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央教育电视台 |
释义 | 中央教育电视台创建于1986年,隶属教育部,是制作和播出各类电视教育、教学节目的国家级专业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创建和发展是贯彻邓小平教育思想,多快好省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李鹏同志所说,卫星电视教育专用频道的开通,标志着我国的教育事业,在发展和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方面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简述中央教育电视台也叫中国教育电视台。 中国教育电视台于1986年10月1日正式播出,英文简称CETV,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电视台,隶属于教育部,接受国家广电总局的行业指导。 中国教育电视台目前有5个电视频道和一个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其中: CETV-1 为综合教育频道,主要播出教育资讯、校园时尚、能力素质和公益服务四类教育教学节目; CETV-2 为继续教育频道(即教学频道),主要播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 CETV-3 为人文教育频道(面向北京的少儿和社区),主要播出少儿和社区服务的节目; CETV- 空中课堂,主要为农村中小学和教师培训提供示范教育服务; CETV-早期教育付费电视频道 (简称“早教频道”) ,2005年10月1日开播,为0至8岁婴幼健康成长提供专业资讯服务。 目前,5套电视节目每天的播出总量达近80余小时。 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目前通过中星6B卫星和中星9号卫星传送,第二套节目、空中课堂频道通过亚太6号卫星传送,覆盖全国及东南亚地区。第三套节目面向北京开路发射,并进入北京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全国85%以上的省地有线电视网络转播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一套节目。 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平台 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平台于2000年10月正式开通,该网络集电视、语音、IP数据广播节目于一体,是全国规模最大、具有天地交互功能的远程教育专业服务网,是全国农村农民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的主前端播出平台。目前播出5套电视节目,12套IP节目。主要服务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农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等国家重大工程,服务于部队士官在职培训、“绿网工程”、大学学历教育等。目前正融合数字电视、直播卫星、IPTV、移动电视、手机电视、楼宇电视等新媒体技术,创建全球最大的学习型平台。 发展历程一、创建与历程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之际,回顾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发展历程,我们由衷地感到,中国教育电视台从它的创立发展到现今,都是在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实现的。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其中有关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对于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创建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十年动乱后,我国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人才的青黄不接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为了大面积提高人们的科技文化水平,培养更多的专门人才,必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投资少、见效快的现代化教育新途径。邓小平同志在党中央、国务院分管教育和科技工作期间,十分重视广播电视教育的发展。1978年2月,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原教育部、原中央广播事业局筹办电视大学的请示报告,同意成立“面向全国的广播电视大学”。在同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当人们对利用广播电视的手段开展教育尚存有许多疑虑,充满了神秘感之时,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指出:“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仅1979年一年内,国务院就批转了两个有关广播电视大学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文件,明确了广播电视大学的性质、任务及其地位与作用,肯定了为发展广播电视大学而制定的一系列重大政策。1979年2月以后,中央电大和28所省市电大相继开学,揭开了我国广播电视教育史上崭新的一页。 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科学地揭示了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历史性变革,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一方面是指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更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另一方面是指逐步实现教育本身的现代化,要有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学管理体制和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包括广播电视教育在内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广播电视教育是一种远距离、大面积、形象生动的教育,可以开展各种层次规格的教育,有利于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优秀人才。“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新技术革命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针对当时我国教育同现代化建设严重不适应的实际提出的,是党的基本路线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同志在“三个面向”中所体现出来的前瞻性指导原则,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我国广播电视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从我国教育事业20年来的发展历程看,80年代中期的中国,“穷国办大教育”是基本国情。