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肿节风 |
释义 | 本品长50~120cm。根茎较粗大,密生细根。茎圆柱形,多分枝,直径0.3~1.3cm;表面暗绿色至暗褐色,有明显细纵纹,散有纵向皮孔,节膨大;质脆,易折断,断面有髓或中空。叶对生,叶片卵状披针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15cm,宽3~6cm;表面绿色、绿褐色至棕褐色或棕红色,光滑;边缘有粗锯齿,齿尖腺体黑褐色,叶柄长约 1cm;近革质。穗状花序顶生,常分枝。气微香,味微辛 药物简介基本情况肿节风 Herba Sarcandrae (英)Glabrous Sarcandra Herb 别名 九节茶、九节风、接骨莲,九爪龙。 来源 为金栗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 (Thunb.) Nakai的全株。 植物形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或亚灌木,高达2m。根茎粗大,支根多而细长。茎直立,多分支,节膨大。叶对生,近革质,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8cm,宽2~7cm,边缘有粗锯齿,齿尖具腺点;叶柄长约1cm,基部合生成鞘;托叶微小。穗状花序1~3个聚生茎顶;苞片卵状三角形;花小,无花被,黄绿色,芳香;雄蕊1,白色,棒状,花药2室;雌蕊球形,子房下位,柱头近头状。核果球形,鲜红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山沟、溪谷林阴湿地,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 采制 夏、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晒干。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酯类、酚类、鞣质、黄酮、氰甙、香豆素、内酯。 性味 性微温,味苦、辛。 功能主治 抗菌消炎,祛风通络,活血散结。用于肺炎、阑尾炎、蜂窝组织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肿瘤。 【英文名】 HERBA SARCANDRAE 【别名】接骨金粟兰、九节茶、九节花、九节风、竹节茶、接骨莲 【来源】该品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 (Thunb.)Nakai的干燥全株。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1%磷酸溶液(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4nm。理论板数按异秦皮啶峰计算应不低于12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异秦皮啶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 1ml含4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该品粉末(过三号筛)0.4g[同时另取该品测定水分(附录ⅨH第一法)],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90ml,静置过夜,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25KHz) 1.5小时,取出,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浓缩至近干,加水约5ml溶解并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氯仿提取5次,每次10ml,合并氯仿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并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该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异秦皮啶(C11H10O5)不得少于0.020%。 【性味归经】苦、辛、平。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消斑,祛风通络。用于血热紫斑、紫癜,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9~3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制剂】(1)肿节风片 (2)肿节风注射液 (3)血康口服液 【摘录】《中国药典》 成分药理肿节风含挥发油、黄酮甙、氰甙、香豆素、内酯等。