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重庆出版社 |
释义 | 重庆出版社是由重庆市委主管、市政府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其前身是1950年组建的西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恢复现名。 概况重庆出版社是由重庆市委主管、市政府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其前身是1950年组建的西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恢复现名。设有政经、教育、科技、文艺、文史、少儿、译著、旅游、美术、书艺、重点工程、电子音像等14个编辑室。有《应用数学和力学》(著名科学家钱伟长任主编)、《假日时尚》、《农家科技》杂志和《旅游新报》等三刊一报。 简介自1980年以来,重庆出版社平均年出书1200余种,销售总额保持在3至4亿元之间,再版率达50%以上,多次受到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高度评价,先后三次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良好出版社”光荣称号。2000年11月,重庆出版社通过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抽检,图书、教材质量合格率达到95%。据《“九五”期间全国出版社竞争力评估报告》公布,重庆出版社在“九五”期间全国图书出版社百强排名榜上位居第六,在“九五”期间全国社科类出版社20强排名榜上名列第二,在地方出版社20强排名榜上名列第一。 从1996年至2001年9月,重庆出版社共有300多种图书在全国范围内获奖,其中获国家级奖励50多项。如1998年,《邹韬奋传记》获第11届“中国图书奖”;1999年,《当代社会主义的若干问题》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00年,《世界工艺美术邮票鉴赏大图典》获第12届中国图书奖,《当代社会主义的若干问题》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纳入重点丛书《邓小平理论研究书系》,获第12届“中国图书奖”荣誉奖,《纳瑞斯金公园最后的散步》获亚太地区图书银奖;2001年,重庆出版社又出版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图书,如国家“九五”重点出版工程《中国石窟雕塑全集》(10卷),获第5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首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的《中国历代印风系列》(21卷),获第5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第5届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的《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获首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二等奖的《大足石刻雕塑全集》(4卷),获首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三等奖的《陕西神木大保当汉彩绘画像石》,获第13届香港印制大奖“书面及封套设计冠军奖”的《中国西藏文化大图集》(3卷)。此外,重庆出版社各类图书还先后获得1100多种省、部级以上的各种奖项。 重庆出版社出版的优秀书籍有:《朱宣咸木刻版画集》、《郑成功》、《宫本武藏》、《第六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集》、《重庆中国画选集》、《鸦片战争实录》、《人民公仆》、《武田信玄之风林火山》等。 重庆出版社历届领导都非常重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1988年重庆出版社在全国出版界设立了“百万科学学术著作出版专项基金”,用来资助科技图书的出版,至今已资助出版了近百部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优秀科技专著。 重庆出版社特别注重出版社会效益比较好、影响比较大的精品图书,如《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发展战略研究》被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入全国出版社向党的80周年诞辰献礼的100种图书;《中国西藏文化大图集》被外交部带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作为“中国西藏文化周”的重要宣传内容展出,并将这套书分别赠送给党和国家领导人;重庆出版社承担的国家重点出版工程《中国现代科学全书》(重庆出版社承担100卷),先期投入已达数百万元。 重庆出版社还先后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版权贸易关系。如引进出版的《纳瑞斯金公园最后的散步》首次荣获国际性图书大奖,《陕西神木大保当汉彩绘画像石》大型画册受到了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的称赞,《加拿大获奖文学丛书》则受到了加拿大驻重庆领事馆的高度赞誉。 重庆出版社先后荣获“四川省先进出版集体”、“重庆市先进集体”、“重庆市知识分子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首届职工职业道德十佳单位”、“园林式单位”、“重庆市精神文明优秀团体”等称号。 重庆出版集团公司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经重庆市工商局注册登记,于2005年4月正式成立。 重庆出版集团公司是以重庆出版社为基础,经过内部扩张、自身裂变,以内涵式发展模式成立的集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卡通动漫、网络出版为一体,涉及创意产业、纸业贸易、印务、发行、广告、旅游和文化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大型国有出版文化企业。 