以有限的经费支撑着世界上最庞大的教育体系,中国面临着极其繁重的教育任务:到下世纪初,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强中国的基础教育,但现有的中小学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又都不能满足需要;中国还有1.7亿文盲,扫盲工作相当繁重;中国的12亿人口中有9亿多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振兴农村经济,更需要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总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 顺应历史潮流而生的广播电视教育,在这一时期无疑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我国利用电视开展教育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因为技术上的局限,影响了其效益的发挥。当时电视大学的课程通过微波向全国传输。由于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山国家,用地面微波传送电视节目,严重地限制了在更广泛的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的收看。广播电视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85年3月中旬,原国家教委向国务院提交了报请建立教育广播电视台的报告。报告指出:“为了促进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要提高投资效益,使职业技术教育、中等教育,在目前国情下,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教育广播电视台,由教育部门主管”。1985年4月,原邮电部召集有关部委研究利用国际卫星组织无偿提供三个月的卫星电视频道试用事宜。8月份,我国试验利用卫星电视频道传送中央电大的课程。尽管当时全国教育系统地面接收站很少,但收视效果很好,取得可喜的效益。特别是使边远山区能收看到了电视节目,比微波传送质量高、覆盖面广、见效快。国家教委及时向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鹏同志汇报利用卫星开展电视教育的可能性。在同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期间,李鹏同志提出:为解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培训中、小学师资的需要,给教育部门租用一个国际卫星转发器,开通卫星电视教育专用频道。国务院决定在我国实用卫星未投入使用前,先租用国际通信卫星作为过渡。12月24日,为加强对卫星电视教育工作的领导,国家教委成立了国家教委电视教育领导小组,其任务是尽快实施开通卫星电视教育频道,统筹规划,组织管理,协调落实。 1986年6月23日,国家教委起草了《关于利用卫星电视开展教育工作的通知》,经当时的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朱镕基、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广电部部长艾知生等领导批准后,国务院九个部委联合向全国发出了通知。通知指出:“为了大力发展我国的电视教育,国务院决定给教育部门租用一个卫星电视转发器。广播电影电视部在分米波电视覆盖网规划中,给教育安排一套电视频道。这是落实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的一项重要决策,是适合我国国情,发展大面积远距离教育的有效措施,为我国电视教育事业开辟了广阔前景”。 1986年7月1日,卫星电视教育频道正式开始试播,台标为“中国教育电视”,英文缩写为“CETV”。第一个节目是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党组书记何东昌同志发表的电视讲话。何东昌同志说,“‘中国教育电视’通过卫星向全国试播,这是我国教育战线上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对于繁荣我国的教育事业,促进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986年10月1日,“中国教育电视”正式播出。清晨6时,卫星电视教育频道准时播出了李鹏同志为祝贺“中国教育电视”正式播出而发表的《搞好电视教学,发展开放教育》的重要文章。李鹏同志说,“‘中国教育电视’利用国际通信卫星向全国正式播出,这标志着我国的教育事业,在发展和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方面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他还指出,“卫星电视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人人都可以参加学习。它是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大批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的现代化教育形式”。“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争取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一个由广播、电视、函授组成的教育网络”。第一个卫星电视教育频道,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23点,共播出17小时的节目,主要内容是培训中小学教师的电视课程,以及中央电大开设的成人高等教育的电视课程与大学后继续教育电视课程。 1988年11月,中国教育电视台开通了第二个卫星教育电视专用频道(CETV-2)。第二套教育节目优先安排职业技术教育、电视中专的课程,同时适当增播大专教育层次和师资培训的课程。第二套节目开播时,原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发表了电视讲话。李铁映同志说:“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一套教育节目已经播出二周年,第二套教育节目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卫星电视教育,标志着我国在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这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 1990年以后,中国教育电视台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通过卫星频道向全国播出了中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中国燎原广播电视学校的电视课程。经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出版了《中国教育电视》报。1992年8月开始筹建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台。