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忠勇王 |
释义 | 忠勇王,畲族始祖也。畲族人自称“山哈”,崇尚龙凤图腾,历史悠久。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帝之孙帝喾高辛发榜征天下英雄以征寇。畲族始祖英勇善战,揭榜应征,获胜凯旋。高辛帝大喜,将三公主赐嫁忠勇王,并为他们所生三男一女赐名:长子盘自能、次子蓝光辉、三子雷巨佑,女儿龙娘淑玉(婿钟志深),由此盘、蓝、雷、钟四姓代代繁衍不息。故在畲族祖图、族谱、祠堂或堂屋正柱上必题有“安邦定国功建前朝帝喾高辛亲敕赐,附马金卿名垂后裔皇子王孙免差徭”的族联。 中文名:忠勇王 类型:人物封号 人物姓名:盘瓠 民族:畲族 简介一九五六年经政务院确认并公布其族称为畲族。畲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形成畲族语言、服饰、民歌等民俗风情,创造了独特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 据专家考证,早在陈元光入漳前,居住在漳潮一带的畲民就迁往中原地区居住,加紧与汉族往来。唐朝中后期,有大批畲民及第为仕。中原甚至黄河以北许多地方都有畲民居住并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如蓝姓氏族曾在涿州(北京)、长安(西安)、河南汝南居住。宋末为避元兵,部分畲民望族又回到东南地区,成为当地畲民的始祖。现全国惟一的畲族自治县在浙江景宁,我省畲族人口最多的地方是宁德。 漳州至今留有不少体现古代畲民生活的遗迹。华安汰内仙字潭石刻被认为是畲族先民的杰作。《闽中记》记载,“南安郡西南有汰溪,古畲邦之域也。”明代陈天定的《北溪纪胜》写道:“汰水西汇大江,以小舟入,古称桃源洞,蓝、雷所居,今号汰内。”畲族民歌也唱道:“桃源洞里是我家”。可见仙字潭所在的九龙江北溪是古畲民居住地。除仙字潭石刻外,华安还有新圩镇蕉林群蛇图腾石刻、湖林乡石井放牧图石刻、马坑草仔山岩刻、高安星像图石刻等出自古畲民之手的文化遗迹。 畲族民间传说,始祖盘瓠因为平番有功受到高辛帝的褒奖,并将三公主许配给他为妻。盘瓠定居潮州凤凰山,生下三子一女,三子分别被皇帝赐姓盘、蓝、雷,女儿因为嫁给姓钟的,其裔孙就姓钟。 尽管传说带有神话色彩,但畲族世代只传盘、蓝、雷、钟四大姓,却是事实。畲族史诗《高皇歌》也表明:“当初出朝在广东,原来都是同祖宗,现在搬到各县去,讲出话语都相同。”至今潮州凤凰山上还保留着盘瓠的祖坟。 漳潮两地虽然分属不同省份,在地理上却是一个整体。早在公元七世纪,史书就以“畲”指称生活在这一带的土著民。“畲民”一词最早见于南宋莆田人刘克庄的《漳州谕畲》:“畲民不悦(役),畲田不税,其来久矣。”这与《高皇歌》的讲述相同。刘克庄还指出漳州畲民与蛮、瑶、黎、蛋等其他民族不同,“凡溪洞种类不一:曰蛮、曰徭、曰黎、曰蛋,在漳者曰畲。西畲隶龙溪,犹是龙溪人也。南畲隶漳浦。其他西通潮、梅,北通汀、赣。”嘉庆《云霄县志》所载“高宗总章二年(669年),泉、潮间蛮獠啸乱”,指的就是畲民等土著民族不服朝廷统治引发的战乱。陈政、陈元光父子率中原五十八姓将士南下平乱,才有了汉族大量进入,使这一带由畲民聚居区变成“民獠杂处”之地。 南宋、元的漳州畲民有盘瓠信仰,有刘克庄的《漳州谕畲》为证,然著姓仅见李、吴、陈、许、邱、黄诸姓,盘、蓝、雷、钟则无以闻。前者后来大部演变为客家人或闽南人,后者成为现代畲族。为示区别,将前者称为畲民,后者称为畲族,统称为畲人。畲族,自称“山哈”,在明漳州志书上被称为徭人,俗呼畲客、客等。明代畲族不少人迁徙军事、交通要塞,如漳浦的镇海卫(今属龙海市)、火田铺(今属云霄县),龙溪的乐仁铺、松州渡等。清康熙《漳州府志》杂纪云:“少司马陈洪漠守漳,在漳三年(明正德六~八年),畲人居海滨者见大鸟飞过,遗一尾水滨,长七八尺,五采炫焕,以为凤尾来献。”