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医入门歌诀 |
释义 | 《中医入门歌诀》以歌诀形式对中医药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介绍。包括中医的基本特点,阴阳、五行、脏象、经络、气血津液等基础理论,病因病机、各种诊法、辨证、治疗原则和方法,中药来源、性能、炮制、用法和530余种中草药、400余首方剂,均编成歌诀 书名:中医入门歌诀 作者:魏良行 倪正文 丁宪春 定价:23.00 元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04月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中医入门歌诀(第3版)》在第2版基础上做了较大的增、删、改,全书共10章,《中医入门歌诀(第3版)》内容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结合;形式上不拘一格,或五言,或七言,顺口押韵,好学易记,是快捷学习中医药学的好帮手,为军医版长销、畅销书之一;适于中西医临床工作者、中医院校学生和初学中医者阅读参考。 图书目录第一章 中医基本特点 第一节 整体观念 第二节 辨证论治 第二章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节 阴阳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一)阴阳的对立 (二)阴阳的互根 (三)阴阳的消长与转化 二、阴阳在医学上的具体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三)说明人体的疾病变化 (四)作为诊断、用药的归类方法 第二节 五行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一)五行的归类 (二)五行的相生相克 二、五行的临床应用 第三节 脏象 一、五脏 (一)心(附心包络) (二)肝 (三)脾 (四)肺 (五)肾(附命门) 二、六腑 (一)小肠 (二)胆 (三)胃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三、奇恒之府 (一)脑髓骨 (二)脉 (三)女子胞 四、人的生成与发育 (一)人之生成 (二)脏腑盛衰与发育 第四节 气血津液 一、气 (一)气的来源 (二)气的分布与功能 二、血 三、精 四、津液 第五节 经络 一、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三)足阳明胃经 (四)足太阴脾经 (五)手少阴心经 (六)手太阳小肠经 (七)足太阳膀胱经 (八)足少阴肾经 (九)手厥阴心包经 (十)手少阳三焦经 (十一)足少阳胆经 (十二)足厥阴肝经 二、奇经八脉 (一)督脉 (二)任脉 (三)冲脉 (四)带脉 (五)阴跷、阳跷 (六)阴维、阳维 三、奇经八脉与十二 经脉的关系 第三章 病因病机 第一节 外伤 一、外感六淫 (一)风 1.外风 2.内风 (二)寒 1.外寒 2.内寒 (三)暑 (四)湿 1.外湿 2.内湿 (五)燥 (六)火 二、温病 (一)概念 (二)各论 1.春温 2.暑温 3.湿温 4.秋燥 5.冬温 6.温毒 7.瘟疫 三、创伤虫兽伤 第二节 内伤 一、七情太过 二、饮食不节 三、劳逸过度 第四章 诊法 第一节 望诊 一、一般望诊 (一)精神 (二)气色 (三)形态 (四)男女老幼辨 二、局部望诊 (一)头部形态及面色 (二)望舌 1.舌质 2.舌苔 (三)斑疹白瘩 1.斑疹 2.白痔 (四)小儿指纹 第二节 闻诊 一、闻声音 (一)语声 (二)呼吸 (三)咳嗽 (四)呃逆 (五)嗳气 (六)语言 二、嗅气味 第三节 问诊 一、问寒热 (一)恶寒 (二)发热 (三)寒热往来 二、问汗 (一)有汗无汗 (二)自汗盗汗 (三)头面汗出 (四)手足汗出 (五)战汗 (六)绝汗 三、问饮食 (一)渴饮 (二)食欲 (三)口味 (四)呕吐 四、问二便 (一)大便 (二)小便 五、问头身 (一)头部 1.头痛 2.眩晕 3.耳鸣、耳聋 (二)身躯 六、问胸腹 (一)胸胁部 (二)脘腹部 七、问睡眠 (一)失眠 (二)嗜睡 八、问妇女经带胎产 (一)月经 (二)带下 (三)胎产 九、小儿望、问、切 第四节 切诊 一、切脉 (一)概念 (二)病脉举例 1.浮脉 2.沉脉 3.迟脉 4.数脉 5.虚脉 6.滑脉 …… 第五章 辩证 第六章 治疗原则 第七章 中药基本知识 第八章 常用药物 第九章 方剂的基本知识 第十章 临床常用方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