1994年9月,李岚清、李铁映同志分别批示同意为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台安排一个频道,使用35频道试验发射。1995年12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关于同意教育电视台办理广告经营登记的通知》。1996年10月,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35频道(CETV-BJ)正式开播,举行了隆重的开播典礼。同年12月9日,由国家教委主办、中国教育电视台与国家教委电教办共同承办的“面向21世纪卫星电视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李岚清副总理接见了与会代表,并作了重要指示。在此期间,中国教育电视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相继推出了一大批具有教育电视特点的系列节目和栏目,丰富了教育电视荧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与好评。 中国教育电视台建台十余年来,始终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关怀与支持。李鹏同志是我国卫星电视教育事业的倡导者,亲自领导了我国卫星电视教育创建与发展工作。1991年底,李鹏、李铁映同志分别为中国教育电视台题词:“积极采用现代技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努力发展电视教育,为人民服务”。1996年10月,在中国卫星电视教育开播十周年之际,江泽民、李鹏、李岚清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为中国教育电视台题词:“发展卫星电视教育,为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服务”、“大力发展卫星电视教育,培养更多的建国人才”、“积极采用先进技术,促进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卫星电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二、现状与作用目前,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亚太1A卫星向全国播出两套卫星电视教育节目。其中卫星电视教育第一套节目(CETV-1)为综合教育频道,日播出18小时,主要内容是教学辅导、教育新闻、城乡职业培训、德育和美育节目、科技文化和继续教育节目。卫星电视教育第二套节目(CETV-2)为教学频道,日播出17小时,主要播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以及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电视课程。北京35频道(CETV-BJ)为综合教育频道,每天播出12小时,主要是面向首都观众的卫星电视教育第一套的优选节目和自办的综合教育节目。 中国教育电视台自筹建以来,在队伍建设、组织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采用现代技术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教育阵地和教育新闻媒介,建成了独立的教育节目制作、播出和发射系统,并在节目编辑、制作、播出、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拥有一支基本满足需要的专业队伍。在充分利用卫星电视手段,更好地为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服务中,中国教育电视台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重视。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教育电视事业的关怀与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卫星电视教育网络建设的快速发展。80年代后期,国务院把卫星电视教育的地面接收和收视网络建设的责任交给了地方政府,提出了“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方针,调动了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形成了全社会参与的机制。遍布全国的教育电视台、收转台以及放像点迅速建立起来。截止到1997年底,我国教育系统已建教育电视台、收转台940多座,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10000多座,放像点66000多个。随着近年来有线电视的迅速发展,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卫星节目通过有线电视网进入家庭。据统计,全国已建成开播的1200多座有线电视台中,有75%左右完整转播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节目。一个以中国教育电视台为中心、以遍布全国的教育电视台、卫星地面接收站和有线电视网为依托的卫星电视教育网络建设初具规模,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电视节目传输接收网络。这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卫星电视教育收转和收看网络的初步建成,为中国卫星电视教育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中国教育电视台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教育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办台宗旨,十余年来共播出各类教育教学节目约15万小时,其中自制综合教育节目近5万小时。这些节目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直到老年人教育,覆盖各个年龄段,是名副其实的终生教育。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三套节目每天共播出47小时,卫星节目从早晨6:00到深夜24:00,实行不间断播出。节目内容包括文化、科技、体育、德育等各个方面,可以较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接受各类教育的不同需要。 中国教育电视台建立十余年来,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起到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促进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 中国教育电视台自创办之日起,就为广播电视大学播出各种教学节目。目前每年为中央电大(含中国电视师范学院)播出大专学历教育、中小学教师达标教育、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教育电视课程4000多课时,占全年总播出时间的40%左右,占中央电大全年总播出电视课程的80%以上,已成为广播电视大学进行远程教育的重要技术基础。中国教育电视台超越时空的信息传播,为广播电视大学优化教育要素,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也为广播电视大学办学向农村乡镇延伸创造条件,开辟了新的办学空间。