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医哲学概论
释义

本书为中医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系列教材分册之一。全书共10章,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为编写原则,客观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哲学范畴、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为中医理论、临床、科研提供理论指导。全书内容精练,是一门从哲学角度阐明中医药学的文化来源、学术内涵和思维特征的课程,可供中医院校教学使用。

1图书信息

书 名: 中医哲学概论

作 者:苏培庆,战文翔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ISBN: 9787802315327

开本: 16开

定价: 22.00 元

内容简介

《中医哲学概论》是一部横跨中医学与哲学两个学科的、创新型的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教材。 全书以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内容排列为序,包括六个部分内容。其一是导论,主要讲哲学、中医学及其关系;其二是中医学的精髓,主要讲整体观、辨证论治以及和谐观;其三是中医学的医学观,主要讲中医学的起源、发展和生命观、疾病观、医道观;其四是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主要讲普遍性的哲学思维方法和特殊性的中医思维方法;其五是中医学基础理论概论,主要讲元气论、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治未病和中药方剂等理论;其六是中西医哲学比较,主要讲中西医哲学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整部书吸收了近年来中医药哲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纳入了编写者多年来对中医药哲学的研究成果。内容全面翔实,有较强的可读性、实用性。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哲学与中国哲学

第二节 中医学概况

第三节 中医学与哲学的关系

第一篇 中医学的精髓

第一章 中医学的整体观

第一节 整体观的概念

第二节 整体观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整体观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 中医学的辨证论治

第一节 辨证论治的含义

第二节 辨证论治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辨证论治的应用

第三章 中医学的和谐观

第一节 中国哲学中的和谐观念

.............

2图书信息

作者:杨金长,李艳,张会萍 主编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ISBN:7509105463

印次:1

纸张:胶版纸 出版日期:2007-1-1

字数:293000

版次:1

现代中医史

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1996年,清华学界对中医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藏象,中医哲学观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体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如,邓宇等发现的: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的混合统一体;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三个哲学观-新提出的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等。

还包括近代针灸经络的发展史,近代中医气的进展简史,中西医结合史,中医中药史等.

古代(经典)中医史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6]。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在朝鲜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许浚撰写了《东医宝鉴》。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日本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以来,经方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医作为“古为今用”的医学实例得到中国共产党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发展。现代,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在国际上,针灸在引起医学界极大兴趣,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认为,针灸已被证实在减轻手术后疼痛、怀孕期反胃、化疗所产生的反胃和呕吐、牙齿疼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非常低,然而,对慢性疼痛,背部疼痛以及头痛,数据显示出模棱两可或者争议性。[7]。WHO认为很多针灸和一些草药的有效性得到了科学双盲研究的较强支持,但是对于其它的传统疗法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而且不能忽视未经研究的传统疗法存在的安全性及危险性等问题[8]。WHO在2002年5月26日发表“2002-2005年传统医药研究全球策略”,邀请全球180余国将替代医学纳入该国的医疗政策。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哲学与中国哲学

第二节 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

第三节 中医哲学及其与中医学的关系

第二章 中医理论形成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中国哲学的起源

第二节 诸子竟出,百家争鸣

第三节 两汉时期主要的哲学流派

第三章 中医哲学的核心——道论

第一节 道法自然

第二节 天道

第三节 人道

第四节 “道”对中医学的影响

第四章 元气论

第一节 气的涵义与特性

第二节 气化与气机

第三节 哲学之“气”与中医之“气”

第五章 阴阳学说

第一节 阴阳的涵义与属性

第二节 阴阳运化规律

第三节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六章 五行学说

第一节 五行的涵义

第二节 五行间的关系

第三节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七章 太极罪状式与象数观

第一节 太极图式的宇宙模型

第二节 象数概说

第三节 象数思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第八章 天文关系与整体观

第一节 究天人之际

第二节 天人之道

第三节 中医学的整体观

第九章 格物致知与心性合一

第一节 “知行兼举”、“行可兼知”的认识论

第二节 “尽心、知性、知天”的认识论

第三节 “医者意也”的心悟法

第十章 形神相即与常变中和

第一节 形神观

第二节 常变、正邪观

第三节 中和思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5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