转制后的重庆出版集团经过转变体制、创新机制,通过实施主业的“走出去”战略和产业的“多元化”战略,勃发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05年,集团公司成立元年,集团全年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较2004年翻了一番。目前,重庆出版集团年出书1600余种,其中新书为800多种。“重述神话·中国卷”--《碧奴》、《女心理师》、《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等畅销全国;《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苗苗智慧王国》、《世界名画乐园》等图书分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和“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国家级大奖,渝版书业品牌正在快速崛起。2007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亿多元,总资产达15.7亿元。集团的改革和发展受到了各届的高度肯定,被国家人事部、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 根据2007年权威报告,重庆出版社竞争力在全国554家出版社中排名第14位,较2005年上升两位,其中分类排名中列综合类第1位,成长性排行榜中排名第12位。 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将继承和发扬重庆出版社的光荣传统,肩负传承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坚持改革创新,积极面向市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为社会奉献更多渝版精品,在“十一五”期间,集团总资产将达到30亿元,销售收入将突破20亿元,在“十二五” 期间,力争将重庆出版集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出版传媒企业集团。 重庆出版集团2010年开始打造100百册抗战丛书。100册丛书包括丛书综论(1册)、档案文献(60册)、学术专著(计划20册)、通俗读物(计划为10册)、综合类(计划为3册)、工具书类(计划为2册)等6个类别。 历史年表1950年12月7日,根据出版总署的有关决定,在重庆成立了西南人民出版社。 1953年2月,由西南人民出版社、西南青年出版社及重庆联合图书出版社等部分人员组建了重庆市人民出版社。 1955年更名为重庆人民出版社。 1963年12月,重庆人民出版社并入四川人民出版社,改为四川人民出版社重庆办事处。 1980年12月7日,国家出版局批复同意,恢复原重庆人民出版社建制,更名组建重庆出版社。 2005年4月29日,经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原重庆出版社的基础上,组建重庆出版集团公司。 发展历程综述重庆出版社几经变迁,几度更名,走过了艰苦的历程,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今天,我们纪念重庆出版社建社55周年,心中洋溢着光荣和自豪;对于重庆出版集团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半个多世纪的灿烂篇章 在55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一代又一代出版人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推动着重庆出版社不断向前发展。55年来,重庆出版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出版方向,没有出一本“坏书”,为社会提供了数十亿册计的健康有益的图书和教材,写下了一页又一页灿烂的篇章。 虽然重庆地处西部内陆,但重庆出版社以宽阔的胸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历史挖掘丰富的出版资源,历时六年,耗资300多万元,出版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三大系列,在业内产生强烈影响,在读者中获得一致好评,并分别荣获国家图书奖和中国图书奖。1995年,江泽民主席访问俄罗斯时,将《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苏联卷》作为礼物赠送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1988年6月,重庆出版社设立100万元“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聘请钱伟长、周光召等学术权威组成指导委员会,推动科学学术著作的出版。迄今为止,该项基金已发展到500万元,支持出版了近百部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科学学术专著,为推动科学学术研究、指导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当代社会主义的若干问题》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自然科学的现状与未来》、《结构振动分析的矩阵摄动理论》获中国图书奖。特别是2003年5月,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非典”期间,我们出版的《预防“非典”百姓手册》市场发行30万册,荣获国家图书奖特别奖。 长期以来,重庆出版社分别负责西南地区、川东北片区及重庆市的中小学教材租型印供,连续26年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政治任务,为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上个世纪80年代初,重庆出版社抓住广大中小学学生对教学辅助读物的强烈需求,及时开发了北京海淀区中教名师编撰的《中学文理科学习指导丛书》,迅速树立起重庆出版社的品牌形象,打下了进一步发展的经济基础。 