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课程,扩大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规模和教学内容。中央电大十多年来培养毕业生200多万人;2000多万人接受继续教育与岗位培训。以卫星电视为教学媒体的开放性学校已经成为中国远程教育的主体。 卫星电视教育以其覆盖面大、学员不脱离岗位学习的优势而成为中国师资培训的主要形式,开创了一条加快师资培训步伐的新途径。自1993年以来,有200万中小学教师和校长收看继续教育节目。“八五”期间,有100万中小学校长接受岗位培训。据统计,十余年间,全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率由62.8%提高到89.9%,其中70%是通过卫星电视教育手段实现的。人们亲切地称电视主讲教师为“空中教授”。 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的中国燎原广播电视学校、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节目,为上亿农民送去了实用技术和致富信息,为农民脱贫致富、发展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卫星电视开展农民教育,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适合农村地域广阔、农民居住分散的特点,同时卫星电视教育施教面广,容量大,可以播出各种知识内容,适应农村各行业对多层次人才的需求,有效地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中国教育电视台已累计播出两校的电视课程近2万小时。通过卫星电视,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农村培养了上百万名中等专业毕业学员,100多万单、多科结业学员和80多万绿色证书毕业学员,接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农民达2000多万人次。 2、推动了中小学教学改革和扫盲工作 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的中小学教学节目是按照教学大纲制作的,已经进入许多学校的课堂,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反映:把电视做为教学辅助手段,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引导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起了很好的作用。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本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教育电视台积极为实现这两个目标服务。为此制作、播出了180集的《电视扫盲教材》,并选播了其它相关节目。针对文盲绝大多数分布在农村的特点,把学农业技术和识字、学文化结合起来,声音、文字、图象并茂,易学好记,发挥了电视教育的优势。 卫星电视教育频道将优秀教师播讲的优质课程和科技文化知识送到了边远地区,打破了这些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些地区的教育环境,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杨振宁、已故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以及全国许多有名望的大学和中学的优秀教师都担任过中国教育电视台所播节目的主讲人。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根据李岚清同志关于中国教育电视台“应当为培育‘四有’公民作出贡献,特别要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上发挥作用,办好综合教育节目”的指示,中国教育电视台努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推出了一批思想性强、影响大的系列节目,如分别面向大、中、小学学生和幼儿的《青春旋律》、《走向明天》、《天天向上》和《CETV动画影院》。为了加强大中小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我台还制作播出了《做文明礼貌的大、中、小学生》系列片。这些节(栏)目都是根据观众不同的年龄特点,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制作地,达到宣传教育的效果。 3、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 在确保中央电大等远程学校教学课程播出的同时,中国教育电视台还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人事部、原劳动部、原国家经贸委、原电子工业部、中宣部、中组部、公安部、卫生部等部委的有关部门,以及与国外有关组织进行合作,为社会各阶层渴求接受教育的人们提供各种教育教学服务。其中包括辅导、培训类节目,如《会计职称考试辅导讲座》、《职称外语考试培训讲座》、《企业管理讲座》、《北京名师导学》、《家电维修培训讲座》、《复习时间现场咨询系列》、《成人高考辅导系列》等;科技类节目,如《科技之光》、《学术报告厅》、《科技大世界》、《健康你我他》、《电脑之夜》等栏目;服务类节目,如《万婴跟踪》、《CETV家庭与教育》、《中国教师》、《中国高校之窗》、《中国教育信息窗》等栏目;外语类节目,如《日语,你好》、《商务英语》、《踏出国门》等。 为了密切配合教育部的中心工作,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卫星频道成功地直播了“抓考试管理、促学风建设”全国电视会议。通过卫星电视的手段召开全国性会议,快捷直观,方便经济,参加人员不受场地限制,有利于会议精神的迅速落实。各地普遍表示欢迎。为了迎接香港回归和党的十五大的胜利召开,按照中宣部、原国家教委的有关指示精神,我台完整转播中央规定的中央电视台的重要节目,圆满地完成了重大转播任务以及其它宣传报道任务。 近几年来,中国教育电视台为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坚持教育特色的前提下,进行了以“信息量大、节奏快、可视性强”为目标的版面调整,推出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系列节目。由我台制作的《趣味数学世界》、《OFFICE专家》等电视专题系列节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INTERNET改变世界》、《让老师满意》等系列节目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和教育部有关领导的重视和关心。江泽民同志调看了《INTERNET改变世界》。李岚清同志审看了《让老师满意》、《大中小学生文明礼貌教育》,提出修改意见,并指示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雷洁琼、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等领导参加了《让老师满意》座谈会,对该电视专题片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让老师满意》还特别安排在由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第四次教职工住房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期间,分三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4、发挥新闻舆论导向作用 为了迅速将党和国家关于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及重要决策传达到基层教育部门和学校,及时交流各地的教育工作情况与经验,国家教委办公厅委托中国教育电视台自1989年5月26日起开设《教育信息》栏目。