果实中含蹄纹天竺素李葡萄糖甙。最近又在该品中提得肿节风内酯A及D、6,8-二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β谷固醇基-B-D-葡萄糖甙以及延胡素酸、琥珀酸、异岑皮定。鲜叶含挥发油0.2%一0.3%,油中分得乙酸芳樟酯。 动物实验表明,肿节风能改善肿瘤细胞和荷瘤小鼠的能量代谢,提高过氧化氢酶活力,对癌细胞和荷瘤机体的耗氧能力有直接抑制作用,因此,肿节风的主要作用是改善能量代谢而实现抗癌作用。半体内法证明该药在体外与瘤细胞接触2h,可阻止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长繁殖能力。大剂量肿节风对巨噬细胞系统、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均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小剂量则能增强免疫功能,并对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现代应用恶性肿瘤据浙江省肿节风协作组报道,用不同剂型肿节风治疗恶性肿瘤70例,单独使用肿节风制剂治疗1个月以上,显效6例,占8.75%;有效49例,占70%;无效15例,占21.43%。总有效率为78.57%。制剂及用法:针剂(每支2ml含生药20g),片剂(每片含生药2.5g),糖浆(每10ml含生药10g。临床应用针剂,每次2~4ml,每日2次静脉或肌肉注射;片剂每次4~6片,每日3次口服;糖浆剂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1个月为1疗程,可连用数个疗程。疗效以对肝癌、胃癌、胰腺癌、食管癌、白血病、淋巴网状细胞瘤较好。胡补菊等用肿节风针剂或片剂治疗1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针剂每支2ml(含生药20g),每天肌注2次,每次4ml,30天为1疗程,片剂每片含生药2.5g,每次4片,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结果,18例患者显效3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72%。用药后患者疼痛减轻或消失,精神改善,食欲增加,体重增加,使病情稳定。少数病例发现瘤块缩小,但停药后仍有复发。 白血病用肿节风为主治疗急性白血病14例,其中急粒9例,急淋5例;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6例。单用肿节风治疗9例(急粒7例,急淋2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4例,但缓解期短,停药后仍有复发。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副作用。 呼吸道疾病肿节风可做治疗发热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及预防非典型肺炎临床观 毒副反应肿节风一般毒副作用轻微,仅见有少数患者有头昏、乏力,长期应用对肝肾功能、造血系统等均未见有不良作用。少数注射剂可致疼痛,亦有注射肿节风引起皮肤斑丘疹、草麻疹等过敏反应者。 药材鉴定性状鉴别全株长 40-150cm。主根粗短,直径l-2cm,支根甚多,长而坚韧。茎圆柱形,直径约0.5cm,多分枝,节部膨大;表面深绿色或棕褐色,具细纵皱纹,粗茎有稀疏分布的皮孔;质脆,易折断,断面谈棕色,边缘纤维状,中央具棕色疏松的髓或中空。叶对生,叶柄长0.5-1cm,软硬,基部合生抱茎;叶片薄革质,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表面光滑,上面棕色或灰绿色,下面色较淡,边缘具粗锯齿,齿尖有黑褐色腺体,叶脉在两面均隆起。枝端常有棕色的穗状花序,多分校。气微香,味微辛。以茎、叶色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皮层外侧有2-3列厚角细胞,内侧为7-10列薄壁细胞,有少数油细胞和含鞣质细胞散在;石细胞单个或成群,多边形至类圆形,纹孔明显。韧皮部外侧纤维束呈新月形,壁厚,木化,每束纤维两侧常有1-4个切向延长的大形厚壁细胞;韧皮部狭窄;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多为管胞,径向排列。初生射线宽4-5列细胞,次生射线宽1-2列细胞。髓大,有少数鞣质细胞散在,有时可见大形石细胞单个或成群存在;老茎髓部中心常中空。 叶横切面:表皮外被厚用质层,下表皮可见气孔。栅栏组织细胞1列,细胞短小,不通过主脉;海绵组织有少数油细胞散在。