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忠信镇 |
释义 | 1 广东省连平县忠信镇忠信镇总面积151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4.9平方公里,是广东省中心镇。全镇总人口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万人,居住在镇区人口达3.5万人,流动人口达1万多人,下辖12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有省、市、县延伸单位90多个。 ◎ 基本信息该镇基础设施完善,外部发展环境良好。主要街道全部实现水泥硬底化,绿化覆盖率32.3%,建有现代化人民广场,服务业齐全。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大。镇内拥有全省规模最大的广东大顶铁矿,水资源极其丰富。市场繁荣,商贸活动极为活跃,1997年建成占地面积达2平方公里的河源市第一个镇级工业村,以花生、蒜头传统拳头农产品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业目前正在以这两种产品建设“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2006年全镇生产总值达20.20亿元,镇级财政收入达800多万元,国税、地税总收入1.73亿元;2003年2月被授予“广东省村镇建设(山区房地产开发)试点单位”,4月被授予“广东省农民健康教育试点单位” ,12月被授予“广东省文明村镇”、“广东省卫生先进镇”;2004年1月被授予“广东省村镇建设先进单位”,2月被授予“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2005年8月被审批为“广东省经济综合发展示范镇”。2007年11月被授予“全国重点开发镇”。 ◎ 地理位置忠信镇被誉称为“河源市第一镇”,全镇总面积151平方公里,是广东省中心镇,处于灯塔盆地中心腹地,俗称“忠信三垌”,广义上含忠信、油溪、高莞、三角、大湖、绣缎六镇,统称为“忠信地区”,是原惠阳地区4大建制镇之一,1958年连平、和平两县合并时的县城所在地。地处新丰江上游,位于连平、和平、东源3县交界处,历来就是4县16镇超30万人的商品贸易集散地,也是连平南部六镇20万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 基本情况全镇总人口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万人,居住在镇区人口达4万人,流动人口约1.5万人。下辖12个村委会和5个社区居委会,全镇总面积151平方公里。下辖53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732人,男1459人,女273人,其中农村支部12个,非公有支部4个(茂升、明珠、华丰、工商联)。在编公务员45人,2人二线,4人占编,离退休干部34人。 城镇规划建设情况。2003年城镇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4.9平方公里。今年以来提出城镇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和“一心四片”的城镇规划建设战略,“一心”即是以城镇为中心,建设商业服务业为主的中心城区;东片即是以连平县生态工业园为依托,建设工业园区;南片以粤赣高速公路在该镇南部设置二级互通口为依托,建设商品物流区;西片以黄岭公园为依托,建设休闲娱乐区;北片以现有文化设施为依托,建设文化教育区。主要街道实现了水泥硬底化、美化、亮化、绿化工作,街道亮化率达90%,绿化覆盖率32.3%。建有11万和22万伏输变电站各一座,全镇年用电量达2.5亿千瓦时,占全县用电量的60%。 ◎ 文教、卫生、体育情况镇区内有高级中学1间,初级中学3间,小学4间,幼儿园10所,是连平南部6镇文化教育中心,全镇共有中小学生11329人,教职工723人;其中中学生5543人,教职工418人;小学生5786人,教职工305人;建有县级医院1间、卫生院3所。 ◎ 经济情况2006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20.2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0.3%;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实现17.4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8%;工商税收实现1.7239亿元(其中国税完成1.11亿元,地税完成6139万元),比上一年增收1379万元,增长12.5%。 ◎ 主要荣誉2003年2月被授予“广东省村镇建设(山区房地产开发)试点单位”(全省仅13个),4月被授予“广东省农民健康教育试点单位” (全省仅6个),12月被授予“广东省文明村镇”、“广东省卫生先进镇”;2004年1月被授予“广东省村镇建设先进单位”,2月被授予“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2005年8月被审批为“全国经济综合发展示范镇”,2006年6月忠信花灯列入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等等。 ◎ 地理优势忠信镇之所以发展快,与它的良好区域优势分不开,今后它将继续发挥其优势,让该镇经济快速发展。 1、政策优惠: 近年来,中央和广东省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日益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贫困地区发展的政策,忠信镇已正式被列为广东省省级中心镇,在资金、税收、项目、基础设施、土地等多方面将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政策的优势将加快忠信的发展。 2、交通便利:忠信是周边3县16镇农副产品商贸集散地,商贸活动极为活跃;忠信又是连平县南部六镇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县内统称为忠信片,其辐射半径平均达30公里以上,辐射人口超过30万人;省道官灯线和忠定线交叉通过境内,公路四通八达,粤赣高速公路在忠信设有互通口,正在建设的汕昆高速公路,东西横贯全镇,区域交通地位十分突出。基础设施好:忠信现有工业企业众多。镇内已建有县级忠信工业园一座,给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和其他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目前,该镇的另一个县级工业园又在兴建,这些都为创业者提供了用武之地。 3、资源丰富:忠信镇域内农业资源、林业资源和水资源丰富,为忠信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4、后发优势:忠信镇地处欠发达的粤北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属发达省份中的欠发达城镇。忠信镇完全可以通过借鉴省内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一步到位,逐步缩短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 ◎ 文化传播之“花灯节”年年正月新春期间忠信镇人潮如海,彩灯争艳,蔚为壮观。忠信花灯造型美观、制作精致,是客家民间绘画、剪纸、书法、对联等文化因素的集大成。忠信花灯品种繁多,款式不一,有的配以山水花草,鸟兽虫鱼,栩栩如生;有的配上亭台楼阁,金碧辉煌;八仙过海,形神皆备,嫦娥奔月,飘然欲飞,让人拍手叫绝。“忠信花灯”有别于其他地方的花灯。后者花灯多是以玲珑见长,忠信花灯却特别的大且非常精致,有青头花、钳口花、花盆花、柱墩花等,多呈柱形。从花灯所表达的主题上进行区分,忠信花灯又可以分为秀才灯、壮元灯、参灯、宝莲灯、龙凤灯、五福灯、伯公灯、寮灯、仔灯、宫廷灯等。忠信花灯造型独特,其结构从上到下分为灯盖、灯身、灯裙,从里到外一般有二至四层,规格大者直径有12米,小的也有40厘米。花灯大多用竹编骨架,有四角、六角、八角、十二角。忠信花灯的灯裙是最特别的,灯裙由各种各样的花案彩色灯带组成,外用彩色灯带点缀,灯带上有各种各样的花案;灯内装置各种形象画片旋转流动,形成“走马灯”动感。忠信花灯的制作,凝聚了忠信人民在民间工艺上的卓著成就。忠信花灯综合了多种传统艺术形式,主要体现在编织、印花、剪、刻、裱、装饰等一系列制作工艺上。将粗大的竹子削成竹条,削好竹条后,用“手工钻”在竹条两端钻竹眼。钻好竹眼后,将竹子互相交叉衔接,此刻花灯已现雏形。第二步是剪纸,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按照各种规格裁剪各种颜色不一的纸,然后各叠成一组,接着把花纹印版放在叠纸上,用刻刀凿成穿透的文样,这也叫做纸雕。第三步是描画,着色后是解花,即在着色的花样上描上各种形状的图案和颜色,然后把图形分解出来,将浆糊均匀糊在花灯的骨架上面,然后逐一将剪纸、纸雕、描画、花穗等轻轻地糊裱在灯架上,用手或刷子粘浆糊刷平后,接着便将条状花穗粘贴在花灯下部,给花灯“穿”上裙子。明末清初,忠信地区(连平县南部六镇统称)相继流行“吊灯”、“赏灯”习俗。最初起源叫“点灯”,因“点灯”谐音“添丁”,大凡生了男孩的人家,都高兴到灯街购买或定做花灯,挂在祠堂里,以示“添丁”。凡是上一年生了男孩的人家,都要购买或定做花灯。在除夕祭祖前,灯主便要在祠堂的梁上放灯绳,绳的一端用红纸写上新丁的姓名。到正月十三上灯之日的早晨,灯主先将灯带贴在花灯灯盖的每个角上。灯带将对联、诗词、书法等文学艺术融为一体,其内容根据个人喜好选用,大致是添丁发财、吉祥如意及祝福之类的。其次要在花灯里面系上百眼芋头、大葱、大蒜等,寄寓自己的儿子聪明好学、多子多福。再次灯主点燃花灯,期望燃灯兴旺;然后将花灯升起,以示“添丁”。升灯以后,灯主每晚要去上灯火,即把油添加到灯盏上,让其长明。