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医正气学 |
释义 | 中医正气学是一门养生、防病的学科,也是一门预防疫病(传染病)的医学。中医正气:指的是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有维护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中医正气包括了营、卫、气、血、精、神、津、液和腑脏经络等功能活动。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气血津液、腑脏经络共同组成了人体抗病防病的防缷系统,发挥着保护机体建康的作用。当人体的正气虚时,六淫邪气入侵,人就会容易生病,当一个人的正气旺盛,就会与致病邪气相抗拒,就不会生病。 中医正气学概说中医正气学是一门养生、防病的学科,也是一门预防疫病(传染病)的医学。中医正气:指的是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有维护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中医正气包括了营、卫、气、血、精、神、津、液和腑脏经络等功能活动。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内脏和体表各部组织器官,以五脏为中心,分为心、肝、脾、肺、肾五大系统,这五大系统之间,以经络为联系通道,以气血津液为信息物质,以心为主宰,共同组成了结构严密、分工有序、相互协调的整体网络调控系统,保证了正气的强盛和机体的健康,其每一组成部分都有独特的功能和抗病御邪的作用。所以,气血津液、腑脏经络共同组成了人体抗病防病的防缷系统,发挥着保护机体建康的作用。当人体的正气虚时,六淫邪气入侵,人就会容易生病,当一个人的正气旺盛,就会与致病邪气相抗拒,就不会生病。当正气和邪气都很旺盛时,为实证。当正气不能抵挡邪气时为虚证,病情就会加重。 中医对正气的认识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由于气具有活力很强的不断运动着的特性,对人体生命活动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作用。人体中的正气主要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正如《素问·刺法论》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也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灵枢·百病始生》说“逢热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这些确切地说明了正气的强弱,是疾病发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转归的过程中,疾病是否发生,是否恶化,预后好坏,关键取决于正气.若脏腑功能正常,正气通畅,脏腑气血调和,则不发病,或发病轻微,或者发病后,预后转归较好。若神疲乏力,气喘短促,形寒怕冷,动则汗出,纳差便溏,胸脘痞满,胸闷胁胀,或咯血,呕血,头晕昏厥,皆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或由气虚致使正气不足,则外易致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入侵,内易致七情,饮食,劳倦所伤,因而疾病纷沓而生。中医认为在亚健康人群中多以正气不足为主要病理表现。人体正气虚衰,营卫不固,免疫功能低下,抗邪无力,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比如说,人体感受风寒之邪,抗病无力,就容易引起感冒、肺炎、病毒性肝炎、乙型脑炎等传染性疾病。机体正气不足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关。如: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心理压力大、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环境污染严重等因素有关。我国亚健康人群发生率占总人口的70%—75%,其中尤以中年知识分子和脑力劳动者为甚。因此,要告别亚健康,首先要有良好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必要时要运用药物扶助人体的正气。 中医正气学与免疫学中医正气学理论及治疗方法与现代免疫学所说的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等,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中医正气学理论及治疗方法1.正气有防御外邪的作用它可以抵抗病原体侵袭并中和毒素,稳定免疫功能,消除自身抗原。它有类似免疫防御功能。 2.正气有稳定机体内外环境的作用它具有调节阴阳,不断自我更新,自我修复,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维持机体阴阳的平衡。它类似免疫学的免疫稳定。 3.正气有免疫监视的作用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是正气内虚,气滞血瘀所致。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则易发生恶性肿瘤和持续感染,运用补益正气则可协调腑脏经络气血,腑脏经络气血畅通,则不致痰积血瘀,肿瘤也就无法发生了。 现代免疫学观点现代医学认为,机体免疫系统稳定功能失调,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排斥反应,造成生理功能紊乱,导致各种组织损伤和病理损害,出现临床症状。如:全身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肾小球肾炎、类风湿等都属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免疫学进展,人们发现很多疾病皆与免疫有关,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冠心病、乙型肝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糖尿病及癌症等疾病。