主脉向上方略隆起,向下方突出,上下表皮内侧有l-2列厚角细胞;维管束1-2个,外韧型,其内、外侧均有发达的纤维群,纤维壁厚,木化;石细胞不规则多角形,单个或成群分布于薄壁组织中。 理化鉴别1.取该品粉末0.5g,置试管中,加锌粉少许和0.5%氯化铵溶液2滴,微火加热至干,在试管口盖以一小片在5%对二甲氨基本甲醛和20%三氯乙酸苯溶液中浸润过的滤纸,继续微火加热约lmin,滤纸显粉红色至紫色圆斑。(检查琥珀酸及延胡索酸) 2.取该品粉末少许,加乙醇0.5ml,置水浴中微热,取滤液点于滤纸上,干燥后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显亮蓝色荧光,氨熏后,显黄色荧光。(检查黄酮类) 药物方剂肿节风片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 肿节风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明显抑制和杀菌作用。此外对甲型链球菌、卡它球菌、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猪丹毒杆菌也有抑制作用。对鲍氏、福氏痢疾杆菌尚有抑制作用。有抗流感病毒作用。延胡索酸、琥珀酸有一定的抗菌作用。香豆素本身无抗菌活性,其衍生物7-羟基香豆素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抗肿瘤作用 肿节风几种钽提物(C-Ⅰ、C-Ⅱ、C-Ⅳ)和总挥发油(Et)进行抗肿瘤筛选,发现C-Ⅱ和Et有明显抗S-180和W256瘤株的作用。证明C-Ⅱ为琥珀酸。Et进一步分析为酸性(Ea)、酚性(Ep)和中性(En),药理实验证明,En和S-180有明显的抑瘤活性。分析证实En-1为乙酸芳樟酯。 体外台盼兰染色法实验表明,肿节风挥发油对L165细胞有强烈的细胞毒作用,接触1小时的ED50(半数有效量)为50mcg/ml,肿节风干浸膏、总黄酮及注射液试管内对L615也有一定的直接破坏作用,能使L615细胞丧失繁殖能力。挥发油注入晚期肿瘤体内,可使肿块缩小,并延长试验动物的存活期。 抗溃疡作用 该品对于利血平所致的大鼠实验性溃疡,有明显的抗溃疡作用。每日灌服2.5g/kg已有一定疗效,5克/㎏/天,效果明显,此作用比硫糖铝、猴菇菌为佳。肿节风对胃粘膜有较强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对于糜烂出血之溃疡有明显收敛作用,使胃溃疡在短期内愈合。对于正常动物,该品还有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的作用。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病人服后感胸部舒坦,痰液稀释易咳出。用于各种过敏性哮喘、支气管哮喘以及不适于服用麻黄素、氨茶碱的患者。酚红排泄法试验提示肿节风乙醚提取液及75%乙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祛痰作用。对组织胺或乙酰胆碱喷雾法引咳实验中,乙醚提取物可有一定的平喘作用。证明肿节风片具有镇咳、祛痰、平喘的明显的作用。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用肿节风L615瘤苗进行主动免疫,少数动物出现免疫保护效应,能耐受瘤苗进行的再次攻击,而不受移植发生白血病,此作用并可以通过脾悬液被动传递,并可在相当长时间为保持一定强度。实验证明,肿节风干浸膏及挥发油能抑制糖元所致小鼠腹腔巨噬功能,以挥发油的作用为明显。肿节风大剂量时还能明显抑制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对碳粒的廓清能力。对于绵羊红血球免疫小鼠的溶血空斑形成细胞数,免疫前给予肿节风时有明显抑制之,而免疫后给的作用即不明显。上述实验表明,肿节风对巨噬细胞系统、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均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 作用与用途: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肺炎、阑尾炎、蜂窝组织炎,属热毒壅盛证候者,并可用于癌症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片,每日三次;或遵医嘱。 肿节风注射液药理作用 研究肿节风注射液( ZJF)抗小鼠前胃癌 FC的作用及毒性.