当时每周五播出一次,每次15分钟。主要内容是中央与国家教委及有关部委关于教育工作的各种文件,以及有关领导的讲话。不久又在《教育信息》中播出反映高校改革成果的电视片。《教育信息》开播后,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普遍欢迎。1991年12月,国家教委发出了《关于利用广播电视开展教育宣传报道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教育信息》围绕国家教委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安排报道,力求较完整地、系统地报道各项中心工作的贯彻情况,组织录制有深度、有分量的信息和有现场感的专题。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建立通讯员站,共同把《教育信息》办得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 1992年10月,原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同志两次指示,要求中国教育电视台办好教育新闻。国家教委党组也提出,要提高教育新闻的播出质量,并逐步实现经常化、制度化。因此,国家教委决定从1992年11月2日开始,将原《教育信息》改为全国教育电视台《教育新闻联播》。每周一、三、五播出。 为进一步发挥《教育新闻联播》的宣传作用,国家教委1994年4月再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组织收转《教育新闻联播》,并决定自1994年5月9日开始,由原来每周一、三、五播出,改为每周一至周六天天播出,周日同时间为新闻性专栏节目。每次10分钟(7月9日后每次播出时间增加到15分钟)。通知指出,“转播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新闻联播》节目是地方教育电视台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教育新闻联播》作为教育部的重要新闻舆论窗口,每天播出15分钟,并实现全国教育电视台联播,及时传达了党和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反映了各地教育动态,宣传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先进典型,推动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促进了全社会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在教育部的指导与支持下,中国教育电视台已在全国建立了25个记者站,11个通讯员站,与21个地方教育电视台、电教馆、电教中心建立了供稿联系。中国教育电视台自1993年开始,参加了每年的全教会、每年“两会”报道,在香港回归、党的十五大召开等重大新闻宣传报道中,按照有关要求,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98年,中国教育电视台还将推出教育评论性节目,以加强对教育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深度报道,更好地发挥教育电视台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舆论导向作用。 三、挑战与展望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面对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对教育的更高要求,中国教育电视台在前进的道路上既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有效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培养大量专门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步伐的关键所在。“九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重点,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适度发展高等教育。无论是为近两亿人提供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几千万人的扫盲教育,还是为更多的人提供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教育都面临着非常繁重的任务。实践已充分表明,卫星电视教育以其迅速及时、生动形象、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等优势,能直接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有效的服务。在新的历史任务面前,教育电视台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教育电视台在“科教兴国”的伟大实践中是大有可为的。 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卫星电视教育节目已经大量地进入各地有线电视网,为卫星电视教育在更大范围的效益发挥提供了技术保障。近年来我国有线电视迅猛发展。到1996年底,我国已批准建立的有线电视台1285座,用户5000万。预计到2000年,有线用户将达到7000-8000万户。这种天上几颗星,地下一片网的“星网格局”将是21世纪广播电视的主要传播形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十分重视卫星电视教育频道,把它纳入到有线电视节目的设置规划之中,要求各地有线电视台必须转播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节目。这就使教育电视的星网格局得以初步形成。这种格局的形成,扩大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覆盖范围,增强了教育电视台的社会教育功能,提高了卫星电视教育的整体效益。在收看方式上,星网格局使卫星电视教育由教育部门收看为主、集体收看为主,转变为家庭收看为主,分散收看为主。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的发展条件,根据观众可以直接收看的新情况,调整节目内容,科学合理编排,以取得卫星电视教育更好的效益。 中国教育电视台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也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必将推动和改变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使之产生革命性变革。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信息在沿着信息高速公路大量地、快速地传播。