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医三联疗法 |
释义 | 白血病三联疗法随着医学进步,白血病经过积极治疗,多数病人都能取得缓解。如何提高治愈率,使大多数白血病病人得到根治,成为当今血液学研究的重点。专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通过大量病例研究,总结出治疗白血病的特色疗法——“三联疗法”,标本兼治,临床验证疗效确切。“三联疗法”分为三个阶段:急性发作时清毒止血祛淤;慢性缓解时凉血扶正祛邪;后期康复时补脾益髓生血。 一、“清血散”凉血解毒。急性白血病发病时,白血病细胞可在短时间内大量增殖,迅速浸润骨髓及其他组织,导致正常造血细胞大批减少,如不及时控制,病人常因出现无法控制的出血及感染而死亡,此时治疗重点就是尽快缓解病情。此阶段服用“清血散”,可快速杀死白血病细胞,恢复部分造血功能,临床应用由专家组精选冬凌草、丹参酮、墓头回、苦参、姜黄、半枝莲等名贵中药配伍而成的“清血散”,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能提高急性白血病缓解率,延长缓解期,减轻化疗毒性、预防白血病细胞耐药,甚至直接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为接下来的治疗打好基础。 临床证实约有70%~90% 的急性白血病人经过此阶段治疗,可以达到血液学缓解,肝脾淋巴结肿大消失,外周血象正常,白细胞分类正常,骨髓增生正常,白血病细胞降 5%以下。 二、“扶正培元汤”扶正祛邪。经过第一阶段强化治疗的患者,此时血常规和骨髓化验检查基本正常,但体内仍有大量白血病细胞,需要进一步巩固,使白血病标志基因或染色体转为阴性,达到根本治愈的目的。为防止机体组织器官功能受到伤害,此阶段配合应用由三七、地黄、白花蛇舌草、白术、茯苓、赤芍、党参、山药、天门冬、半夏等中药组成的“益气培元汤”,以扶正祛邪,不仅可以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预防耐药性,更重要的是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活化各种免疫细胞。 三、“生血汤”生血益髓。要彻底治愈白血病,必须清除残留的白血病细胞。中医微观辨证认为,此期为余邪未清,应当扶助正气,清除毒邪,应用由黄芪、当归、丹参、华蟾素、薏苡仁等中药组成的“生血汤”,能够活血祛瘀、解毒生髓,一方面使病人骨髓中的残余无核细胞被分解、吸收、排泄,另一方面激活骨髓生长因子,产生正常造血的骨髓干细胞,重新生成红骨髓,达到造血正常。 将中医中药与现代医学技术结合应用,可起到扬长避短,互相补充,提高疗效的作用。经大量临床验证,“三联疗法”可应用于各种中晚期白血病患者且效果理想。 白塞氏病三联疗法白塞病的临床症状多表现在外阴溃疡、口腔、眼炎等部位,患者自觉症状重,痛苦不堪,反复发作,临床上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因此不少人会寻求中医药治疗,以期获得良好疗效。白塞氏病的中医疗法应根据病症所处的阶段用药。 急性活动期症状多见于口腔粘膜与灼痛、外阴部溃烂、口渴喜饮或常伴烦躁不安、渴不多饮、低热等全身症状,脉象多呈滑数或弦数,舌质淡红或黯红,苔薄黄,此属湿热内聚,郁久化火之证,可用导赤散加芦根、滑石等清心降火,导热与湿邪从小便而出。若患者发作是因为肝经火旺,情志过极,则大多伴有心烦品苦,肋胁胀痛等症状,可采用丹栀肖遥散疏肝泻火、清热凉血;如果病变中若出现高热烦渴、腹胀腹痛、血象明显升高大便秘结、,CRP急剧增高者、血沉,属邪热内炽。气分热盛,可选用白虎汤合小承气汤清气除热,通腑泻浊。 中间恢复期症状多见于口腔和/或外阴溃疡好转、便秘、腹胀、发热、腹痛已基本消失,血沉、血象、CRP等开始下降或基本恢复正常。但是白塞氏病是一种全身性广泛性的小血管炎症性病变,故此期的治疗应是清解余邪、活血化瘀,可选用复元活血汤加丹参、枳实等治疗。若余邪较重,烦躁不解,低热不退,或加用柴胡疏肝散治疗。 临床缓解期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血沉、血象、CRP等实验检查指标也恢复正常。出发时患者或虽多次发作但无重要脏器受累者常无明显的阴阳气血偏盛偏衰表现,故本阶段的治疗原则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长缓解期与减少复发,可采用十全大补丸口服,持续服用1至2年;若有阴阳偏盛表现,当根据阴阳之偏盛衷情况,分别以左归丸、杞菊地黄丸、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治疗,且需持续用药1至2年。 如果白塞氏病若伴有关节、肾脏、皮肤、肠道、神经系统等损伤症状,或在白塞氏病后期会出现器官功能严重受累者,则当依据情况详细辩证,以制定相应的制剂或方药。国龙中医三联疗法在治疗白塞氏病中最具代表性。它兼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可以在诊断的同事进行药物治疗。刘国英指出,相比传统白塞氏病治疗技术,它具有无副作用、辨证治疗、纯中药治疗等优点。以中医哲学整体观,辩证观和相似观为中心,将口-眼-生殖器三者合一,讲究整体观察,辨证施治,创造了三者不缺其一,治其一而观二三的治疗理论,系统性的解决了白塞氏病引发的口腔疾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