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重力扩展构造 |
释义 | 重力扩展构造(gravity propagational tectonics)是由重力扩展作用发生的变形过程和结果。其发生的前提条件是需要有一套厚度很大易于屈服的软弱层或塑性层,或者其产出部位具有使岩层软化的条件。因此重力扩展构造常常与内壳构造热隆上拱引发的岩石侧向扩展密切相关。 与重力滑动作用密切相关的另一问题是地质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的屈服压扁和侧向扩展。它也是导源于重力的体力,并与重力势能的释放相伴生,最终结果也使形体的重心降低。但它与重力滑动作用有明显的区别:重力滑动作用一般是沿着宏观滑动面或具一定厚度的滑脱带向下滑动,以简单剪切变形方式为主,而侧向重力扩展作用则是通过物质的内部运动,或沿着透入性面分层塑性流动的结果,物质运动是水平的甚至可以逆坡向上。所以,岩石的物理性质也限制了扩展作用的进行,只有塑性较大,可以在自身作用下扩展和压扁的岩体,扩展作用才比较明显。作用方式表现了垂向的缩短和横向的伸长以及沿近水平的底部基面的剪切。因而,它是纯剪和简单剪切变形的联合。这是重力扩展体本身的变形。与此同时,侧向扩展作用还可以使相邻物质造成一些特定的构造型式,它们也是重力构造研究的对象。 Cooper(1981)总结和对比了重力滑动和重力扩展形成的构造特征,提出区分两者的主要标志。重力扩展构造具有如下特征(马杏垣,1981):①底部逆冲断层面呈铲状并总是在前缘部位切穿某一个岩席,因而底部逆冲面倾斜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②在每一个逆冲席体的尾部,其内部地层均被上覆逆冲体所截;③逆冲席体之间的相对位移规模很少超过下覆逆冲席体的总长度;④在连续展布的各个逆冲席体之间,地层具有横向连续性;⑤运移轨迹从不相交;⑥逆冲席体的叠加方向或发育方向由造山带核部向前陆外侧迁移。 重力扩展作用形成的逆冲断层的特点和发育过程,在许多一侧或两侧挤压作用形成的逆冲断层系中大都能够看到。自然界很多重力构造往往后端滑动,前端扩展。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屈服和重力扩展,是与重力滑动作用密切相关的,两者都导源于重力引起的体力,与重力势的降低相伴生,最终结果是使变形体重心降低。同时,岩石的物理性质也影响和限制了扩展作用的进行。由此可见,重力驱动的扩展作用可能是一种重要的造山机制。实际上,在不少情况下,严格地将重力滑动、重力扩展以及侧向推挤形成的构造型式区别开来是有困难的。造山带的演化过程包含着多种因素的作用,而现在的构造形迹是它们演化的最终结果。所以,即使对同一造山带的构造现象有近似的认识,但在反演它们的发展过程和形成机制时,常常存在着尖锐对立的观点和不同结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全面掌握地表和深部地质资料,进行不同尺度上的构造解析,分析不同部位的构造特征、恢复不同发展阶段的古构造、古地理、古应力场,才能查明在什么阶段或哪些构造部位以何种构造驱动机制或构造模式为主,它们又是如何相互转换或综合作用的,因而可以得出比较符合实际的结论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