在55年的发展历程中,重庆出版社还有许许多多的图书可圈可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出版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图书;在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三农”服务方面,出版了《重庆移民实践对中国特色移民理论的新贡献》、《命运的迁徙》、《农村两元钱实用知识丛书》等;在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方面,出版了《少儿德育歌》,捐赠和发行了100多万册;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研究方面,有《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十五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历程》等;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积累方面,有《中国石窟雕塑全集》、《中国历代印风系列》、《大足石刻雕塑全集》、《图绘史记全集》等;此外,还有《长江三峡书系》、《中国西藏文化大图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我们的邓大姐》、《西南局第一书记》、《梅花上将张自忠》、《冰与火之歌》等一大批图书,难以胜数。据统计,到2004年,重庆出版社所出图书共获国家级大奖和省部级奖项1400余种。 深化改革续写辉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出版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曾经创造过辉煌的重庆出版社也逐步暴露出在体制和机制上存在的严重缺陷,面向市场反应迟缓,举步维艰。2003年初新到任的出版社领导班子,通过认真分析、深入思考,提出了“以改革促发展”的基本思路。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社党组一班人通过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在全社上下达成了以改革促发展的共识;通过劳动、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新的运行机制;抓住重庆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地区的机遇,组建了重庆出版集团公司,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切实推进事业向企业的体制转换。 重庆出版集团公司成立后,集团党委着力推进体制转换、机制创新,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把集团打造成真正的市场主体。集团高、中层领导班子的建设,破除了“官本位”思想,管理人员只讲岗位不讲级别,能上能下,岗变薪变;创造性地运用“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方式,探索出一条降低改革成本,减小改革阻力的新路子:即原出版社的事业在编员工退休后,仍享受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在职所有员工一律按企业人员进行管理,实行劳动合同制;重新制定职工薪酬分配方案,增加绩效收入在年收入中的比例;建立董事会和监事会,实行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将原来的12个编室调整归并为教育、社科、文艺、科技、美术、少儿六大出版中心,并以二级非法人实体模拟专业社或副牌社进行管理运作,使其成为独立核算、相对自主的图书出版运行实体;剥离经营性资产,成立独立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进行公司化运营。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使这个有着55年历史的老牌国有出版社焕发出蓬勃生机。 改变观念观念的转变必然带来思路的变化,思路决定出路。通过认真分析和充分论证,集团党委确立了两大发展战略: 一是“走出去”战略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力争掌握最新的信息资源、最好的作者、一流的选题和广泛的发行渠道,我们投资4000万元,在中国未来的三大图书出版中心——北京、上海和广东设立了宏图华章文化传播公司;同时,集团本部加强了版权贸易和对外合作工作,成立了版权及国际合作部,制定了优惠政策,鼓励图书、电子音像等文化产品的输出。近两年来,“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绩:三个驻外公司运行一年多的时间,到2005年11月底,共策划出版图书150多种,销售总码洋400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集团本版图书的输出大幅度增长,在2005年9月5日结束的第十二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集团版权贸易首次实现输出大于引进,共有25册图书达成35笔版权销售意向,购买版权的国家和地区覆盖亚欧美三大洲;集团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出版单位,参加了全球30多个国家知名出版社参与的环球出版项目---“重述神话”,在推选我国著名作家苏童以孟姜女题材参加该国际项目的同时,还将推出“重述神话·中国卷”,组织国内一大批知名作家参加该项创作活动,形成了“神话重庆”效应,在业内产生了巨大反响,受到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的高度评价。 二是多元化发展战略根据中央关于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编辑、经营两分开、两加强”的精神,结合集团自身实际,我们制定了“做强主业、做大产业、辅业反哺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发展思路。近两年来,我们坚持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剥离经营性资产,充分面向市场,组建产业公司,加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5年第三季度,已实现销售收入6亿多元。多元化经营还促进和实现了集团经济结构调整,转变了过分依赖教材生存和发展的局面,预计到2005年末,教材销售收入创历史新高,而所占集团总销售收入比例仅为35%左右。目前,集团已形成四大支柱型经济板块。 