中医治疗免疫病,主要有扶正、祛邪,所谓“扶正”包括了益卫气,补元气,养血气,就是调动机体的抗病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自身稳定性,从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所谓“祛邪”包括了疏散风邪、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涤痰化浊、软坚散结等治疗方法。这些治疗方法具有抑制免疫反应和调节免疫平衡的作用,从而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邪去则正安。中医的正气与脏腑的生理功能、气机的升降出入和卫气的功能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肺、脾、肾功能是正气强弱的关键,其实质与免疫功能直接有关。因此,临床上注重补不足,损有余,调整脏腑功能,调整气机升降,恢复阴阳平衡,是调节免疫平衡或提高免疫力的关键。只有不断揭示免疫与中医脏腑气血的关系,才能使中医在生理方面、病理方面、免疫方面等及其治疗方法上有所发展,从而造福于人类。 中医正气学与自由基学说自由基(free radical),化学上也称“游离基”,在人体内正常生理状态下,维持着机体的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和信息传递,同时兼具杀灭细菌的防御免疫功能,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是,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在体内积累会对机体造成损害,导致人体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损坏,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如:心脏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和肿瘤。此外,外界环境中的阳光辐射、空气污染、吸烟、农药等都会使人体产生更多活性氧自由基,使核酸突变,这是人类衰老和患病的根源。衰老自由基学说认为,由于体内过氧化与抗氧化体系的功能失衡,过多的自由基引发连锁反应,生成种种过氧化脂质分解、氧化产物,形成脂褐质,沉积于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脂褐质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对脑细胞的影响极大,是导致老年痴呆症的重要因素,也是早老症之一。因而中医正气学认为保养人体正气,增强生命活力和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能力,能达到健康和长寿。所以,中医运用补气活血药等来治疗机体因正气不足引起的疾病,抗击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人参有效成分麦芽醇可直接与自由基结合,抑制增龄色素及脂褐素等大分子物质的堆积。2.人参皂甙能显著保护脑组织中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少MDA(丙二醛)产生,抑制脑水肿的形成。3.人参皂甙Rg1可增加神经细胞膜的流动性,使内外物质交换增多,改善细胞内环境,从而延缓细胞衰老。 黄芪具补气升阳、生血行滞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TFA(黄芪总黄酮)具有显著清除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等多种自由基的功能,且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是防御过氧化氢所致细胞DNA链断裂的主要机制。2. 黄芪多糖 (APS)对受到X—XOD氧化损伤的培养心肌细胞和离体心脏均具有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3.APS能使冠状动脉结扎所造成的SOD活性降低逆转。 大蒜,在《本草纲目》曾被记载为“其气熏烈,能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蒜原汁对羟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清除能力。富硒大蒜或大蒜水溶液提取液(硒蛋白和硒多糖)对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清除能力。 此外,丹参、川芎、银杏叶、刺五加、三七等被公认的活血化瘀良药,是有效的天然自由基清除剂,均能抗脂质过氧化,清除有害的自由基。生地、首乌、党参、枸杞子、女贞子、蛤蚧、淫羊藿、肉苁蓉、女贞子、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等能有效保护人体对抗自由基损害。 中医正气养生法一、扶助正气要防七情内伤首先要防止七情内伤。中医认为,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绪的变化与内脏功能密切相关,不同的情绪变化对内脏有不同的影响。大怒则伤肝,大喜则伤心,忧思则伤脾,悲伤则伤肺,惊恐则伤肾。事实上,情绪的异常变化都会伤及内脏,主要影响内脏的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气血功能紊乱,从而引发亚健康乃至疾病。而七情调和则能促进脏腑活动旺盛,扶助正气,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二、扶助正气要防偏食饮食养生要以五谷杂粮,荤素搭配,五味适宜为原则。每餐不过饥过饱,对于厚味,如牛羊猪肉,要喝汤多而食肉少。对于鸡鱼虾等,虽喜食而不宜多吃,水果吃太多也会伤脾胃。蛋白质和脂肪要适当摄入,千万不能因为怕发胖而一点不沾。在蛋白类食品中,鱼类蛋白、大豆蛋白是最好的保健食品,有降胆固醇和防癌作用,可以多摄入一些。均衡的营养才是健康的基石。 三、扶助正气要保持适度运动保持经常性适度体育运动可扶助人体正气。如:散步、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适度的体育锻炼可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总之,人只要做到正气凛然,则百毒不侵,百病不生,这样就能长期保持健康状态。 注:对中医免疫方面可参见词条中医免疫学。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