人们获取信息的方法,以及怎样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有了很大改变。未来的教育将发生根本性变化:面对大量的、快速的信息传播,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们从信息中有效地获得有用知识,传授有用知识,培养运用知识的创新能力。因此,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将对整个教育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当前,已出现了把课堂教学与广播电视教学融于一体的新型的远程双向交互教学方式。通过INTERNET进行学习和从事商务活动,对中国人来说,已不再遥远。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开通后,一些有条件的大、中、小学已在实验运用CERNET网开展远程教学。这对卫星电视教育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随着卫星电视应用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压缩技术的应用,电视频道将越来越多。中央电视台预计到2000年电视频道将发展到10个,省级电视台上卫星的频道数也将增加。对空间频率资源的利用和各电视台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供观众选择的电视节目将是十几套乃至几十套。观众的选择更趋广泛,对节目的要求也更加苛刻。 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教育电视台必须迎接挑战,积极采用现代新技术,不断提高节目质量,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发挥整体优势和教育特色,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国外教育电视的蓬勃发展,国内综合电视台普遍注重教育节目,说明卫星电视教育仍然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公共教育形式。中国的卫星电视教育依然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教育是唯一拥有专业电视频道的行业。我们务必十分珍惜党和国家给予的特殊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宝贵的空中教育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有关规定,在国家和全社会的支持下,迈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电视台将充分挖掘潜力,制定发展计划,发挥更大的作用。 1、进一步发挥卫星电视的优势,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服务 中国教育电视台将继续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办台宗旨,根据中国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发挥卫星电视的优势,优先选择社会急需而又量大面宽的教育节目,以充足的播出时间、多种可供选择的电视课程,方便学习的编排等特色为广大观众服务。其中首先要和广播电视大学紧密配合,确保中央电大课程的播出,在推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中继续发挥其技术保障作用。 2、继续扩大卫星电视教育的传输和收视网络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学校电化教学,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抓好教育卫星电视接收和播放网点的建设,到本世纪末,基本建成全国电教网络,覆盖大多数乡镇和边远地区”。中国教育电视台要根据教育部和广电总局的有关规定,采取切实措施,搞好节目进各地有线电视台的入网工作,以及地方教育电视台按规定收转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的工作。要加强与地方教育电视台的联系,扩大有效覆盖面,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节目,以提高教育电视的整体效益。要加强与有关单位的合作,采取技术措施,推动边远、贫困地区收看卫星电视教育节目。 3、不断提高节目质量,拓宽节目内容,努力办出和保持教育电视台特色 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采用节目制作新技术,通过自制、合作、引进、委托等多种形式,扩大节目来源,拓宽节目内容,提高节目质量。 实施精品战略,以精品节目带动节目水平的提高。对社会影响大、效益好的节目(栏目)要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力争办出一批优秀系列节目和精品栏目,使收视率有明显提高。 从频道的宣传、节目的编排、栏目的设置、选题的确定、主持人的形象、节目的重播次数、节目的预告等各个方面,都要充分考虑教育的要求和认知规律,符合社会对开放性教育的需求,努力办出并保持教育电视台的特色和风格。 4、积极跟踪现代技术的最新发展 加快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特别是针对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采、编、播、发射等各个环节有计划地采用计算机技术。 实施开路播出和电话反馈相结合等技术,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联合选择部分电大课程进行现场直播。 开展卫星频道资源的应用研究,做好采用Ku波段数字压缩技术传输电视节目,开辟新的频道资源的准备。开发并运用数据广播、数字声广播、双向数字通信、图文电视等多种新技术,充分利用现有频率资源,提高卫星转发器的利用率。 采用卫星网、地面网相结合的数据双向传输技术,筹建交互式卫星电视会议系统。 重视研究卫星教育电视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继续扩展VBI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5、加强交流、合作与研究 在党的十五大精神的指导下,中国教育电视台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重视对教育电视节目的全方位开发,把节目播出、播映权的转让,配套文字、音像教材的发行,培训节目的有偿播出服务等结合起来,努力争取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合作制作教育节目(栏目)。积极开展与国外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的交流,引进优秀教育节目,把广泛合作的方式作为丰富节目内容,提高节目水平的重要途径。 要重视教育电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关注国内外教育电视、教育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采取专题研究、个案调查等方法,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把握机遇,发展自己。 我们相信,已经走过十余年历程的中国教育电视台,在中央领导和教育部领导的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