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种高村 |
释义 | 种高村简介种高村是河北省衡水市的一个普通村庄,有人口482人,耕地1414亩。早在上世纪70年代,种高村就是典型的井灌区,地下水是该村惟一的水源。由于在黑龙港流域,该地区是华北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种高村的地下水净水位已接近80米。 种高村发展近几年,种高村曾进行过多次节水实践,他们运用咸淡混合水浇地技术受到水利部门的肯定。但是村民们发现,随着技术节水的普及,进一步节水越来越难。2004年,种高村所在的桃城区被水利部列为全国节水试点区,此后,种高村又被桃城区列为制度节水的试点村。 2004年9月,种高村成立了节水自治组织———农民用水者协会。该协会由全体用水户直接参与,每户定1名会员,5~10户选出一名会员代表。这样种高村共选出20名会员代表。在随后的代表大会上,选出了协会会长、副会长和执行委员会,执委会中有专门会计,负责全村用水核算。 根据近几年种高村用水统计,桃城区水务局给种高村定了用水额度,即一个年度用水42万立方米。根据每户的人口、耕地、牲口、果树情况,协会把水分解到每个农户,每户村民都有一个《水权使用证》,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农业生产都要凭证用水。 种高村农民用水者协会在村两委领导和协调下,制订了协会章程和机井管理、财务管理、水权交易管理、用水奖罚四项制度。 根据水权交易管理制度,种高村的水权可以自由交易,缺水户可以向富裕水户买水。根据用水奖罚制度,按照同等作物实际灌溉总亩数和灌水总量,计算出一轮次每亩作物灌水的平均数,以此为基数,在基数上下浮动5%范围内不奖也不罚,用水户依次比照,比用水范围节水10立方米以内的,每立方奖励0.03元,超出用水范围10立方米以内的,每立方罚款0.03元。奖罚比例依此类推。 今年7月底,种高村农民用水者协会兑现农业用水奖罚。村民种占表因农业用水超量被罚款5元,村民种兴贵因节水受奖47元,同时他也创下一项纪录,一亩地一个轮次用水26立方米。 种兴强是种高村农民用水者协会副会长兼会计,据他统计,全村有20多户属于不奖不罚,60户被罚款,50多户受奖。他说,好像被罚的户很多,但实际上大家都省钱了,种高村现在用水量比过去少了30%,仅浇地电费一项村民节约了3万多元。 种高村的水权改革初见成效,每亩地一年可多节水100多立方米。衡水市桃城区水务局局长邢宝林评价说,更重要的是,节水观念在种高村深入人心。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651亩(其中:水田110亩,旱地541亩),人均耕地2亩,主要种植包谷.水稻.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27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9亩,主要种植松树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78亩。有森林等资源。 基础设施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5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该村到乡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 全村共拥有汽车2辆,农用运输车1辆,摩托车13辆。 全村全部户数已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64户。拥有移动电话40户。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5户; 农村经济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6万元;畜牧业收入10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80头,肉羊7头;工资性收入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8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2人。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乡村人口308人,农户79户,其中农业人口308人,男性172人,女性136人。劳动力267人。从事第一产业267人。汉族308人,无少数民族,其中大专5人,中学9人,小学172人。 文化教育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平方800米,拥有教师1人,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中小学生40人,中学生11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10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5公里。 村务公开该村到2010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7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709亩。以张贴公告形式进行村务公开,内容包括政策法规,村规民约,财务收支。 基层组织到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98人,享受低保20,参加农村养老保险210人,五保户5户,有党员3人,少数民族党员0人。男党员3人,女党员0人,团员51人,村小组干部2人。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存在困难: 我村人多地少,难以从种植业中得到发展,村民缺乏科学发展意识,使新产业得不到发展的平台,集体经济薄弱,无力投资引导发展产业,调整产业结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