正月十三至十八期间就是“赏灯”的整个过程。在升灯与暖灯之日,主人家都要设宴招待亲朋好友,喜庆气氛,令人陶醉。“赏灯”的“赏”字与“上”字通假,是指放灯绳、升灯、暖灯、焚毁的全过程。在以前,忠信花灯是专为添丁庆祝之用,并且是一次性使用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经济发展,客家人倡导新风气、新风尚,忠信地区盛行生了女儿、建了新房、娶媳妇、以优异成绩升学、勤劳致富、参军入伍、长寿、祈求平安、事业顺利等而悬挂花灯。年初九到正月十三,是忠信地区盛行的“上灯”挂彩之日,正月十八或二月初二要进行“暖灯”(忠信客家俗称“化灯”)。上灯与化灯之日,主人家大都设宴招待亲朋好友,气氛喜庆,其乐融融,令人陶醉。 2 福建省浦城县忠信镇◎ 简介忠信镇位于县东北部,东经118°31′—118°48′,北纬28°05′—28°19′,曾称大北。东邻浙江省龙泉市,南连管厝乡,西南接仙阳镇,西界九牧镇,西北通官路乡,北与浙江省江山市接壤。东西宽26公里,南北长17.5公里,面积430.76平方公里,为全县面积最大的乡(镇)。地势东、东北部高,为全县最高一级地面,有千米以上的山峰124座,为各乡(镇)之最,全县最高峰营盘尖海拔1664米。历史名山泉山(一名福罗,大福罗海拔1658.9米,小福罗海拔1636.1米),雄居其中,北部柘岭为南浦溪发源地;中、西、南部较低,最低海拔高度290米,南浦溪沿西南方向流出乡境,境流程56公里,其中有河谷盆地,较大的3块总面积9487.5亩,还有际溪、毛洋、坑尾三溪流入浙江境内。境内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800—2400毫米,平均气温为17.2℃,日照时间1874小时,无霜期245天。镇驻地忠信村在太姥山西南麓,别号平川,海拔高度295米,距县城26公里。 ◎ 人口境内已发现商周至战国遗址21处。《八闽通志》记境内泉山,原书注 “《汉书·朱买臣传》云:故东越王居保泉山,疑即此也。”宋至清,境内分属于船山里、雁塘里、忠信里、永康里。民国期间设有区、乡。解放后先后设区、乡、公社,1984年9月改设忠信乡人民政府,1993年10月改名忠信镇人民政府。1949年人口12253人。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人口21178人。2000年末统计,镇辖23个村委会、261个村民小组、7554户、28236人,其中男性15024人,非农业人口1305人。全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5.55人,是全县人口分布最稀的乡(镇)。2005年,据县公安局提供资料,忠信镇7719户,28446人,其中男性15074人。 ◎ 资源境内资源丰富。矿藏有因将(今属金樟村)铜银矿,宋代已开采,并能分离提炼,另有排栅银矿、渔沧煤矿、上同铁矿、海溪湖山钾长石矿、光明凹铜矿、金樟铅锌矿、溪源钨矿,有溪源—鹅公咀—黄泥湾钨矿远景区,稀有金属铌、钽、镉、铀矿带在境内较有远景,境内有林地面积41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十分之一,居各乡(镇)之首,森林覆盖率74%,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木材年采伐量2万立方米左右居各乡(镇)首位,松脂、厚朴、山苍子产量各年产40吨左右,均居各乡(镇)第二位。粮食耕地面积约3万亩,粮食最高年产量2.23万吨(2000年),居全县乡(镇)第三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县第二位。名特产有忠信胡萝卜、黄龙山晒烟、虎头山雪梨、雁塘小黄柿、毛洋榧子、马迹茶等。山坡多草地,有草场8片,以东部大坪草场最大面积6800亩,因此畜牧业也较发达,牛、猪存栏量居各乡(镇)第四位。地处南浦溪上游,水位落差大,水利电力资源亦较丰富,建有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8座,总库容278万立方米,乡村办水电站28座,装机650千瓦。古迹、旅游风景点有汉营遗址,太姥山上岩洞、龙井、太姥祠、纱帽岩、老鹰岩,船山玉女峰、王归峰等。上同村古民居亦有游览价值,村中至今仍保留着清末康有为手书“詹氏宗祠”石匾1块。一些景点尚待进一步开发。 ◎ 经济2005年,据浦城统计局提供资料,该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9123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2780亩,总产量20896吨;经济作物中油料播种面积13510亩,总产量1290吨,蔬菜瓜、果类播种面积18420亩,总产量18246吨;营林生产中幼林抚育出材量2013立方,全部木材量32721立方;畜牧业中当年出栏猪17140头,家禽172400只;茶叶采摘面积2870亩,总产量139吨 ,园林水果采摘面积2842亩,总产量607吨。 ◎ 分工忠信镇位于浦城东北角,与浙江省龙泉市、遂昌市相接壤。疆域面积430.