通过深化改革,坚持发展,认真实施两大发展战略,重庆出版集团已由原来单一的出版事业单位发展成为一个涵盖图书出版、报纸期刊、文化传媒、电子音像、网络出版、卡通动漫等出版单位,以及以出版产业为链条发展起来的图书发行、精品印务、纸业贸易、广告、旅游、房地产等18个全资和控股公司的大型文化出版产业集团。预计到2005年底,集团销售总收入将突破8亿元,利税达到8000多万元,总资产11.5亿元,均比2003年翻了一番多。 发展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在纪念重庆出版社成立55周年之际,重庆出版集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即将开始新的发展征程。集团党委认真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二届八次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组织各出版、经营单位深入调研、认真思考、反复讨论,制定了集团“十一五”发展规划,描绘了重庆出版集团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 在主业发展方面“十一五”期间,力争在图书规模和经营业绩上,在2005年基础上翻一番,年列选题达到1,000种,销售码洋突破8亿元,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和“三贴近”原则,出版一批马列主义的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一批有较高文化价值和学术水平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图书,一批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和喜爱的“双效”图书,一批为重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图书,为建设新重庆、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力争一批图书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优秀图书奖等国家级大奖;在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努力发扬自主创新精神,改变增长方式,经营出版主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编辑、经营和管理队伍,网罗一批国内一流的作家队伍,出版一批在国内和世界有影响的精品图书,形成重庆出版集团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加快电子音像、网络出版、数字传媒和三刊一报的发展步伐,努力培育主业新的增长点;以《重述神话》系列丛书的出版为契机,加强国际合作出版与交流,争取与国际知名出版集团结盟;在继续加强引进图书工作的同时,着力推动本版图书的版权输出,逐步增强重庆出版集团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在产业发展方面充分利用重庆出版集团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市场信誉,在国有资本控股的前提下,继续探索与业内外特别是民营企业合作的多种形式,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推动发行、印务、纸业、动漫、旅游、广告、房地产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到2010年末,产业销售收入突破7亿元。 通过几代出版人的总结提炼,形成了宣传渝版图书的两句经典广告语:“听巴山夜雨,品渝州书香。”巴渝之地,山灵水秀;巴渝之书,靓外慧中。在重庆出版社55年辉煌历程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发扬重庆出版人无私奉献和勇于拼搏的精神,凝聚重庆出版人的智慧和创新,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力争通过5-10年时间,把重庆出版集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大型文化出版产业集团。 文化建设重庆出版社历届领导都非常重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1988年重庆出版社在全国出版界设立了“百万科学学术著作出版专项基金”,用来资助科技图书的出版,至今已资助出版了近百部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优秀科技专著。 重庆出版社特别注重出版社会效益比较好、影响比较大的精品图书,如《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发展战略研究》被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入全国出版社向党的80周年诞辰献礼的100种图书;《中国西藏文化大图集》被外交部带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作为“中国西藏文化周”的重要宣传内容展出,并将这套书分别赠送给党和国家领导人;重庆出版社承担的国家重点出版工程《中国现代科学全书》(重庆出版社承担100卷),先期投入已达数百万元。 重庆出版社还先后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版权贸易关系。如引进出版的《纳瑞斯金公园最后的散步》首次荣获国际性图书大奖,《陕西神木大保当汉彩绘画像石》大型画册受到了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的称赞,《加拿大获奖文学丛书》则受到了加拿大驻重庆领事馆的高度赞誉。 获得荣誉重庆出版社先后荣获“四川省先进出版集体”、“重庆市先进集体”、“重庆市知识分子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首届职工职业道德十佳单位”、“园林式单位”、“重庆市精神文明优秀团体”等称号。 出版作品曾出版《飞越疯人院》、《风云儿郑成功》、《斜阳》、《丰臣秀吉》、《织田信长》、《宫本武藏》、《鸦片战争实录》、《人民公仆》、《武田信玄之风林火山》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