方法:建立小鼠体内荷小鼠前胃癌 FC模型,测定 ZJF的抑制率和体重、胸腺指数和脾指数以及给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同时研究 ZJF对小鼠前胃癌 FC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ZJF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ipZJF 0.2 g/kg、 1 g/kg、 0.2 g/kg的抑瘤率分别为 39.83 %、 64.41 %、 53.39 %,且能明显升高荷瘤小鼠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升高外周血白细胞,增加荷瘤小鼠的体重. ZJF100 mg/mL、 50 mg/mL、 25 mg/mL、 12.5 mg/mL、 6.25 mg/mL对小鼠前胃癌 FC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 65 %、 63 %、 57 %、 55 %、 44 %.结论:ZJF体内、外对小鼠前胃癌 FC均具有抗肿瘤作用,并可增加荷瘤鼠免疫器官指数及外周血白细胞数.。 研究肿节风注射液的抗肿瘤作用及对免疫调节的影响,以初步探讨其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小鼠荷瘤模型(荷MFC、HeP)观察肿节风注射液体内抑瘤效应,并观察肿节风注射液对荷瘤小鼠(荷MFC)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肿节风注射液对小鼠HeP、小鼠MFC移植性肿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64. 38%、11.65%(P<0.05,P<0.01);肿节风注射液可延长腹水型荷瘤小鼠(MFC、HeP)的生存期,ILS分别为16.34%(P<0.02)11.65%(P<0.01);肿节风注射液在体内体外皆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P<0.01);肿节风注射液在体内还可增强NK细胞活性(P<0.01),还可增强荷瘤小鼠脾细胞产生TNF的水平(P<0.01);肿节风注射液可增强荷瘤鼠免疫吞噬功能,使吞噬指数K增加(P<0.05),还可增加肝、脾重量(P<0.01,P<0.05).结论:肿节风注射液对小鼠Hep、MFC肿瘤具抗肿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肿节风注射液增强小鼠机体免疫吞噬功能、脾细胞对ConA的反应性和NK细胞的活性,促进脾细胞TNF的产生等免疫调节机制有关。 血康口服液以肿节风为主要成分的血康口服液能有效治疗因血小板减少引的紫癜及其他出血性疾病。研究发现: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理多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和巨噬细胞的变化受到抗体的影响有关。而经过精制提取的肿节风制剂能有效改善血小板形态,使升高的骨髓巨核细胞数下降或成熟,促进血小板生成,加速血浆复钙时间,减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促进凝血和降低PALgG类水平,促其转阴,缩短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加速血收缩,并且大剂量肿节风对巨噬细胞系统、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均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小剂量则能增强免疫功能,并对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血康口服液能有效治疗因血小板减少引的紫癜及其他出血性疾病。 草珊瑚含片草珊瑚含片又名复方草珊瑚含片,是适合外感风热所致的咽喉肿痛,声哑失音;急性咽喉炎属风热症者使用的含片药剂。 种植技术综述肿节风为金粟兰科肿节风的全草 ,又名草珊瑚、九节茶、接骨木等。是江西等省稀有的中药材之一。味辛、苦, 性平。有抗菌消炎、清热 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止痛、通经接骨等功效, 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 风湿关节痛、疮疡肿毒、跌打损伤。骨折等。近年用于治疗胰腺癌、胃癌、 直肠癌、肝癌、食道癌等有较显著效果。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亚灌木,株高50-120厘米,茎直立,绿色,无毛,节膨大,节间有纵行较明显的脊和沟。单叶对生,具柄;叶片革质,卵状长圆形,长6一16厘米,宽3-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尖或楔形,边缘除近基部外有粗锯齿,齿端有1个腺体;托叶鞘状,两侧有微小突出的尖齿。