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821.3万亩、林地面积50.7万亩、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31.2万亩,是浦城县疆域面积最大的乡镇。境内的营盘尖和大福罗为浦城县第一、第二高峰。全镇辖有23个行政村、262个村民小组、315个自然村,7759户,总人口28582人,农村实有劳动力11694个。该镇拥有毛洋、坑尾、寨门、高溪、下庄、海溪、溪源等7个革命老区村,是一个具有悠久光荣历史的农林大镇。 镇党委书记叶荣民同志主持镇党委工作;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危志荣同志主持镇政府工作; 镇人大主席张 旭同志主管人大,分管企业、公路、交通、安全、计生协会; 镇党委副书记黄明富同志主管党务、政协,分管林业、财政、团委、妇联、联系人大; 镇党委副书记金远飞同志分管土地、建设、烤烟、烟建项目; 镇纪检书记王建明同志主管纪检,分管综治、派出所、司法、效能建设、水利、水电; 镇组织委员、副镇长许荣富同志主管组织,分管农技站、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劳动力转移、流通; 镇宣传委员刘金玉同志主管宣传,分管两办、妇联、团委、文化、两个文明建设、统计、教育、邮政、广播电视、电信; 镇武装部长曾意明同志主管武装; 镇统战委员、副镇长吴通勤同志主管统战,分管民政、经管、农机、兽医、金融、粮食; 镇副镇长张晓斌同志主管计生,分管卫生; 镇主任科员徐允亮同志分管工会、关工委、老龄委、老体协、老促会。 3 贵州省道真县忠信镇◎ 基本信息忠信镇位于道真县城东部,距县城28公里,东邻重庆彭水市武隆、彭水两县,南接务川自治县,西、北与本县四个乡镇相连,道武(道真至武隆)主干公路横贯其间。全镇总面积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350亩,森林覆盖率达38%。共辖3个办事处,24个行政村,185个村民组,人口21208人,人均收入1200元,已实现村村通电,95%以上的村通公路,电视覆盖率达80%,60%的村通电话,手机信号覆盖面达80%。 ◎ 气候水文镇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状立体气候特征明显。高山、半高山、坪坝各占1/3,海拔在300─15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3.6℃,年降水量在1000─1200毫米之间。河流以芙蓉江为主干,支流有新民河、干溪河,水利资源十分丰富。 ◎ 自然资源忠信镇资源十分丰富。一是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境内有丰富的铅锌矿、黄铁矿、铝土矿,尤其是连江村角木塘矿区含有铅、锌、银等稀有金属,且品位较高,储量较大。二是水利资源十分丰厚,水石脚新民河系地下水系,水量变化小,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三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芙蓉江流域,水质清澈,两岸风景迷人,有“十里长峡”之称,以中国第一座“悬臂吊装”式科研桥横跨其上而闻名,是漂流、探险、旅游观光的绝好佳境;忠信镇内还有独特神奇的石笋、清代王寅亮古墓和很多极具开发价值的溶洞,其旅游开发前景看好。四是有较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镇内气候适合各种中草药生长,有杜仲、黄柏、黄连、天麻、玄参、金银花、野百合等,开发前景十分诱人。 ◎ 经济发展烤烟是镇域经济发展和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种植规模超过万亩,最高年产量达2万余担,1998─2000年连续三年获全县烤烟生产第一名,2001年忠信镇成为福建龙岩卷烟厂的烤烟生产基地。苎麻,有300余年的种植历史,并以“新民青麻”、“新民白麻”之名收入《中国麻品种资源目录》,以其纤维长、支数多、质地好而有较高的声誉,1957年作为中国特产参加在非洲举办的博览会展出,1958年以4米多长植株在北京展出,现有麻园近2000亩,常年产量3万公斤,最高产量5万公斤,是境内外贸出口产品之一。另外,油桐、乌桕、茶叶、小米、花生等农产品也以种植面积多、产量高、质量佳而闻名。 ◎ 区域投资环境忠信镇交通十分便捷,通讯业发展较快,用水用电有保障。目前,镇与西南农大合作,对全镇农业产业发展进行了规划,各种农业综合开发正在实施之中。当地政府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县关于西部大开发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并以开明、开放的姿态为客商营造一个宽松的投资环境。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