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育10号
释义

品种信息

作物类别:小麦品种

省级审定:豫审麦2007005

育种者:杨兆生、闫素红、王俊娟、许红霞

中育10号(03中1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于1996年用豫麦41号与宝丰94-24进行杂交,于1997年又与豫麦49进行复交,经6年选育而成。该品种基本上保留了三个亲本丰产抗病的主要优点,同时也克服了各自缺点。200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7005。已申请品种保护,品种申请号:20050411.8。

特征特性

中育10号,属半冬性多穗中早熟品种。突出优点是:

1、综合农艺性状优:中育10号属半冬性, 中早熟,半矮秆,抗锈,抗倒超高产品种。幼苗健壮,成株株型清秀,抗逆性好。成穗数较多,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长圆形,半角质。成熟期与豫麦49号相当。抗寒性较好,分蘖力强,成穗多;春季起身快,拔节早;穗层整齐。

2、综合抗逆力强:高抗条锈病,中抗叶锈病,苗期病害轻。轻感赤霉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正常年份轻。抗干热风、叶枯病,株高适中(75cm),茎秆弹性好,抗倒伏;后期灌浆快,落黄好,成熟较早。

3、产量三要素协调:亩成穗数在40~45万之间,每穗粒数36粒上下,千粒重42克左右,株型紧凑,田间结构合理,高产潜力大。

4、外观和内在品质优:适于加工利用。中育10号籽粒饱满、大小均匀、半角质、外形美观。面筋强度中等,经河南省农科院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05年品质分析测定(郑州),容重780克/升,粗蛋白质(干基)15.07%,湿面筋含量33.7%,降落值452s,吸水量62.4毫升/100克,形成时间4分钟,稳定时间3.4分钟,沉淀值54.0毫升,出粉率72.9%,弱化度116F.U.。适于制作大众食用的馒头和面条。

5、籽粒黑胚率低:低于国家质量标准规定(国家质量标准规定小麦种籽黑胚率应低于4%)。

产量表现

【1】2004~2005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Ⅲ组区试,8点汇总,7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亩产480.0公斤,比对照品种豫麦49号增产6.48%,达显著水平,居14个参试品种的第5位。

【2】2005~2006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Ⅲ组区试,9汇总,5点增产,4点减产,平均亩产472.5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0.15%,不显著,比对照周麦18减产1.71%,不显著,居14个参试品种第7位。

【3】2006~2007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Ⅱ组生产试验,9点汇总,9点增产,平均亩产511.72公斤,比对照豫麦49增产3.68%,居5个参试品种第4位。

试验评价

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系,全生育期228天,较对照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苗势壮,色浓绿,抗寒性一般;起身拔节快,两极分化较快,抽穗略迟,分蘖能力强,亩成穗适中;株高适中,茎秆弹性弱,抗倒性一般;株型半紧凑,旗叶宽长上举,有轻微干尖,穗下节长,穗层整齐,成熟落黄好; 穗纺锤型,穗较大,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较小,半角质,饱满度好。成产三因素:亩穗数38.6万,穗粒数35.4粒,千粒重37.6克。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对条锈病、叶锈病中抗,对白粉病、叶枯病和纹枯病中感。2005年经省区试统一抽样品质分析:容重780g/L,粗蛋白质含量15.07%,湿面筋含量33.7%,降落值452s,吸水率62.4%,形成时间4mim,稳定时间3.4mim,沉淀值54ml。

适宜范围

中育10号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幼苗半直立,生长健壮,叶片较窄,叶色绿,株型紧凑,耐寒性较好。适宜黄淮麦区的河南省(南部稻差麦区除外)水浇中高肥地块早中茬种植,适应的区域范围广。

栽培要点

早茬播期,豫北地区,一般在10月5-15日为宜,豫中地区,一般在10月10-25日为宜,亩播量5-6公斤(亩基本苗12万左右)。播前应施足底肥,注意有机肥和氮磷钾配合使用,小麦起身前及时追肥,亩施尿素7-10公斤。灌好越冬水及返青水,灌浆期要及时浇水,力争穗大粒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4: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