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终末期肾病
释义

概述

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发病率高达十万分之一,以此估计,我国ERSD病人总数约为22万(按1990年我国的人口统计数),数量较大。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血液净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可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众所周知,透析是以纠正病人的一些生理指标为目的,是一种带有创伤性的终身治疗。国内外研究表明,进行透析的ESRD病人的心理状况对病人预后有重大的影响。

一、与透析有关的心理问题

53%透析病人有抑郁、焦虑反应。抑郁是ESRD病人血透时最多见的心理问题。同血透病人的死亡率有关〔3〕。27%的血透病人有自杀念头〔4〕。抑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四组特征:(1)抑郁心境、悲观、失愉快感;(2)自我评价下降、自责、无用感。严重者自罪,萌生自杀之念;(3)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性欲下降;(4)社交退缩,活动减少。由于抑郁影响ESRD病人血透的结果,治疗血透病人的抑郁可能改善结果。

焦虑也是较常见的心理反应,尤其是首次透析的病人,他们往往表现对透析成败的担忧,以及透析对身体副作用的恐惧,在23例卧床持续性腹透儿童患者分离性焦虑障碍发生率比健康儿童对照明显升高。周安琪于1993年报道较大系列ESRD透析病人抑郁焦虑的总罹患率为85.11%,显著高于同期住院的外科病人,其中抑郁率为74.47%,焦虑为65.96%,经透析后下降至57.45%,其中抑郁达53.1%,焦虑则降为12.77%,变化比较明显,说明透析不仅使生理指标改善,也能导致心理状况好转。

透析病人中性心理障碍相当常见,有70%的中年男性发生阳痿。情绪反应、认知曲解及患病后家庭角色的改变为主要的心理影响因素,药物和激素分泌紊乱也是可能的原因。

0.2%的病人发生透析性脑病,大多见于透析2年以上的病人,表现为言语障碍、口吃、记忆力减退、扑翼样震颤及全身震颤,以及脑电图的特征性改变,病程进展快,死亡率高达29%。

二、与ESRD透析病人焦虑抑郁反应有关因素的心理生物学研究

抑郁症状是ESRD的一种通常反应,但严重、持久的抑郁症状并不常见。如有,则提示有进行临床干预的必要。比较严重的疾病,过去有抑郁症病史和社会支持缺乏是发生严重抑郁症的危险因素。1992年研究发现肾功能衰竭病人少见的并发症之一为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SHPT),可致器官质焦虑反应。在1995年研究了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抑郁症状群的关系。59例慢性肾衰竭和16例无肾衰的抑郁病人对照检查了甲状旁腺素(PTH)、钙、磷和精神症状,发现慢性肾衰伴认知障碍的病人PTH的水平高于抑郁的病人,提示SHPT在认知障碍为附加特征的抑郁症状群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抑郁病人与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直接相关。周安琪则报道抑郁病与IgM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情绪活动与免疫功能有一定联系,这些方面的研究对肾衰病人的治疗极其重要,而且心理问题的解决对减少透析并发症(如超量透析间期体增长为重要原因的血透中的症状性低血压等)相当重要。

治疗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目前终末期肾病最为普遍的替代治疗方法,但各种透析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探讨中医药治疗在替代治疗过程中的合理地应用,可以提高透析效果,降低医疗费用,缓解透析相关症状,对于提高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预防

患肾脏病的人远多于人们的想像。在临床,许多患者忽略了早期的慢性肾脏病迹象,而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病,虽然也能采取透析、移植等方式维持生命,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除了少数病人会出现颜面浮肿、肉眼血尿等症状,比较容易明确自己肾脏功能不全外,相当比例的病人不知道自己有肾脏疾病,在就医中走了不少弯路。有的病人出现恶心、呕吐,以为自己患了胃病,有的全身乏力,以为自己贫血……这些以并发症就医的现象十分普遍,往往耽误了病情。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人群是肾脏疾病的高危人群。市民除了自己注意是否频繁出现夜尿、观察尿色、尿量的变化外,体检中的尿常规检查是发现早期肾脏疾病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而到了从血液肾功能检测中发现问题,大多数的病人已经丢失了约50%的肾功能。如果不能早期发现和早期阻断,发展到终末期肾病,即通常所说的尿毒症期,就必须进行肾功能替代治疗,虽然可以长期维持生命,但是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在我国,一个终末期肾病患者每年的治疗经费非常昂贵。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5: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