花小,黄绿色,单性,同株,雌雄花合生于互极小的苞片腋内,组成顶生短穗状花序;雄蕊1,药隔膨大成卵形,花药2室,生于药隔侧面上端;子房1室,卵形,柱头无柄。浆果核果状,球形,熟时呈鲜红色。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长习性野生肿节风常生长于海拔400-1500米的山坡、沟谷常绿阔叶林下阴湿处。适宜温暖湿润气候,喜阴凉环境,忌强光直射和高温干燥。喜腐殖质层深厚、疏松肥沃、微酸性的砂壤土,忌贫瘠、板结、易积水的黏重土壤。 肿节风多为须根系,常分布于表土层,采收时易连根拔起。根部萌蘖能力强,常从近地面的根茎处发生分枝,而使植株呈丛生状。种子育苗的植株,定植后第二年开始结果。 栽培技术1.选地、整地 宜选水源方便的山坡田、排田或山沟溪流旁和山谷林荫下的砂土壤地段种植。秋、冬季翻挖土地,自然风化,翌春种植前整地。苗圃地选在阴湿、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的常绿阔叶林下地块为好。整地时每亩施入农家土杂肥2000千克翻耕入土,耙细整平,作成高畦,畦宽1米。 2.繁殖方法 生产上多用分株繁殖,也可用种子和扦插繁殖。肿节风种植一次,可以连收20年以上。 1.分株繁殖 在早春或晚秋进行。先将植株地上部分离地面16厘米处割下,然后挖起根蔸,按茎秆分割成带根系的小株,按株行距20厘米×30厘米直接栽植大田。栽植后需连续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成活后注意除草、施肥。此法简便,成活率高,植株生长快,产量大。(2)种子繁殖 l0-12月果实红熟时,将其采回,用细湿沙拌和(种子∶湿沙=1∶2,在室内高燥通风处堆藏,或将其装入木箱,置室内通风处贮藏,翌春2-3月,取出种子播种。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20厘米开深2-3厘米的播种沟,将种子均匀播于沟内,用火土灰或细土覆盖,以不见种子为度,畦面盖草,并搭荫棚。播种后约20天出苗,及时揭去盖草。育苗期间,要经常松土除草,适时追肥。如果苗期管理精细,当年11—12月即可出圃定植。 3. 扦插繁殖 3-4月,从生长健壮植株上选取l-2年生枝条,剪成带2-3节,长10-15厘米插穗,捆成小把,将其基端置于0.05毫升/升3号ABT生根粉溶液中浸泡2-3分钟,或在1毫升/升NAA溶液中快蘸后扦插。经处理的插穗,生根时间显著缩短,成活率几乎达100%。插穗处理后,在事前准备好的苗床上,按株行距5厘米X10厘米斜插入土,土面上留1节,按紧,浇透水。如果苗床都闭度小,最好搭设荫棚,经常保持苗床湿润。扦穗后30天左右,扦插生根,并开始萌芽。成活后,应注意松土除草,适时追施稀薄人畜粪水,促进幼苗生长。培育10-12个月,即可出圃定植。 4.移栽 种子和扦插繁殖的苗木,一般在当年11—12月或翌春 2-3月起苗移栽。在整好的畦上,按株行距20厘米×30厘米定植,并浇透定根水。成活后,需及时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1.查苗补苗 移栽后要及时查苗,如发现死苗缺株,要带土补栽,确保全苗。 (2)中耕除草 苗期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并适当进行中耕松土。一般每年中耕3-4次,保持土壤疏松,田间无杂草。 3.灌溉排水 定植后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如遇干旱,要及时灌溉浇水。多雨季节,如田间积水,要及时排除,以免引起烂根。 4.追肥 一般每年春、夏两季各追肥1次,每亩施用硝酸铵或尿素6-7千克,氯化钾2-3千克,对水浇施。冬季结合培土,施1次农家肥,将栏肥或沤肥施于植株根际,提沟边泥土覆盖肥料,既可保温防寒,又可促进翌春植株早生快长。 5.间作遮荫 肿节风耐阴性强,喜漫射光,所以宜选常绿阔叶林下种植。如在无荫蔽条件的山坡、排田种植,可在田间间作玉米等高秆作物,利用高秆作物适当遮荫。通过对间作作物的管理,既可促进肿节风的生长,又可增加经济收入。 4.病虫害防治 肿节风刚从野生转为家种,抗病虫能力较强,目前尚未发现为害较重的病虫害,无需防治。但如果田间遮荫条件差、在阳光强烈的夏季,会出现叶片灼伤现象,叶尖或叶绿出现斑枯,严重的全叶枯焦。可采用灌水降温、改善遮荫条件等措施,以减轻为害。 采收加工据报道,肿节风叶片有效成分含量比根、茎高,因此,在生长期中,可将植株下部浓绿的老叶摘下,晒干或直接加工成浸膏。一般秋季收割,将植株从离地面5-10厘米处割下,洗净晒干即可入药。亦可直接加工成浸膏,交制药厂作为生产中成药的原料。一般定植当年,每亩可产干品300-500千克,以后产量可逐年增高,最高每亩可产1000千克以上。药材质量以无杂草、泥沙、虫咬和霉变为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