员全体舰员拥护起义,号召大家:“为了四万万人民的解放,为了促进幸福的新中国的迅速到来,为了下一代子孙的生存,我们必须反对四大家族,将他们交给我们的武器,把他们消灭掉!” 2月26日清晨,“重庆号”经过25小时的持续航行,行程520海里,胜利到达山东解放区烟台港,受到烟台市军政机关领导人的热烈欢迎。3月24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给邓兆祥舰长和全体官兵发了慰勉电,热烈祝贺他们英勇起义,指出:“中国人民必须建设自己强大的国防,除了陆军,还必须建设自己的空军和海军,而你们就将是参加中国人民海军建设的先锋。” 其他“重庆号”的起义,粉碎了国民党调舰入江,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企图。为此,蒋介石撤掉了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的职务,于3月18、19两日,派出B-24型轰炸机对“重庆号”轮番轰炸,舰上官兵进行了英勇还击,“重庆号”舰体严重受伤,6名士兵壮烈牺牲,近20人受伤。根据中共中央保全“重庆号”的指示,拆除舰上重要设备,3月20日打开海底闸门自沉于葫芦岛,5月,中央决定以重庆舰起义官兵为基础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所人民海军学校——安东(今丹东)海军学校,邓兆祥舰长任校长。1951年6月4日,“重庆号”被打捞后并未修复,因为当时苏联专家认为修复该舰几乎不可能在那个以苏联专家为圣经的年代,导致“重庆号”最终未被修复,最后“重庆号”被作为宿舍船使用。 133 重庆号,旅大Ⅰ(051型)级,上海中华造船厂制造,1981年服役。 排水量:3250吨(标准),3670吨(满载) 主尺寸:长132米,宽12.8米,吃水4.6米 主 机:2台锅炉, 2台蒸汽轮机,72000马力,双轴 航 速:32节 续航力:2970海里/18节 编 制:280名(其中军官45名)。 导 弹:反舰导弹:2座三联装“海鹰-2”(C-201)导弹发射架 火 炮:2座双联装130毫米炮 4座双联装37毫米人工操瞄高炮 4座双联装25毫米炮 火 箭:2具FQF 2500型12管固定发射器;120枚火箭深弹 深 弹:BMB-2深弹发射装置4座,深弹投放架2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