迄今龙海市沿海原龙溪县(后属海澄县)七都有金龟漈,四五都有石壁山之类典型“山客”地名遗留。由于《永乐大典、漳州府》巳佚,明初畲族情况不得而知。与漳州相邻的潮州,据《永乐大典、潮州府》的《归附始末》云:“潮至正壬辰(1352),下岭海寇起,与山峒徭獠相扇攻破潮、揭二县。人民依险防守自保,豪强各据其县十有余年。后有江西、福建两陈氏攻夺不一。丁未冬,大兵下七闽,潮之守土者往泉州,迎大兵纳款。洪武元年,朝廷始调兵守御,以安其生矣。“②畲族自称发源于潮州凤凰山,可能跟这段历史直接有关。 正德年间,是明廷对漳州畲族从抚绥转向围剿的分水岭。明万历癸酉《漳州府志》云:“徭人,属邑深山皆有之,欲呼畲客,旧志不载今载之。徭种本出盘瓠,椎髻跣足,以盘蓝雷为姓,自相婚姻,随山散处……自称狗王后,各画其像,犬首人服,岁时祝祭。其与土人交,有所不合詈殴讼理,一人讼众人同之,一山讼则众山同之,土人莫敢与敌。国初设抚徭土官,令抚绥之。量纳山赋,其赋论刀若干,出赋若干。或官府有征剿,悉听调用。后因贪吏索取山兽皮张,遂失其赋。及扶驭失宜,往往聚众出而为患。若往年陈吊眼、李胜之流非徭人乎。故特志之,以见地方自有此一种族类,欲去之而不得,抚则为用,虐则为仇,为政君子处必有其道矣。”④ 正德十一年,“流寇詹师富屯结芦溪头之大伞山,委(覃)桓会剿,擒贼首张显福、蓝三等四十余人,”⑤十二年正月,王守仁亲自由赣提兵汀漳围剿詹师富,五月奏割南靖县地置平和县。据《王阳明行状》云:正德十二年六月,“汀漳、左溪贼酋蓝天凤与赣南上新、稳上等峒贼酋雷鸣聪、高文辉等相勾结,盘距千里,茶毒三省。王阳明《桶水冈捷音疏》云:“其大贼首谢志珊、蓝天凤各又自称盘皇子孙,收有流传宝印画像,蛊惑群贼,悉归约束。”赣南畲族来源,据《立崇义县治疏》云:“其初輋贼原系广东流来,先年奉巡抚都御史金泽行令安插于此,不过砍山耕活,年深日久,生长日蕃,羽异渐多。”据《南安志》,金泽于成化八年秋七月为都御史总制江右福建湖广,开府于赣,为赣南军门之始。据此算之,畲族由粤入赣不过才40余年,这些畲民后裔即是赣南客家人的来源。自成化兵兴以来,明廷在汀漳潮边设置许多县份,成化十四年(1478),置汀州的永定县、潮州的饶平县(旧治靠近凤凰山),正德十四年(1919)置漳州的平和县,嘉靖九年(1530),置漳州的诏安县和潮州的大埔县,实现了这一地区的“改土归流”。 成化、正德兵兴,造成汀漳畲人大规模向福建东北部迁徙。《八闽通志》曰:“棱稻之围植者……自福以南四郡皆有植之者,然不多已。”棱稻又称畲稻,表明弘治间畲族迁徙前锋已达福州地区。在漳州地区则对畲人采取强制归化的措施,首任诏安县令何春,曾师王阳明,深谙王阳明“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精髓,嘉靖十年一到任,即“教民行乡约,司文以家礼,毁淫祠、禁(宝)图。”嘉靖三十九年六月,“三都溪东村顽民钟荣桓等为乱,逼攻县治,知县龚有成扑灭之”。四十一年,知县梁士楚“抚散山贼钟旺、雷晚香余党六千余众。”迄今为止,我们仍无法知晓当时有多少姓氏被迫放弃盘瓠信仰,同化于闽南人。例如盘瑶十二姓的盘、沈、冯、黄、李、邓、蒋、雷、唐、胡、周、赵等,除盘姓外都是漳州常见的姓氏,诏安县的沈姓分属福佬客家两系,族谱显然受到客家的影响,而且至今依然不能用狗肉祭祖。 明代漳人开山种畲非常普遍,《闽书》云:“壮者散而之他郡,择不食之壤开山种畲。”清代入台漳人也以开山种畲的山客为主,畲族滞留漳州不多。康熙甲午《漳州府志》云:“今山首峒丁略受约束,但每山不过十许人,鸟兽聚散,无常所。”道光十三年《平和县志》:“论曰:盘瓠子孙盛于三楚,所谓五溪蛮是也。其散处闽粤,闽有之,今则太平即久,声教日讫。和邑诸山,木拔道通,徭僮安在哉。盍传流渐远,言语相通,饮食衣服起居往来,多与人同,徭僮而化为齐民,亦相忘其所自来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